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春秋厚葬之風興起以來,盜墓這一行業也隨之產生,從一開始的零星民盜發展到後來堂而皇之的官盜,無數古代文物遭到了巨大的破壞。雖然歷代封建王朝明令禁止盜墓,一旦發現便處以極刑,但每到王朝末年,朝廷自顧不暇的時候,便往往有無數古墓被盜掘,讓人痛心疾首。
到了現代,國家對於盜墓賊的防範更為嚴格,嚴禁任何人盜掘古墓,同時對那些遭到破壞的古墓派遣專門的人進行搶救性發掘,一方面保護古代文物,另一方面研究古代歷史,這些人被稱為考古人員。由於考古工作者經常與古墓打交道,保護髮掘那些遭到破壞的古墓,讓許多不明真相的人開始戴著有色眼鏡來對待這個群體,認為他們是合法的盜墓賊。
實際上,如今的考古人員幾乎已經不會再主動發掘古墓,對於那些新發現的墓葬也大多以保護為主,除非是實在破損嚴重,才會進行挖掘。而近年來,一位祖籍湖南的考古人員遇到的一件事,更是讓許多人開始對考古人員有了新的認識。
這位名叫王文源的考古學教授遭遇了考古史上最為尷尬的事情,當時湖南長沙一塊工地施工,意外發現一座古墓,並不小心遭到了挖掘機的破壞。當地文物部門迅速組織專家勘察,發現墓葬損毀嚴重,必須得要進行保護性發掘了,於是任命王教授為隊長,主持這次的考古發掘行動。
然而令人尷尬的事情發生了,當古墓挖開,看到墓主人身份的時候,讓所有人大跌眼鏡,墓主竟是這位王教授的祖上。原來這是一座清代墓,墓主是清朝的一位大官,按照王家族譜,正好是王教授的祖宗,這真是大水沖了龍王廟,王教授當即讓大家暫停施工。
那這古墓還挖不挖呢?王教授仔細想了想,說了一番話:「挖,古墓已經損毀嚴重,必須進行發掘以便保護,這裡的考古價值很大,即便是自己祖上,也得挖」。就這樣,考古工作得以繼續,不過這裡的施工項目在他的建議下被取消,經過考古研究,確定墓主是清朝重臣,符合國家建館要求,他建議可以給墓主修個博物館,將考古的成果向世人展示。
當然,考古考到自家祖宗身上,相信專家心裡也是不好受的,但為了能夠更好地對文物進行保護,王教授還是義無反顧的支持了這次考古,其行為讓人肅然起敬,也讓很多普通人對考古工作者有了新的認識。各位看官,你對此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