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翔號航空母艦是舊日本海軍的一艘航空母艦,也是日本第一艘航空母艦。
鳳翔號航空母艦是世界航母建造競賽中以航母標準設計建造,並最先完工服役的航空母艦,因而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艘現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
鳳翔號航空母艦1919年12月16日在橫須賀海軍造船廠開工,1921年11月13日下水,1922年12月22日服役,服役初期參加了二戰侵略中國的戰爭,二戰中主要承擔訓練任務,其倖存至戰後。
鳳翔號航空母艦是日本第一艘航母,因此很多設計都有實驗性風格,尺寸不是很大,標準排水量只有7470 噸。鳳翔號艦體採用無裝甲設計,具有全通式的飛行甲板和前後兩個機庫;打破了第一代航母的「平原型」結構,一個小型島式艦橋被設置在飛行甲板的右舷;島式建 [3]築的後面有三個矮煙囪,為防止排出的煙塵影響甲板上的飛行作業,其上裝有鉸鏈,進行飛行作業時可以向外側放倒,不過由於機械結構不太可靠,日本海軍在使用中一般採取半倒的傾斜方式,放倒後的煙囪會在飛行甲板上留下三個凹坑,對飛行安全產生不利的影響;另外飛行甲板前部三分之一起飛段向下傾斜5度讓飛機得以有更高的加速度;兩部升降機沿飛行甲板中線布置,優點是可以使艦載飛機在升降作業時最大限度地受到艦體保護,特別是在海況不好的時候;缺點是在升降機的使用過程里無法進行艦載機起降,這種布局直到噴氣時代的現代化航母上才逐漸被舷側升降機所取代。
艦島
鳳翔號的島式上層建築比「競技神」號小得多,只設駕駛室和海圖室,上面是三角桅。不過在實際使用過程里,發現島式結構並不是很合適。由於該艦的飛行甲板比較狹窄,島式建築在起降時顯得非常礙事。為了保證艦載機的安全起降,又拆除了島式建築,將艦橋的功能移到了飛行甲板前段下面,同時改成了向下彎曲的固定式煙囪。
機庫
鳳翔號
鳳翔號並沒有採用全通式機庫設計,機庫分為前後兩塊,前機庫只有一層,機庫容積為67.2×9.5米,升降機大小10.35×7.86米,設計為安置9架較小型的戰鬥機。後機庫則為雙層機庫設計,專門安置6架較大的攻擊機與6架預備機,機庫容積兩層大小不同,分別為16.5×14米和29.4米×12米,升降機大小為13.71×6.34米,在戰機搭載設計部分受到當時的局限性因此相當不足,這點在日後並無全面性修正。據1936年擔任艦長的草鹿龍之介回憶,鳳翔號沒有設計航空燃油的專用油槽,因此艦載機需要的航空汽油都是以汽油桶的方式儲存;由於不太安全,因此鳳翔號上禁煙,也不允許持有或是使用打火機。
動力系統
鳳翔號航空母艦所使用的動力是採購自英國的帕森式蒸氣渦輪機和日本國產的口號艦政本部式水管鍋爐,鍋爐操作溫度138度,操作壓力每平方厘米18.3千克,8座鍋爐中有4座專燒重油,4座油煤混燒,在1922年11月30日的海試中曾輸出31117馬力,達到26.66海里航速。同時相較一般軍艦來說鳳翔號有大量噸位用於裝載燃料,因此具有同時期軍艦少有的近萬海里續航力。
艦載武器
鳳翔號航空母艦裝備有4門50倍徑三年式14厘米(140毫米)單裝艦炮(1936年撤除),2座40倍徑三年式高射炮(1939年前撤除),6門13毫米九三式機槍(1936年加裝),4座雙聯裝九六式機槍(1937年後加裝),10座三聯裝九六式機槍(1944年加裝)。艦載機為戰鬥機8架(備3)、攻擊機6架(備2)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bda0a49f7a4cc28ac7f57fef7bd9a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