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是怎樣影響血壓的?

2024-10-25     北青網

在心血管內科的病房裡,51歲的張先生很鬱悶,平日裡身體壯實、做事雷厲風行的他,最近突然感覺頭暈、乏力。本以為是工作太累沒多在意,可幾天後,張先生的症狀越來越嚴重,家人趕緊把他送到醫院。

經過檢查,張先生的血壓高得嚇人,收縮壓(俗稱的高壓)185毫米汞柱,舒張壓(俗稱的低壓)116毫米汞柱,直接被安排住院治療。

張先生住院後,醫生仔細詢問了他的飲食習慣。原來,張先生酷愛「咸口」,日常飲食中攝入的鹽分較多。醫生當即告訴張先生,大量攝入鹽分可能是導致他血壓升高的重要原因。

吃鹽過多為何會升高血壓

鹽的化學成分是氯化鈉。鈉對人體至關重要,它在維持人體內水鹽平衡、神經傳導、肌肉收縮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然而,過量的鈉攝入會給健康帶來不良影響。研究顯示,攝入過多的鈉會導致血壓升高。這是因為鈉會使身體保留更多的水分,增加血液的體積,從而對血管壁施加更大的壓力,導致血壓上升。

雖然鹽的攝入量與高血壓有密切關係,但個體差異也不可忽視。有人天生對鹽敏感,稍微多吃點鹽血壓就飆升;但也有人耐鹽能力強,吃再多,血壓也沒有太大變化。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可以肆無忌憚地吃鹽,而是需要根據自己的健康狀況來調整飲食習慣,尤其是對鹽較為敏感的人。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2年發布了成人和兒童鈉攝入量指南,建議成人鈉攝入量限制在每天2克(鹽每天5克),兒童則要根據具體需求來調整每日鈉攝入量。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成人」指年齡≥16歲的個體,「兒童」指年齡在2~15歲的個體。如果你已經有高血壓,控制鹽的攝入應是關鍵的一環。

你不知道的「隱形鹽」

當我們談到「吃鹽」,你可能會想到做飯時那一勺勺的鹽。但實際上,很多鹽並不是從鹽罐子裡來的,而是藏在各種加工食品中。比如,薯片、餅乾、罐頭、香腸等,這些食物中的鈉含量常常超出我們想像。有的時候,你可能覺得吃得並不咸,實際上卻攝入了大量的鹽分。比如,麵包、奶酪,甚至甜點中都有鈉的存在。

所以,單單減少做飯時的用鹽量還不夠,大家日常生活中還需要注意「隱形鹽」的攝入。

如何科學「控鹽」

既然我們知道鹽攝入與血壓的關係,那麼如何在享受美食的同時又不至於「吃出問題」呢?大家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減少加工食品攝入:儘量選擇新鮮食材,避免罐頭、腌製品等高鈉食品。

學會看食品標籤:購買食品時,多看看鈉含量,選擇低鈉或無鈉食品。

用其他調味品代替鹽:嘗試用檸檬汁、醋等調味品來提升菜肴的風味,減少對鹽的依賴。

循序漸進減少鹽量:改變飲食習慣時,味蕾需要時間適應,大家可以逐步減少鹽的使用量,慢慢適應。

吃鹽會導致血壓升高,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完全拒絕它。關鍵在於適量、科學地攝入,並結合個人健康狀況來調整飲食習慣。畢竟,生活中的許多美好都離不開適度的平衡,包括鹽和血壓的關係。

編輯/王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ccd395643be3d9b0479d5093125c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