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汽車,「獨立」了

2023-12-05     智能相對論

來源 | 微信公眾號「電車通」

作者 | 茶督掌柜

「我們絕不會用收購或購買的方法獲得生產資質」。

關於蔚來汽車的未來,李斌在2018年就已經有所透露。但同時,李斌也是一位代工模式的「忠實擁護者」,趁著蔚來ES8投產的風口,與江淮、長安、廣汽三家傳統OEM達成合作,在應對延遲交付新車的質疑,仍然堅持主機廠商的「職業操守」。

「有人願意專注製造就讓他專注製造,比如像台積電和富士康;而有人願意研發和服務就應該專攻研發服務。製造專門化不僅有利於資源的合理配置,而且能夠保證車企持續高效地利用產能,以避免今年銷量好,工人加班加點,明年銷量不好,裁人保成本」。

另外李斌也認為,製造環節是產品質量很重要的一部分,但產品設計、材料一開始就決定了車輛的品質。代工模式備受質疑的年代,蔚來汽車也扛了過來。

但時代總是千變萬化,越來越多的造車新勢力獨立生產自食其力,蔚來汽車暫未高調官宣,但坐擁生產資質,意味著蔚來汽車徹底告別代工模式,以全新尾標示人。或許完全獨立對於李斌當初的承諾來說略有「打臉」,但蔚來汽車終於可以「撕下」江淮汽車的標籤,成為純血的「蔚來汽車蔚來造」。

第一位擁有「蔚來汽車」的用戶,又會是誰呢?

蔚來汽車,不再是「江淮製造」

蔚來汽車喜提造車資質早有跡象。

10月20日,江淮汽車發布公告,擬通過公開掛牌的方式轉讓部分資產,涉及乘用車公司三工廠存貨、固定資產、在建工程、房屋建築物以及土地使用權及乘用車公司新橋工廠構築物和設備資產。擬掛牌價格為44.98億元,增值額為2.86億元,增值率為6.79%。簡單來說,就是江淮把工廠分成三個資產部分,打包賣給蔚來汽車。

知情人士透露,江淮汽車轉讓的,就是與蔚來汽車合作打造的F1、F2兩座工廠。蔚來豪擲45億元,撕下了「江淮製造」的標籤,車輛生產企業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已經證明,蔚來汽車具備了自己的生產資質。雖然是蔚來汽車的生產資質也是通過轉讓收購而來,但好歹也是具備了營銷和生產雙資質的新能源汽車製造商。

據了解,F1工廠採用雙班制,年產能為24萬,極限為30萬,而F2工廠規劃產能為一期60萬、二期40萬,兩家工廠的利用率並不算很高。以後的蔚來工廠除了和江淮距離近,基本沒什麼業務上的往來了。

位於正佳廣場一樓的蔚來汽車正佳廣場展廳的ET5 Touring,不僅車尾沒有貼「江淮汽車」的標籤,直接打上了ET5的名號,似乎也在暗示生產、產品線方面的調整。展示車的樣貌和做工細節並沒有明顯變化,但尾標的調整卻意味著它新的「身份」。

至少,二三十萬的蔚來ET5,不再是江淮汽車的「附屬品」。

放在以前,蔚來汽車與江淮汽車合作,前者擁有營銷資質,後者擁有生產資質。後者建設工廠,前者負責管理,並根據使用情況向後者支付代工相關費用。某種程度上,這就像是主機廠商設計產品,並將對應的方案交給OEM製造商「定製生產」,利用對方產能的同時,也讓產品把控變成了不穩定的因素。

但時代在變,蔚來的模式也需要跟著變。

豪擲45億,只為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處於代工模式下的主機廠商,無論設計出多好的車型,量產最終要貼上生產方的標籤。由江淮汽車製造的蔚來汽車,用料和產品設計由蔚來決定,原材料採購、整車組裝、產品驗收等環節,或許不是主機廠商能夠控制的。也就意味著,代工生產的車輛,更像是一種「深度定製」產品。

起初,造車新勢力放在汽車市場還是「初生牛犢」,普遍採用代工模式。把生產環節放在有經驗的汽車製造商身上,藉助他們優秀的汽車生產經驗,也可以大幅降低產線布局的成本,節約寶貴的現金流,避免了重資產投入的情況。

對於一家初創的汽車品牌,走代工路線是省錢又靠譜的決定。

但代工模式的也存在不便之處,主機廠商與製造商之間的配合不夠緊密,生產效率不夠理想,一旦生產方「掉鏈子」,主機廠商就要面臨延遲交付等難題。兩個品牌必定是「兩顆心」,內部有不同的理念和看法,終歸不是「一條繩上的螞蚱」。而由於代工關係,蔚來汽車還需要支付一定的代工費用,從長遠來看,代工就像電池租賃,是一筆不必要的持續輸出。

蔚來汽車豪擲45億元,把江淮汽車的合作工廠資產買下來,也相當於把「命運」把握在自己手上。有了自己的工廠,公司上下齊心,自然能造出更好的產品。少了代工的費用,蔚來汽車的生產成本,某種程度上也更低了。

為了明年上市的阿爾卑斯,蔚來汽車也是時候擁有自己的生產體系了。

通過造車資質完成蛻變的造車新勢力不在多數,但他們的成功都意味著自己掌握生產環節的必要性。理想汽車、小鵬汽車通過自有生產和研發體系,完成了技術升級疊代,並通過不斷的銷量爬升,證明了自己的品牌力。同樣的,在汽車製造有多年積累的傳統車企,電氣化轉型後的新能源品牌,也展現出了強勁的勢頭。

2023年,是新能源汽車瘋狂內卷的一年,降價、補貼、優惠滿天飛,甚至新車一開始就是驚爆低價。先吃螃蟹的人感受到了背刺,汽車製造商則卯足力氣,丟掉所謂的利潤和品牌高度,真刀真槍下場搏殺。堅持不降價的蔚來汽車,也通過權益拆分,讓汽車價格「等效」降低。

剛剛過去的11月,蔚來汽車交付新車15959輛,同比有一定的增長,不過相比7月份的20462輛,有一定的差距。如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能賣出車,啃食合資品牌的大盤,車企就有現金流,蔚來的宏圖委員才能得以實現。通過規模化量產和交付,擁有穩定龐大的用戶量,換電業務也會跟著成長。多賣車,對於任何一家車企都沒有壞處。

而有了外部合作的蔚來換電體系,也意味著蔚來換電不再是「孤身奮戰」,得到了更多來自合作品牌的支援,或許能夠更好地支撐蔚來的業務盈利。

蔚來獨行、江淮「入華」,他們都有光明的未來

蔚來汽車喜提生產資質,銷售、生產合為一體,蔚來也是一家能夠獨當一面的汽車製造商了。

而江淮汽車,選擇了順應新能源「武林盟主」華為的號召,加入智能化大平台的合作當中,重磅級的百萬新品已經在規劃階段。在我看來,蔚來和江淮汽車分道揚鑣,都是為了更好的發展。代工業務並沒有給江淮帶來太多好處,2018年-2022年,江淮代工業務累計收入為30億元,中間有因為出現了15億元的虧損,乍一看數字不算完美。

但蔚來汽車掌握了生產環節,質量把控由蔚來決定,並且能夠順利打通研發、生產兩個大環節。毫無疑問,「完全獨立」之後的蔚來汽車,更有自己的色彩。我相信,那些還在採用代工模式的造車新勢力,也在努力掙脫OEM的陰霾,去掉別人的尾標,蛻變為真正的自己。

那麼,高合汽車何時揭掉「東風悅達」的尾標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c415d422014a8926e46045a78ccce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