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經常呼吸困難、咳嗽、咳痰……警惕這種病

2024-10-22     大東北生活資訊

有這些情況 當心慢阻肺病「找上門」

慢阻肺病是最常見的慢性氣道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和高疾病負擔的特點,主要症狀包括呼吸困難、慢性咳嗽和(或)咳痰、疲乏、消瘦等。慢阻肺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是吸煙、空氣污染以及吸入職業性粉塵和化學物質。我們可以通過三個關鍵詞來了解慢阻肺病。

慢性 慢阻肺病的發展過程比較緩慢,病程較長,可能持續很多年,甚至伴隨患者終身。

阻塞性 由於氣道狹窄、氣流受限,患者在吸氣和呼氣的過程中會感覺不順暢,呼氣時難以將肺內的空氣充分「呼」出來。

肺疾病 病變可涉及氣管、支氣管及肺部,肺是該病主要累及的靶器官。

慢阻肺病雖然是個慢性病,但在發展過程中,也會出現急性加重的情況。慢阻肺病氣道炎症持續存在,細菌、病毒、空氣污染、冷空氣刺激、心血管疾病等因素都可能導致病情急性加重。在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功能會進一步下降,並可能累及心臟等重要器官,增加心血管合併症的發生風險。症狀嚴重的患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還可能並發肺部感染等情況。因此,大家一定要重視慢阻肺病的預防和治療。

診斷慢阻肺病有「金標準」

肺功能檢查被認為是慢阻肺病診斷的「金標準」。該檢查可通過受檢者呼吸時產生的氣流量和氣流速度,了解其呼吸功能狀態。受檢者需要根據技術人員的口令,正確吸氣和呼氣。在肺功能檢查結束後,專科醫生會根據檢查結果,判斷受檢者是否患有慢阻肺病。

40歲以上、有長期吸煙史、有慢性呼吸道症狀等慢阻肺病高危人群,應每年定期進行肺功能檢查。

治療慢阻肺病需要長期堅持

慢阻肺病患者應學會與疾病「終身做鬥爭」。通過規範的治療,大部分患者可以延緩疾病進展,減輕不適症狀,提高生活質量。

目前,慢阻肺病的治療藥物以吸入藥物為主。由於氣道狹窄,慢阻肺病患者易出現氣流受限的情況。吸入用藥可以擴張氣道,使氣流順暢通過。長期規範使用吸入藥物,能夠有效緩解症狀、預防急性加重和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秋冬季節,隨著氣溫下降,慢阻肺病易出現反覆。在生活中,患者應注意以下幾點:

1.遠離危險因素 慢阻肺病患者應減少煙草暴露,戒煙並遠離二手煙;使用清潔燃料,減少木材、煤炭等燃燒導致的室內空氣污染;減少有害氣體或有害顆粒的吸入,避免油煙刺激,空氣品質不佳時應減少外出,外出時可佩戴口罩。

2.預防感冒 感冒是慢阻肺病急性發作的主要誘因,患者應根據天氣情況及時增減衣服,做好保暖,避免著涼。積極接種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預防慢阻肺病急性加重。

3.適度運動 有患者認為,既然運動就會喘,那不運動就「萬事大吉」了。殊不知,這會導致患者陷入惡性循環,久坐不動會導致心肺功能、神經功能進一步退化,一旦運動將喘得更嚴重。慢阻肺病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如太極拳、八段錦、散步等。

來源:人民網科普、健康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ddb0eba0b85db65bf0de69420698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