設計靈感丨這些建築不耗能?

2023-06-25   UniDesignLab

原標題:設計靈感丨這些建築不耗能?

設計靈感丨這些建築不耗能?

以下文章來源於匠山行記 ,作者匠山

"

這些建築不耗能?

「碳達峰」、「碳中和」作為中國未來40年的發展戰略目標,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項長遠而深刻的經濟性變革與發展,推動綠色低碳技術的突破和實現,需要有更多領域的人才投入到實踐中。建築是城市化浪潮的重要表現形式,同樣也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途徑之一。

國內首座近零能耗建築 「天友·零舍」

親生物設計,胡椒樹被動式住宅 北碚縉雲零碳小屋

01

國內首座近零能耗建築 「天友·零舍」

天友設計深耕綠色建築領域十餘年,在超低能耗、低碳生態建築領域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從設計價值出發,以建築師為主導,以近零能耗技術為支撐,以性能化設計方法為路徑,實現近零能耗建築空間造型的創意性設計。

「零舍」從鄉村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出發,探討了低成本近零能耗、低技術本土建造、多模式裝配式體系的鄉村近零能耗建築技術與模式。

天友·零舍項目為單層鄉居改造項目,原建築體型係數較大,節能不利。

大面積的天窗和風塔為室內採光與通風提供了充足的補給,創造了冬暖夏涼的人居環境,鬱鬱蔥蔥的楊樹透過天窗向室內灑下斑駁的倒影,建築與自然自成畫卷。

附加在建築南側的被動式太陽房

透空的上人屋頂

天友·零舍採用了可再生能源補給,屋面採用了傳統民居雙坡形式選擇的非晶矽太陽能光伏瓦,不僅能為建築提供自然轉換的電能和熱能,減少後期居住使用能耗,同時在太陽的照射下,形成波光粼粼的動態景象。

陽光透過彩色薄膜

中心水院

將自然景觀與傳統院落進行了有機結合,從花園遊走至書屋,氤氳的空氣與陽光浸潤著每一處角落,身心得到舒展。連接著展示與辦公空間,將勞與逸互相通,從而實現了空間使用的最大化利用。

02

親生物設計,胡椒樹被動式住房

該項目按照國際被動房標準建造,天然的材料、高性能的設計和顯著的親生物性充分展現了項目的可持續原則。建築的兩個懸臂式體量均被綠色屋頂覆蓋,上面種滿了來自澳大利亞的本地植物,使建築與周圍景觀融為一體。

街道立面

住宅平台

該住宅為業主提供了亟需的獨立辦公空間和適合短期使用的居住空間。經過改造後,既有住宅的熱舒適度得到了提高,並且增加了新的娛樂空間。

客廳和廚房

廚房和早餐吧

客廳

胡椒屬為庭院帶來蔭蔽

住宅以輕盈的姿態坐落在胡椒樹的樹蔭下,並通過屋頂花園凌駕於自然地表之上,回收的燒杉板覆層使其進一步與環境相融。

環繞式的戶外平台提供了娛樂空間,為住宅與街道層之間建立了噪音和視線上的緩衝,同時還帶來眺望肯布拉山的視野。

03

北碚縉雲零碳小屋

重慶 / 中冶賽迪

鳥瞰圖

設計師結合「三可、三零」建設原則,通過「三維度、四體系」實現重慶首個真正意義上的「零碳建築」。

「三可」即可零碳、可感受、可展示;「三零」即零能耗、零廢水、零廢棄物;「三維度」即建築能耗、建築廢水、建築廢棄物;「四體系」即可再生能源體系、節能體系、水循環利用體系、材料循環利用體系。

太陽能光伏板

技術一:「光伏+儲能+充電樁」一體化的多元互補能源發電微電網系統。

將紫、紅外線大幅攔截分離的綠色、環保、清潔的新型健康光源、新型能源

技術二:智能光導纖維式太陽光導入器, 集高科技透鏡集光、太陽跟蹤、光導傳送、安全照具於一體。

展廳通透性

技術三:高效節能圍護材料,運用被動式理念

零碳小屋維護結構構造

動態展示系統

04

總結

發展綠色建築,關係著低碳節能,關係著可持續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後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建築業作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之一,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一環。綠色建築能為人們提供舒適的生活居住環境,建築領域要想整體實現碳中和也離不開綠色建築。

資料來源:

1.http://www.archcollege.com/archcollege/2021/05/49263.html

2.https://www.gooood.cn/pepper-tree-passive-house-by-alexander-symes-architect.htm

3.https://www.gooood.cn/chongqing-beibei-by-cisdi.htm

編輯 董含玥

責編楊昕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