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醫生聚餐後腦溢血,在辦公室猝死!背後2個原因令人惋惜

2022-07-24     小哥哥說事

原標題:50歲醫生聚餐後腦溢血,在辦公室猝死!背後2個原因令人惋惜

「作為醫生的他,自己本身就是高血壓患者,自己對血壓都沒有控制好。」

汪醫生四十多歲,本身就是心血管專業出身,「注意飲食、戒煙戒酒、保持鍛鍊,『三高』患者要按時吃藥,控制好指標。」這是他對患者和朋友叮囑得最多的話。但作為一個高血壓患者,汪醫生自己卻沒有做到這些。

出事當天中午,汪醫生和一幫老友聚餐,席間觥籌交錯,大家不知不覺喝下不少酒。聚餐結束,他獨自一人回到醫院,開著空調趴在辦公室上睡覺。

直到下班時間過了好久,同事見他辦公室還亮著燈,推門進去一探究竟。辦公室涼颼颼的,冷風呼呼地吹著,身上還帶著酒氣的汪醫生已一動不動地倒在了地上,身邊一堆嘔吐物。

經過頭顱CT檢查,診斷為腦溢血。經過一番搶救,最終還是沒有挽回他的生命。主治醫師判斷,汪醫生原有高血壓,酒後血壓升高,再加上空調低溫的刺激,導致血管收縮,突發腦溢血。

7月大暑後,迎來一年最熱的日子,戶外蒸騰的暑氣,還沒走兩步人就會大汗淋漓,水分大量蒸發使得血液變得濃稠,流動的阻力加大,就會造成血壓調控能力減弱,從而引發腦溢血。腦溢血的「危險」之處,就在於起病急,平時要是不留意,身體可能沒有任何症狀,所以患者及其家屬要留意一些「警示信號」:

身體一側身體麻木,四肢不聽使喚,走路不穩;

嘴角不受控制地流口水;

與人交談時突然講不出話來,吐字含糊;

突然感覺視物模糊,但漸漸又可自行恢復,或出現失明;

沒有任何原因突然感到頭暈、站立不穩甚至暈倒。

腦溢血與先天因素及後天因素有關。先天因素,如性腦血管畸形就有可能導致腦溢血發生,而後天因素則主要包括:高血壓、高血糖、高脂血症。

例如高血脂患者,血脂過高使血液粘稠度增高,當一定時間積累後,就會在血管壁上形成一些「沉澱」,當「沉澱物」增多、增大時,就會造成腦溢血。如果三高患者還伴有不良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如攝入高脂肪食物、不愛運動等因素,還會加大發病幾率。

腦溢血最怕血壓波動幅度過大,當人處於特別極端的情緒中,就會對血壓造成影響,尤其是經常熬夜,連續高強度工作,就會造成血壓不穩,導致腦血管疾病發生。

引起腦溢血的因素有很多,尤其多發生在50歲以上,並伴有高血壓症的中老年人身上,發病時,往往因情緒激動,經常緊張,劇烈運動等情導致。

研究還發現,不愛運動的人,也容易誘發腦溢血。長期不運動,不利於身體血液循環,很容易導致血栓情況,誘發腦卒中。

吸煙的人群同樣會增加腦血管疾病發生幾率,吸煙會導致血管內皮功能紊亂,血栓生成增加。

腦溢血的突發性,讓許多家屬和患者「手足無措」。當患者發病時,一定要先保持冷靜,讓患者保持平躺,並撥打120急救,不要擅自移動患者。

如果患者處於清醒狀態,需要安撫患者情緒,不要讓患者過於緊張,控制其情緒波動。幫患者拉松衣領及腰帶,保持空氣流動、呼吸順暢。

如若發生患者昏迷,切忌大力搖晃患者身體容易引起血液流出情況更加嚴重,應讓患者保持平躺,輕輕把頭轉向一側,讓嘔吐物可以順利從口中流出,以免嘔吐物堵塞呼吸道。

妙姐曾在後台讀者留言,表示自己平日嚴格可控制血壓,已經接近低血壓的水平,但去問診時,醫生卻勸導其不能過量服用降壓藥,過度降壓一樣會導致腦溢血。

中老年人的壓力感受器本就不敏感,對迅速下降的血壓不能及時代償,大腦對低血壓耐受性差,血壓過度降低就會導致腦管內壓力明顯減低,血流動速度減慢,腦部供血不足,容易產生腦缺血。若血壓過低,血液無法順利回流,就會出現意識障礙,同樣會引發腦卒中、癱瘓等。

雖說腦溢血的高發期集中在50歲以後,但預防腦血管疾病必須從年輕加以注意:適量運動、保持健康飲食、戒煙限酒、保持心態平和,做到這些,血管疾病自然就會「遠離」你。

參考資料:

[1] 《天熱腦溢血多發 生活中該警惕哪些發病信號?》.人民網-生命時報.2015-06-30

[2] 《降壓過度當心腦卒中 哪些人更受卒中偏愛》.家庭醫生在線.2017-11-15

[3] 《降壓過度也致腦中風》.廣州日報.2013-12-02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d8cbc0408fa86c91b7b764397b07d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