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汽車製造企業BOM的五大典型問題

2022-03-24     谷器數據

對於自主品牌的車企,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對BOM的價值沒有充分的人事。BOM的管理模式從一開始的自發模式,到20世界90年代開始受到市面上商業軟體的影響,從理論和實踐上都沒有形成一套符合我國汽車行業管理要求的體系。在這種情況下,BOM的典型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BOM真正納入管理的時間比較晚。很多車企直到生產準備開始才會在系統中產生工程BOM,並進行發布。在這之前,各個業務部門對於BOM的需求都是通過各種零散的清單進行應對,對業務的支持度不高,引發的問題也較多。

二、BOM的構建目的不明確,組織形式不利於各個部門的應用。這一點在研發領域尤為突出,研發領域的BOM是為研發搭建,通常基於研發工作的方便性,以及研發對於數模等數據的管理要求形成工程谷器BOM,因而對工程BOM真正應用部門的使用需求缺乏考慮。工程BOM組織效率往往比較低,通過工程BOM承載的關鍵信息往往不能再整車開發參與業務部門間順暢流轉,從而導致工程BOM實際用途大打折扣。

三、各BOM形態之間的構建缺乏統一考慮,往往「各自為政」,因此造成了BOM形態之間的轉化特別難。在大量工程變更的情況下,這種轉化就變成一種不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從而導致下游各業務部門都有自己維護的一套BOM數據,但很難說清楚究竟哪個準確。

四、配置化管理的思路沒有建立起來。車企沒有形成全企業統一的配置資源庫,除了研發端的BOM是超級BOM模式組織,其他各環節均以單車BOM模式進行組織。這樣的管理模式進一步加劇了不同形態之間BOM轉化的困難。下游的製造BOM、售後服務BOM都是單車BOM方式,勢必對上游按多車型組織的工程BOM進行拆分,形成一個個單一的BOM,然後在此基礎上維護製造、物流等相關信息,形成製造BOM和售後BOM。這個過程工作量巨大,手工干預環節多,非常容易出錯。

五、變更管理混亂。國內車企由於體系化比較弱,在整車開發過程中變更很頻繁,變更管理流程規範性差。同時管理也比較片面,對直接影響設計的數模、圖樣控制比較多,對BOM、配置等變更比較弱。流程與數據存在相互脫節的「兩層皮」現象,導致BOM、零部件、配置參數狀態不清晰,可用度差。變更全流程管理不到位,到製造環節,特別是生產環節比較欠缺。物料切換沒有形成清晰明了的流程、規範並落實到相應的職能部門。變成在部門之間的流轉往往停留在流程層面,缺乏有效手段保證跨部門信息的一致性,從而加劇了各業務部門的BOM可用度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d8d4487e3b97e4556768ca6cc647d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