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容易導致孩子心理缺陷的6類父母,看看你上榜了嗎?

2023-03-21     沫沫的靜好歲月

原標題:專家:容易導致孩子心理缺陷的6類父母,看看你上榜了嗎?

我有一位做教師的朋友,曾經說過一句話:「根據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大致就能判斷出他的家庭是怎樣的,他的父母是怎樣的。」

朋友說的根據孩子來看父母和家庭,當然不是指經濟條件如何,而是指父母的氣質和家庭氛圍如何。

一般擁有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父母也一定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也正是這樣的父母,才能處理好與孩子的關係。

若父母,尤其是母親有著不好的成長環境與經歷,就很容易導致孩子的心理缺陷。

1、遷怒型父母

遷怒型父母總是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把自己工作、生活中的不幸或者不順利,帶回到家中,遷怒到無辜的孩子身上,甚至不惜家暴。

父母的情緒是宣洩出來了,但是孩子呢?他們年幼的時候,只能承擔;逐漸長大的過程,就是逐漸反抗的過程,甚至到孩子成年或者有反抗能力之後,就會轉身變成施暴者。

悲劇就這樣日積月累的產生。

2、控制型父母

控制型父母很好辨認,他們的口頭禪是「我是為你好」。

似乎這一句話,就可以代表自己可以安排孩子的一切行為,控制孩子的一切思想。控制型父母一心把孩子當做自己的傀儡,從不關心孩子內心想什麼,真正的需求是什麼,只關注孩子是否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是否根據自己的想法去執行。

這樣的家庭,最終孩子的兩種結果,一個是「沒主見」,一個是「超級叛逆」,不管是哪種,想必都不是父母的初衷吧。

3、冷漠型父母

這類父母可能因為自己從小就比較缺愛,也可能是自己生活中遭遇了變故,因此也不會去愛別人,本身就缺乏愛人的能力。

比較典型的就像《何以笙簫默》中趙默笙的媽媽,很少和孩子有肢體上的接觸,甚至會排斥和孩子的接觸,沒有擁抱、沒有愛,對於孩子的哭泣或者苛求,幾乎沒有任何回應。

缺愛的孩子,人生必將不完滿,孩子會一心想要得到代償,不管是從祖父母,還是從同伴身上,因此早戀也多出在這類孩子中。

4、炫耀型父母

這類父母往往非常重視自己的面子,在意在別人眼中的形象,而忽略生活的本質應該是自己掌握的。

他們往往不去考慮孩子真正需要什麼,而去逼著孩子去學習才藝,只是為了在人前可以表演;關注孩子的成績,只是為了證明自己教育的優秀;習慣性在人群中誇耀孩子,把孩子當做自己炫耀的工具。

這類父母本身就是失敗的居多,就是那種「自己不會飛,卻非要下個蛋,逼著蛋去飛」。孩子在這種情緒的帶動下,往往愛慕虛榮或者極容易產生自卑感。

5、完美型父母

完美型父母本身可能是比較優秀,或者能夠獨當一面,具有成功的經驗,事業家庭都看上去很完美。所以他們往往不允許自己的孩子出錯,成為完美家庭的「敗筆」。

可是世事難料,哪裡能夠求得萬事完美,何況這類父母更容易吹毛求疵,不允許孩子有一點點錯誤,而且總是給孩子不斷施壓,只求自己完美的人生不留縫隙。

事實上這類孩子最經不得失敗,次次的成功和完美,很容易讓他失去自我,迷失自我。然而一次失敗的打擊足以讓他崩潰、潰不成軍。

6、善變型父母

這類父母往往意識不到自己的「善變」,因為他們自身已經習慣於如此。朝令夕改,全憑自己的喜好而無視規則。

對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心情高興時,孩子錯了也是可以算對的,或者很容易就放過的;心情不好了,孩子對了也是可以找到問題來訓斥一番。

對孩子態度亦是如此,時而表揚,時而貶低,時而熱情,時而冷漠。這樣的情緒態度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時常小心翼翼地對待母親,小心地摸索怎麼樣才能讓父母喜歡自己;與此同時,孩子還會懷疑自己,不自信,對事情也沒有準確的判斷力。

還有一類父母比較特殊,他們往往比較年輕,富有朝氣,帶孩子也更趨於情緒化和朋友感。他們更願意和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尋覓美食、用孩子的方法來對待孩子。

這類父母的做法並非不好,親密無間的親子關係、朋友式的陪伴成長,往往會讓孩子無拘無束,但同時也會對父母以及其他成年人失去該有的敬畏和尊重。

所以,父母有一個度還是要把握:你終究是孩子的父母。既要陪伴孩子長大,還要引導孩子成長。不能僅僅憑藉自己的本能,還要有足夠的方法,理智、科學的對待孩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ea216edf0bb1efa89f59be979bc8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