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妍
編輯/大風
今年這屆618,卷生卷死。
電商平台們「百億補貼大戰」進入關鍵時刻,各大平台都直接亮出自己的籌碼,放到牌桌上:京東入局百億補貼堅決且深入,尤其是在以3C為核心優勢的消費品上;阿里為此展開防禦,強化類似的動作;拼多多則在以往的基礎上繼續向前推進;而作為電商新玩家的抖音快手,也在斥資百億,扶持商家。
不難發現,進入2023年「價格力」又成為平台最看重的要素,也是平台流量的傾斜方向。事出必有因,低價策略背後,是整個中國電商行業的潛在競爭邏輯發生了巨變。在網際網路急速發展的時代,電商流量進一步分散。面對更加激烈的行業競爭環境,更高的決策成本以及比價意識更強的消費者,各大平台紛紛用低價來緩解共同的焦慮。
但是低價內卷是沒有盡頭的,品牌商家如果只關注低價可能帶來巨大的潛在危機,最終結局可能是忙活了一路,既沒賺到錢,又流失了消費者。
隨著網際網路紅利消失殆盡,電商行業也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品牌商家亟需打破僵局,在保持性價比的同時,找到新的增長曲線。
網際網路瞬息萬變,依託網際網路技術迅速發展起來的電商行業更是如此。
儘管中國電商行業還在穩步發展,但近年來的增速有些放緩,一個證據是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2年全國網上零售額13.79萬億元,同比增長4%,相比起2021年14.1%的增長,增速有所趨緩。
中國電商逐漸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網際網路用戶增長面臨天花板,CNNIC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網購用戶規模已經高達8.45億,占網民整體的近八成,未來天花板相當有限。
另一方面,從整體電商品類來看,服飾、家電、3C、化妝品等大部分品類的線上滲透率已接近甚至超過50%,只有少數品類還有空間。某種程度上,這也是電商行業發展的必然。
如此一來,網際網路行業的競爭自然也愈發激烈了。國內電商市場逐漸飽和,品牌商家只能搶占存量市場的資源和用戶,被迫陷入低價競爭的惡性循環,為了吸引流量,一到大促就得降價,運營成本也水漲船高。
各方內卷之下,商家們也很無奈,但苦於找不到傳統電商平台之外的新商品分發渠道及新增量。
好在辦法總是比困難多,已經有企業提出新的解法。今年4月,電商行業的獨角獸夢餉科技宣布戰略升級,全面轉型成為商品分發智能解決方案提供商,藉助「代碼開源」+智能供應鏈作業系統+流量開源」聯結商品端和供應鏈端。
簡單來說,就是夢餉科技主動把「做蛋糕」和「分蛋糕」的能力共享,把過往沉澱的供應鏈、技術能力、運營標準作業流程(SOP)等全面對外開放,幫助商家和商品分發者降低門檻。據了解,夢餉科技藉助百萬商品分發者的「魚群爆發力」,已累計為2萬多家海內外品牌銷售了超7億件商品。
這背後的邏輯是,夢餉科技CEO冷靜認為,隨著技術迅速發展,未來電商行業的格局會從「大平台、小商家」走向「商家+眾平台」,很多行業的專業門檻會大幅降低甚至歸零。
冷靜所提到的「眾平台」,也就是平台工具化產品賦能後的商品分發者們,他們的組成非常多元,有一二線城市的都市白領,有三至五線城市的全職寶媽,有從快消行業離開的專業人士,也有擁有大量流量急需優質供應鏈進行變現的自媒體、淘客等。
藉助這些全新的、多元的「觸角」,不少品牌發現能夠從夢餉科技挖掘到新增量。
森馬集團旗下國民級童裝品牌巴拉巴拉Balabala在「超級品牌日」收穫了傳統消費渠道未觸達的新用戶,活動期間銷售破1600萬,品牌收穫新用戶超30萬。國內新銳乳飲品牌認養一頭牛CEO孫仕軍曾表示,夢餉科技藉助不同類型商品分發者所觸達的消費者,與傳統電商平台的交集程度較低,「在夢餉科技,我們還有很多獲得新增長和新用戶的機會,帶動企業整體增長。」他說。
整個電商行業在尋找新的發力點,而夢餉科技也在服務商家上更進一步。
一直以來,商家在對接分發者的過程中,最容易遇到的三大難題是成本高、對接難以及怕失控。作為電商去中心化時代的引領者,夢餉科技正在用智能供應鏈作業系統,幫助商家解決困擾。
