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親子關係的構建,取決於父母是否「越位」和「失位」

2023-03-15     沫沫的靜好歲月

原標題:良好親子關係的構建,取決於父母是否「越位」和「失位」

孩子到了小學高期或中學之後,很多父母會不自覺的發現,他們似乎一下子長大了。

不知道什麼時候,孩子們的個子已經高過了自己或與自己比肩,男孩子的聲音正在逐漸變粗,女孩子的愛美之心日漸濃郁……

而最讓父母操心的是,過去那個常常圍著自己身前身後,嘰嘰喳喳說個不停、笑個不休的小可愛,已經逐漸變得沉默寡言,更喜歡呆在自己的空間,有了自己的小秘密,脾氣總有些小暴躁,心情總有些小起伏,主動和父母拉開距離,甚至在父母說教的同時開始奮力反抗,口不擇言……

事實上,孩子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與孩子必要的成長有關。

青少年處於從幼稚到成熟、從依賴到獨立、從順從到自主的一個發展過渡階段,處於希望擺脫父母的束縛、捨棄對父母的依賴、開始獨立自主的「心理斷乳期」。

而很多父母只要和孩子在一起時,總會想當然的把自己當做孩子的老師,不停地指指點點。但是良好親子關係的構建,在於父母就是父母,遵循本分,沒有「越位」和「失位」。

1、什麼是「越位」?

先舉幾個簡單的例子:當孩子吃飯的時候,追著喂飯;當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必定坐在身邊陪著;當孩子出去玩耍的時候,總是擔心他會吃虧,動輒就去責怪別人家孩子……

這些司空見慣的事情,其實就是父母的「越位」。讓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給予孩子最大的信任。而「越位」,就意味著對孩子的能力心存疑惑,不捨得放手,只好事無巨細的替孩子做,幫孩子做。

事實上,孩子的表現就是父母「越位」的直接後果:因為父母總是「越位」管理,孩子沒有了自我,失去了主見,他們逐漸也認為,自己的事情就是父母的事情,自己的事情父母就應該幫忙,隨後,他們就逐漸變得沒有界限感,沒有責任感,自私自利,只為自己。

這樣的孩子,只會對父母依賴,卻不會對父母信賴;只能啃老,卻不會孝順。

放手讓孩子做自己,讓孩子學會承擔,學會面對困難,戰勝困難;讓孩子懂得自我成長的價值、自我保護的意義和自我責任的建立。

這個過程中,父母管住自己想要「越位」的行為舉止,給予孩子最大的信任和愛吧!

2、什麼是「失位」?

對比於「越位」,「失位」就非常容易理解了。「越位」是一種「過」,那麼「失位」就是一種「錯」。

比如教育孩子,陪伴孩子成長,本就是為人父母的責任和義務,那麼你是否盡到了這些?是否陪伴孩子左右,是否正確的教育孩子,是否能夠言傳身教?

若是父母自己都做不到,卻要求孩子如何做好,似乎也是一種「奢望」。

簡單地說,父母該履行的教育責任沒有履行,沒有負起自己的責任,也沒有守住自己的界限,給孩子創造了犯錯的環境和機會,最終卻又怪罪到孩子自身,就是「失位」。

你是否一邊玩著手機、一邊看著電視,一邊責怪孩子愛看電視、愛玩手機?

你是否習慣於把孩子交給老人、交給託管、交給玩具,卻很少與孩子有交流和溝通?

你是否一邊認認真真的檢查孩子的作業批改對錯,一邊又責怪孩子自己不檢查作業?

……

其實,這都是父母的「失位」造成的啊!

對於教育孩子來講,父母的「越位」和「失位」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往往「越位」的背後,會有「失位」的影子;而「失位」事件的背後,也與「越位」的行為息息相關。

正如父母動輒就指點孩子,以「老師」自居的時候,就恰恰「失位」於父母這個稱呼。而孩子,在家中需要的只是父母,能夠理解他們、信任他們、包容他們,甚至偶爾放縱他們一下的爸爸媽媽,並非是時時都在教誨、處處都在指點的老師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b81e02e383595d883453710b6e03f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