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圖立刻收聽
《每周來份曉報告》,與國內外80多家機構平台建立了合作,每周為大家帶來一份前沿產業洞察報告,以及具有投資價值的行業分析。包含1張思維導圖、10分鐘音頻解讀、5000字報告圖文,專家解讀直播、4份季度手冊,年度紙質報告1份,希望幫你抓住前沿信息。
點擊此處,立即訂閱>>>>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回顧2022年,疫情反反覆復,汽車行業遭受的影響首當其衝。
尤其是在中國上海封城期間,上海地區的汽車行業的供應鏈飽受疫情之苦。
這是因為上海是中國第二大汽車生產基地,占中國汽車產量的10.7%。
所幸,收官之月,中國新能源汽車還是等到了一個好收成。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顯示,2022年1—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606.7萬輛,同比增長100.6%,繼續保持世界第一,占全球市場份額超過50%。
更可喜的是,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11月份,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達到34%。這也意味著,中國每賣出三輛車,就有一輛是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遠遠超過去年中國政府提出的「在2025年達成20%銷量滲透率」目標。這標誌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取得了階段性成功。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的「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的目標。
新能源汽車的火熱有目共睹,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正在逐漸從政策導向市場導向演變。政府給予新能源車的補貼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
這些年巨額補貼換來的是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攀升:2009年5294輛、2013年1.75萬輛、2015年34萬輛、2021年354.5萬輛、2022年1—11月606.7萬輛。
汽車財經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支出的新能源汽車補助資金達1486.59億元,獲得補貼的累計有313.21萬輛新能源汽車,這還不包括尚未核准的補貼。據估算,待所有補貼發放完畢,國補發放總額將超過2000億元;如果加上地方補貼,總補貼可能超過3000億元。
那麼,隨著新能源汽車迎來補貼退潮,接下來各家車企將如何調整措施應對,新能源汽車行業又會有哪些新看點呢?
為了客觀且相對全面地呈現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規模和未來發展情況,我們結合了多份數據報告研究中國乃至全球新能源市場的變化情況後,我們大概總結了這麼3個結論:
新能源汽車市場維持比亞迪和特斯拉持續領跑局面;
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占全球60%市場份額;
頭部效應凸顯,自主品牌增量明顯。
接下來,吳曉波頻道曉報告團隊帶你更深層次地了解新能源汽車背後的億萬市場。
把握2023新能源汽車的投資機會
點擊此處立即試聽
2022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30%
車企打響價格戰
2022年1—9月的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累計實現銷量112%的增長,該滲透率遠遠超過去年中國政府提出的「在2025年達成20%銷量滲透率」目標。
值得關注的是,政府給予新能源車的補貼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這對各家車企的影響不小。
具體來看,在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在2021年基礎上退坡30%。這對於購車用戶而言,其購車成本可能根據不同車型增加幾千到數萬人民幣。
所以,可以預見的是,在2023年春節前後的1、2月,中國新能源車行業銷量依然存在壓力。但國家補貼退坡之前,會有相當部分的用戶在2022年 11、12月提前鎖定訂單,享受更高的補貼。
從品牌針對車輛的優惠活動,也可以看出各家應對補貼退潮的措施。一方面是衝刺2022年12月的KPI,比如在2022年「雙11」期間,長城、奇瑞、零跑和哪吒等多家汽車品牌都開啟了線上直播。
另一方面,各家車企有相當大的機率會自掏腰包,以促銷或補貼的方式,讓消費者持續享受與原有的國家補貼相同力度的補貼優惠,從而刺激2023年1、2月份的新能源車需求。
但不論各家車企現在的活動力度如何,從具體的發布政策可以看出,政府將新能源車行業完全讓渡給市場會是循序漸進的過程。
在2022年9月,中國再次延長新能源車購置稅減免至2023年年底。一方面避免政策的硬著陸帶來市場行業的調頭轉向。另一方面,歐美政府依然在加大對於新能源車產業鏈的要求和鼓勵。因此,政府適當的政策引導有利於讓中國企業在新能源車產業鏈發展中取得較為領先的位置。
