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冪曾經有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奇葩說》某期節目中,主持人馬東問她,戀愛分手後,會把前任當做人脈嗎?
楊冪面無表情地說:「我覺得,我才是那個人脈。」
在全場不知是譁然還是讚賞的掌聲中,螢幕前看節目的我頗為震撼。
我試圖回憶在楊冪的成長過程中,她到底被生活打了多少耳光,看透了多少世事。如今才能不顧外界對她一言一行的評判,敢於在一檔公開節目中,如此野心昭昭的宣稱,她才是那個人脈。
這個女孩兒,活得強大又清醒。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清醒」這個詞成為對明星最大的誇讚。每當某某有個什麼採訪,說出什麼金句,總會被粉絲寫成大字報,配上「清醒」二字,全網宣傳。
但究其內核,到底有幾人是真的清醒,不好說。
如果一定要說,那楊冪算一個。
楊冪的清醒,不止是因為她出道年齡小,在圈內浸淫多年,歷經一場婚姻。如今事業有成,前途無憂,不愁吃喝,還有個孩子,人生贏家當如是也。
見識的多了,想不清醒都難。
楊冪的清醒,還建立在她天生的高情商,聰慧的頭腦。
比如多年前她面對金星的辛辣提問,也能四兩撥千斤的輕鬆駁回。
金星問她:「四小花旦里,誰動刀子比較多啊?」
明白人都知道這問的是整容的問題,而四小花旦中,深陷整容醜聞的就是楊冪。
楊冪卻坦然一笑,大大方方地說:「我。」
問其原因,她答:「因為我生過孩子。」
(當時四小花旦中只有楊冪已結婚生子)
如此聰慧,令人佩服。
最近,楊冪參與錄製了新一季的《花兒與少年》,她在裡面再次金句頻出,多次登上熱搜。
有網友總結了那些年楊冪在採訪中說過的話,傾情稱她為「我的網際網路嘴替」。
然而評論一路翻下來,在不出意外的一眾「真實」「清醒」「通透」的誇讚聲中,我還發現了一些不一樣的聲音。
有人說楊冪的清醒,太不接地氣。
簡單來說就是,有人問專家:「如何解決青年人的經濟壓力問題?」
專家說:「沒錢?那可以把閒置的房子出租,收租金嘛。」
屬於無效開解。
看了下這部分網友的說法,倒也不無道理。
在這個九宮格中,有一張圖是楊冪和李雪琴在錄製綜藝時,談到關於戀愛的問題。
李雪琴問:「如果喜歡的人,不喜歡自己怎麼辦?」
楊冪似乎覺得這種問題非常可笑,她說:「不喜歡就不喜歡唄,我沒有工作嗎?我可忙了,幹嘛非把時間花在你身上?不談就不談,我認栽。」
實屬女王行為,但我覺得沒有一個字是李雪琴愛聽的。
這種事大概從沒出現在楊冪身上,在楊冪看來,它只可能是一個假設。
楊冪大部分的時間,生活在高高在上、被眾星捧月的環境里。
就算她真的遇到一個不喜歡她的男孩兒,她最多難過5分鐘,確實沒有必要為他浪費時間。
但對於李雪琴,或者對於大部分普通女孩兒來說,這的確是個值得困擾的問題。
楊冪的這種清醒,很像網友自我調侃「現實唯唯諾諾,網上重拳出擊」的心態。
說的每句話都是對的,但放在現實生活中,卻絲毫沒有借鑑意義。
普通人對於感情中的拉扯,在楊冪這種大女主看來,是矯情的。
可是,那本來就是一份真誠的感情,該有的樣子。
感情最讓人難以自拔的地方,恰恰就在於那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決絕,不知如何是好的搖擺。也正是這種朦朧模糊的情感涌動,一旦被影視劇拍出來,觀眾大多會「嗑死了」。
說到這裡,不由得想,楊冪的演技遲遲沒有進步,或許問題就出在她過慣了順風順水的生活,缺乏對底層群眾的共情。
一個可以拿錢去搞定一切的人,不能期待她能理解別人深陷難題時,心裡的千絲萬縷。
難怪網友們說,楊冪的清醒,何嘗不是另一種形式的毒雞湯?
因為它根本不適用於普通人,普通人盲目去效仿,最後痛苦的還是自己。
說這些不是為了證明楊冪是偽清醒,相反,她有自己的邏輯,可以自圓其說。
在聽到李雪琴的問題時,她的回答也並不是為了刻意炫耀自己多麼的理智。
比如同樣在這檔節目中,毛不易問她:「戀愛時的安全感從哪兒來?」
楊冪說:「自身。就是覺得他在挺好的,他不在也可以。」
這就是正確的回覆,永遠將寶壓在自己身上。
但是,因此喪失對別人的信任,一味地去否決,那就太過於絕對了。
有的清醒十分必要,有的清醒大可不必。
我一度很喜歡楊冪,喜歡她擁有一顆強大的金剛心,喜歡她說她關掉了自己的情緒。
可是後來發現,她對自己的強大非常了解,甚至走向了另一種極端,有時候還帶著點她自己都沒察覺到的傲慢。
有人說,楊冪已經不適合當一個演員了,在她身上看不到情感的流動,她的共情能力逐漸消失,讓她無論演什麼感情戲,都帶著濃重的表演痕跡。
誠然,楊冪已經學不會設身處地,這是演員的致命傷。
很多時候,我們對於一個問題不想直接聽到答案,而是對解答的過程更感興趣。
就像看一部偶像劇,主角們是如何走到一起的,遠比一個大團圓的結局,更吸引人。
現在的楊冪,已經變成了一部小說的結尾,她省略了太多過程,看得人倉促不已。
如果楊冪能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存在,明白有時候一些不必要的清醒,會讓她活得太沒有人氣。
到那個時候,說不定她的演技還能再上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