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是一個民族精神的踐行者,是民族文化的傳承和推動者,更是很多人的人生啟明燈。因為教師的存在讓他們找到了人生方向,找到人生價值。
對於魯迅來說,他人生當中最重要的老師有兩名,一名是他的啟蒙老師壽鏡吾先生,一名是他去日本留學時遇到的老師藤野嚴九郎先生。
前者讓他認識了世界,而後者激勵他成長。不過在魯迅的文章中,對啟蒙老師壽鏡吾的描寫甚少,但對於藤野嚴九郎的描述卻幾近詳盡,其中淋漓盡致的表達了自己對他的感謝和感激之意。
時至今日,我們依稀記得《藤野先生》這篇散文當中,對於藤野嚴九郎的描寫「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而作為魯迅先生啟明燈的,藤野先生又有著怎麼樣的人生呢?
相遇即是緣分
藤野嚴九郎1874年出生於日本日本福井縣,因其祖上以及父親皆是醫生,藤野嚴九郎也將這份工作作為自己終生的職業。小學畢業之後,他前往藤島高中就讀雖說是高中,但其實跟初中等同。
不過在藤島高中就讀時期,因為得到一次特別的機會,那就是前往到愛知縣醫學校實習。這次實習機會對於他來說也算得上是子承父業了,在進入愛知縣醫學校實習了四年的時間後,學校看他醫術精湛,便留他在校任助教。
1897年對藤野先生來說是特殊的一年。因為學歷不高的原因,一直都是沒有辦法轉正,而他的導師奈良坂看出藤野天資聰慧,便給他一個去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深造的機會。
正是因為這次機會,他後面才成為了日本仙台醫學專科學校的解剖學講師,而藤野先生和魯迅的相遇正是在這所學校之中。
1902年魯迅被派遣去日本留學,剛到日本的時候,他先去了東京的弘文學院學習的兩年基礎學業,學業期滿之後,魯迅本可以留在東京學習醫學。但當時的魯迅,可能是看不慣清朝留學生的嘴臉吧,便找到比較偏遠一點的仙台醫學專科學校進行就讀。
作為這所學校的第一位中國學生,學校對其格外的照顧,從吃住行都安排的妥妥帖帖。尤其是藤野先生,對於這位中國的留學生幾近關懷,讓身處異國他鄉的魯迅倍感溫暖。
記得在「藤野先生」這篇散文當中魯迅提過,為了讓魯迅先生能夠理解課堂上所教授的內容,藤野先生讓其一周交一次講義,並對魯迅抄寫的講義進行批改和用紅色筆備註,以方便他能夠看懂。或許是因為藤野先生的照顧和關懷,給魯迅留下了一生都不可磨滅的回憶和感激。
分別多有不舍
雖然說,藤野先生和學校的很多教職工對於魯迅先生幾近照顧,但是當時的中國畢竟是弱國,當時中國人在日本人的概念里,除了經濟狀況不好之外,腦子也不好用。如果中國學生的分數超過了六十分,就被認定為作弊,是旁門左道。
當時的魯迅在仙台醫學專科學校學習期間,每次的成績都徘徊在及格邊緣,甚至有兩次達到了六十分。雖然這樣的成績,在如今來說,不是很理想。
但是當時很多的日本學生,卻十分不滿,在他們看來,魯迅是不可能能夠拿到這樣高的分數,能夠拿到這個分數八成是藤野先生將考試的題目泄露給了魯迅。
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之中,面對如此的排擠和質疑,他深感中國人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之後,魯迅先生棄醫從文,也是因為受到這些事情的影響。
雖然說,大環境下很多人為了自保都會隨大流,但藤野先生卻不是這樣的人,他對人一視同仁,從來沒有半點的偏袒。
尤其是魯迅,雖說後面對於魯迅棄醫從文並不支持,但是他卻尊重他的決定,並且在魯迅離開的時候還附贈了自己的照片,以表達不舍之情,並表示要經常聯繫。
對於魯迅來說,藤野先生是他的明燈,是他讓魯迅度過了難熬的留學生涯,也正是透過藤野先生,他看到了人性的光輝。之後兩人雖然惜別多年,藤野先生的相片還一直掛在魯迅北京的房子裡。
那麼這位跟魯迅如此有緣的藤野先生,在告別了魯迅之後,他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是繼續留校任教,還是回歸山野做他的醫生呢?
懷念終有遺憾
其實在魯迅先生回國之後,沒多久藤野先生也辭職回家了。
1907年東北帝國大學成立,為了完善學校的師資力量,東北帝國大學與仙台醫專合併。而當時學校裡面十六位教職工,只有六位繼續留了下來。剩下的因為學歷以及各種原因,被辭退了,藤野先生便是其中一個。
但在辭職後的藤野先生並沒有將教書作為自己的職業生涯,究其不做老師的原因,或許是因為他的正義感吧,他不願意看到日本人對於中國人的鄙視,不願意看到中國同學的不公平待遇吧。
不過沒有繼續當老師的他,找到了人生當中的第二份事業,那就是當醫生。
剛開始的時候是在東京三井慈善醫院的耳鼻喉科當義務醫生,1919年告別了東京三井慈善醫院,回到自己的故鄉開了一個小診所。因為其性格善良忠厚,在當醫生期間,也從不欺騙病人,不亂收費,甚至對於那些貧窮的人,經常免費為他們診斷。
對魯迅先生來說,他在世之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能夠再見藤野先生一面,當日本出版集團要出版魯迅撰寫的文集當做教材的時候,魯迅還特地將自己所寫的《藤野先生》這篇散文放在文集之中,並且還經常跟日本的譯者詢問藤野先生的信息。
只可惜的是,當時的藤野先生已經回到家鄉,並且當時的信息閉塞。這才導致魯迅一直找尋未果。
其實兩個未見面的這個遺憾,在1935年的時候是可以得到滿足的,當時,藤野先生的大兒子,在老師那裡得到了一本《魯迅選集》在選集之中看到了關於父親的文章,當時他便把這本書帶回去給自己的父親看。
那個時候,藤野先生才知道,原來自己的學生一直在想著他,想著能夠在與他見一面,之後,對於魯迅先生描寫自己一事,大兒子的老師還曾採訪過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在採訪之中,也表達的自己對於魯迅的懷念之意,只可惜當時的大環境驅使,藤野先生的思念之情沒有辦法發表出來,而這二人就這樣遺憾的錯過了一生。
在魯迅先生去世九年之後,藤野先生也離開了人世。那天,藤野先生像往常一樣,拿著醫箱前往病人的家中,給病人看病,沒想到的是,當時的藤野先生自己的身體狀況也不好,在前往病人家中的旅途之中,他便昏倒在地,再沒能爬起來。
藤野先生去世之後,他所在的家鄉為了表達對於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情,特地樹立了紀念碑。並且將其居住的舊居改成了藤野嚴九郎紀念館。而他生前教書的地方,還設立了「東北大學藤野先生獎」。
小結:
所謂「經師易得,人師難求」,藤野先生用自己的光輝影響了魯迅的一生,讓他在黑暗之中勇敢前行,求學之路遇良師是每個學子的希望,自己學習的生涯能遇到這樣一位有光芒的老師是極其幸福的事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c99634a9cebe526b7c5d38df731f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