傳統中心化的電商是直接連結商家和消費者,而夢餉科技則是作為平台方,一端連結品牌,另一端連結各類型小b流量。
為了高質量賦能商家,夢餉科技把「商品分發」天平的流量端的小b(包含個人店主、企業級流量主、團長、主播、海外等),也進行了數字化賦能。
在網際網路過去的黃金十年里,讓普通人也擁有了可以匯聚流量的機會,或是朋友圈裡的好友,或是社交媒體的粉絲,他們有高黏性的粉絲和信任關係,但缺乏好用的電商工具,沒法同時搞定供應鏈、流量、運營、售後等商品分發鏈條上的所有能力,不是完全的「賣家」。夢餉科技所做的,就是將以往積累的各項能力輸送給小b們,補齊他們作為「個性化」電商平台所缺失的短板,讓他們直接擁有面向C端用戶賣貨的全面能力。
對於商家而言,藉助夢餉科技的智能供應鏈作業系統,將不同商家不同生命周期的商品,用一個「好價格」恰當地匹配給不同類型的分發者,以此更好地撬動流量。這樣一來,品牌商家只需要聚焦在產品品質和服務上,其他問題都可以交給平台智能化工具和商品分發者來解決。
山東蒙陰的蜜桃品牌「桃小蒙」就是很好的例子,它在夢餉科技的幫助下,走出了大山。蒙陰是中國蜜桃之鄉,當地的蜜桃汁水多,含糖量高,品質好,卻因為缺乏品牌效應,始終不被外界認可。好端端的桃子六七毛錢一斤都沒人收,只能爛在地里,農民過去一年的汗水也白流了。
山東蒙陰的蜜桃品牌「桃小蒙」
後來夢餉科技組織店主前往產地進行品牌遊學,拆解產品賣點,製作豐富的商品素材來打造品牌心智,助力產業帶升級。今年618期間,夢餉科技聯手桃小蒙舉辦的活動中,上線2個小時內黃桃銷量突破20萬顆,實現銷售爆發。
可以看出,夢餉科技作為商品分發智能解決方案提供商,將技術與服務融入蒙陰的鄉村振興,幫助農產品打開銷路。同時,藉助多元化IP活動和百萬商品分發者的「魚群爆發力」,桃小蒙的桃子逐漸變成有口皆碑的產品,實現了「品銷一體」。
在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中,標準化的爆發路徑是最大的「確定性」。按照夢餉科技的商品分發邏輯,不同類型流量主在同一時間賣同一盤貨,相當於讓賣貨流量有了指揮棒,生意的爆發力和確定性會更強。
一家企業的成功與否,很多時候不僅是看它是否有強大的技術支持,更要緊的是,它對商家的關注和理解是否到位。換句話說,企業在成就自身的同時,也要給合作夥伴們提供機會與價值。
在現階段,大部分商家都更注重銷售模式的性價比,希望花的每一筆錢都落到實處,實現業務穩定且有效的增長。以往某些企業提供的激進模式,要求商家砸錢維持運營,且不能保證效果,如今已經很難讓商家信服了。
這件事上,夢餉科技提供了一種新思路。它採用的佣金結算方式為CPS模式,也就是按銷售量計費。每真實成交一單,商家才會付出推廣費。
為了維護客戶黏性,商品分發者們會全力篩選出自己認可的商品,反向督促平台、品牌提升貨盤質量和服務能力,以保證消費者體驗;為了自己的銷量,他們會自發幫品牌去做內容和推廣,並且只收取約定好的銷售佣金。與傳統電商平台「賣流量」相比,這種CPS模式省去了一大筆投放費用,讓商家花的每一分錢都能看得到效果。
夢餉科技的商品分發模式以「降本增效」直擊痛點,還能通過平台活躍商品分發者們的洞察拉近品牌與消費者的距離。 森馬集團零售事業部總監蔡一凡曾表示:「(夢餉科技的)商品分發者們連結的是有具體的『人』,而不是『數據』,他們能夠反饋真實有效的消費者需求。」
斯凱奇
這一種良性互動、正向循環的商業模式可以給商家帶來長期發展的動力。藉助夢餉科技,斯凱奇等國際品牌找到本土化的最佳方式;茵曼、巴拉巴拉Balabala等國內頭部品牌找到了這片廣袤土地上以往未曾觸達的新用戶、實現銷售爆發;上海蘇式糕點品牌老大房、蒙陰黃桃品牌桃小蒙等地域性、季節性明顯的產品也藉助夢餉科技匯聚的商品分發能力實現「品銷一體」、走向了千家萬戶。
信息技術持續發展,新的電商時代正在到來,傳統電商的「人」、「貨」、「場」都在進行鏈路重構,電商的新形態新模式,融入到數字經濟的發展中。以夢餉科技為代表的企業,擁抱變化、持續進化,成為電商疊代中的重要一環,基於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不斷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電商行業提供了更多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