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霍啟剛患上睡眠窒息症」的消息登上微博熱搜。
原來,霍啟剛在一檔電視節目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雖然睡得很早,但經常在半夜裡被自己的打鼾聲驚醒,之後睡不著或頻繁醒來。即使睡了7個小時,白天還是會感覺很疲憊。
霍啟剛(節目截圖)
節目中,霍啟剛接受了專業測試,結果被診斷出患有失眠障礙和中度睡眠窒息症。
醫生提醒,睡眠窒息症會引發或加重心腦血管疾病以及代謝紊亂,出現高血壓、腦卒中等多系統損害,嚴重的睡眠呼吸暫停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不少網友表示,自己的睡眠質量也不好
對此,霍啟剛發文稱,他已經前往醫院檢查治療,他同時提醒網友,要注意身體、學會休息。
睡眠窒息症
患者猝死率高出正常人3倍
什麼是睡眠窒息症?
睡眠窒息症就是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是指在睡眠過程中氣道受阻,呼吸暫停和低通氣頻繁發生的現象。
其發病機制可能是完全或不完全的上氣道阻塞,臨床表現包括夜間打鼾,頻繁驚醒,睡眠質量下降,白天睏倦等。有些嚴重人群還會出現白天嗜睡、記憶力下降、情緒改變等。
「每5個打鼾的人之中,就有1人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世界睡眠學會秘書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韓芳教授介紹,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作為一種慢性進展性疾病, 患病人群比沒有該病症的人群猝死率高出3倍,早發現、早診治至關重要。
北京世紀壇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生田超表示,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睡眠中上呼吸道的反覆狹窄及阻塞而致呼吸暫停,導致肺泡通氣不足,低氧血症,從而導致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和腦血管疾病等併發症,甚至可能出現夜間猝死。
據媒體報道,2019年,廈門一名不到30歲的男子,睡覺打鼾引發了呼吸暫停,不幸離世。事發時他像往常一樣入睡,令家人沒想到的是,他這一睡,竟再也沒有醒來。
引發睡眠窒息症
有這些常見原因
肥胖:體重超過標準體重的20%及以上,或者是BMI指數達28及以上的肥胖人群,往往是該病高發人群,約占總發病人數的80%。
性別:女性絕經前發病率顯著低於男性,男女發病率約2:1。
年齡:成年後隨年齡增長患病率增加;女性絕經期後較絕經前患病者增多,60歲以上人群男女患病率比例相當。
上氣道解剖異常:鼻腔阻塞、Ⅱ度以上扁桃體肥大、懸雍垂過長或過粗、咽腔狹窄、咽部腫瘤、頸短等。
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家族史。
長期大量飲酒和/或服用鎮靜、催眠或肌肉鬆弛類藥物。
長期吸煙可加重睡眠呼吸暫停。
其他相關疾病:甲狀腺功能低下、肢端肥大症、胃食管反流及神經肌肉疾病等。
1分鐘自測
是否患有睡眠呼吸暫停
睡覺打鼾的人並不少,但並非所有打鼾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如何發現自己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
醫生建議可以先採用自測量表(STOP-Bang問卷)評估:
1.鼾聲響嗎(大於說話聲或門外可聽到);
2.白天常常疲倦、乏力或昏昏欲睡嗎;
3.有人發現你睡眠中有呼吸暫停嗎;
4.有高血壓或正在治療高血壓嗎;
5.體重指數(BMI)大於35嗎;
6.年齡大於50歲嗎;
7.頸圍大於40厘米嗎;
8.是男性嗎。
1.鼾聲響嗎(大於說話聲或門外可聽到);
2.白天常常疲倦、乏力或昏昏欲睡嗎;
3.有人發現你睡眠中有呼吸暫停嗎;
4.有高血壓或正在治療高血壓嗎;
5.體重指數(BMI)大於35嗎;
6.年齡大於50歲嗎;
7.頸圍大於40厘米嗎;
8.是男性嗎。
如果答案中「是」達到3個或以上,需要考慮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睡眠呼吸暫停
應如何改善、治療?
對於大多數輕度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杭州七院睡眠醫學科劉文娟建議通過以下幾種方式改善:
一般治療
一般治療
減重、戒煙酒、慎用鎮靜催眠藥物及其他可能引起或加重呼吸暫停的藥物、避免過度疲勞等。
體位治療
體位治療
側臥位對輕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有效。仰睡時舌體後墜,會進一步引起氣道狹窄,建議側臥位睡姿,在背後墊上三角枕來控制體位。
內服中藥
內服中藥
中醫講「肥人多痰濕」,這類患者飲食多肥甘厚膩,這樣的飲食習慣容易增加體內的痰濕,體形往往偏胖。臨床上辯證使用化痰化濕的中藥,有助於祛濕化痰,對調理患者整體的代謝水平都有幫助。
配合治療
配合治療
伴有失眠症者配合睡眠認知行為治療,伴有情緒障礙者需心理專科評估同步進行治療。
醫生表示,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的精準治療需要依靠對病情的精確評估,經過充分評估後再進行綜合性治療。目前主流的治療方法包括了呼吸機治療、手術治療和口腔矯正器治療。
來源 || 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