總結來說,新能源汽車依然是未來十年的黃金賽道。從全球市場來看,根據東莞證券研究所測算,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將突破1000萬輛,同比增速接近60%,2021—2025年復合增長率達34%,中國新能源汽車將保持在60%左右的市場占比。
比亞迪一家獨大
預計取得40%的市場
復盤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一眼望去,2022年全球市場上,比亞迪、特斯拉雙雄爭霸,新勢力車企百花齊放。2022年1—9月,比亞迪銷量117.6萬輛,成為當期市場銷量冠軍。特斯拉位列第二,2022年1~9月銷量共90.9萬輛,市場份額約占13.3%。
其中比亞迪的表現相對突出。從市場份額來看,比亞迪的表現從2021到2022呈現出一路上揚的強勢態勢,從2021年底20%左右的份額一路增長到接近30%。
尤其在2022年4月份,國內汽車供應鏈嚴重受阻的情況下,比亞迪藉助自身垂直一體化的優勢,將短期新能源車銷量份額提升到37.9%的歷史高度。這也造就了比亞迪在今年熱銷車型的霸榜。
報告指出,接下來比亞迪在國內市場將一家獨大,逐步朝著高端化、國際化邁進。2023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400萬輛以上,預估在國內市場將取得近40%的市場份額。
相較之下,其他新能源車企的份額表現相對較弱,整體呈現份額穩定甚至下滑,在造車新勢力(蔚來、小鵬、理想、零跑、威馬等)前6家新勢力尤為突出。浦銀國際數據顯示,這6家新勢力車企的份額2021年位於12%—15%的水平,2022年份額整體則下行至10%以下。
從新勢力車企2022年11月交付成績來看,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憂:哪吒汽車繼續蟬聯銷冠;蔚來、理想汽車銷量繼續提升;IPO之後的零跑汽車連續2個月未能實現月銷破1萬輛,新勢力銷冠小鵬汽車連續掉隊。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愈演愈烈。
報告指出,預計在短期內,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依然維持「兩大、多小」的發展格局——比亞迪、特斯拉雙雄爭霸,新勢力車企百花齊放。另外,特斯拉也在開始尋找新的增長點。比如,擬最快在2023年推出中低端緊湊級新車型,同年年底開始大規模生產旗下電動皮卡Cybertruck。
當前新勢力車企的市場份額相對均衡,為爭奪市場份額,在嗅到特斯拉為首的新能源車企降價促銷的商業氣息後,後續可能會有更多的新能源車型跟進降價。
新能源汽車產銷帶動下
動力電池、充電樁、補能賽道並駕齊驅
一方面,隨著新能源汽車高速增長將帶動動力電池需求相應迅速增長。
報告顯示,2022年1—9月,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同比增長76%。其中,動力電池以寧德時代麒麟電池、比亞迪刀片電池、特斯拉4680電池為主要代表。
其中,寧德時代裝車量占據我國市場的「半壁江山」。2022年1—9月,中國市場寧德時代裝車量達92.02GWh,市占率達47.5%;比亞迪裝車量達43.06GWh,市占率達22.2%;二者合計占據中國動力電池約70%的市場份額。第二梯隊企業競爭加劇,或將迎來洗牌。
另一方面,快充的實現,更是為新能源汽車規模的擴大帶來了強大支撐。
近年來,我國快充發展迅速,公共直流充電樁的占比穩步上升。截至2022年9月末,全國充電樁保有量449萬台,同比增長102%。目前車企實現快充主要選擇高壓快充技術,以保時捷Taycan為代表,在最大電流情況下能夠實現23分鐘充80%的電量。
除此之外,換電站是另一種補能模式。目前底盤換電是市場的主流模式,約占80%的市場份額,主要用於乘用車。在各地政策的推動下,換電運營商、主機廠、電池廠商也開始紛紛布局這個趨之若鶩的換電賽道。
2022年以來,各地政策也在加大對換電站建設的支持力度。截至2022年9月末,全國換電站保有量達1762座。其中北京、廣東、浙江、江蘇、上海等地擁有換電站數量位居前五位,均超百座。
隨著換電技術、商業模式不斷成熟,新能源換電汽車市場將高速增長。預計到2025年,新能源換電汽車銷量將達192萬輛,復合年均增長率約86%,市場滲透率約16%,保有量將達400萬輛。
以上就是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部分解讀,內容來自「每周來份曉報告」發布的第1期《三大維度拆解2023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新機會》報告,如果你還想詳細了解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狀況,產業鏈布局情況以及市場規模預測,可以【點擊此處,閱讀報告】。
如果你想每周閱讀到這樣一份有趣、有料兼具投資價值的報告,恰好想讀懂風口行業,想要抓住前沿信息,做有邏輯的投資者,或在工作中有閱讀報告的需求,可以訂閱曉報告團隊特別推出的《每周來份曉報告》,這是一份專門解讀研報的會員產品。
訂閱曉報告獲取完整會員權益
上下滑動了解更多
回復關鍵詞【車】免費領取
本期報告精華版思維導圖
長按二維碼立即加入
感受數據的力量,發現未來2—3年的機會
點擊圖片立即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