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是小長假了,雖然我是不上班的全職老媽,但是依舊莫名的因為假期而開心。
只不過這個假期,是註定不能外出了,所以網絡成為打發時間的一種必然。
群里有位媽媽私信求助,說自己剛生下寶寶不到2周的時間,可是最近的情緒卻越來越不好,不願意看見寶寶,不願意聽到寶寶的哭聲,不想給寶寶喂奶,甚至不想聽到任何人說話的聲音。
我可以從她的文字,感受到她的痛苦。
有專門對孕婦做產前、產後抑鬱及嬰幼兒發育的追蹤研究調查顯示,產前抑鬱者占17.4%,產後抑鬱者占14.6%。
而有這些特徵的女性,比較容易發生產後抑鬱。
其實這裡有一個偽命題,有些夫妻感情不好,指望生一個孩子來緩解夫妻關係。
實際上,這種「指望」終將是「指望」而已,與其指望孩子,不如先想辦法改善夫妻關係,只有夫妻關係真正和諧了,生寶寶就是錦上添花的事情;
但是若夫妻關係不好,那麼生完寶寶之後,還有一系列雞毛蒜皮的各種事情,足以加速夫妻關係的崩潰。
所以這類新手媽媽很容易產前、產後抑鬱。
都說戀愛是兩個人的事情,而結婚是兩家人的事情。每個原始家庭都有自己獨特的存在,而作為媳婦進入到丈夫的家中,除了和自己丈夫的情感,還有和丈夫家裡的親人的情感。而其中,最為棘手的就是婆媳之間的關係。
如果和婆婆沒有達成共識或者無法相敬如賓,那麼在生寶寶的月子期間,新手媽媽最好選擇專業的月嫂或者去月子中心。
否則,這類新手媽媽也很容易在坐月子期間產生抑鬱。
有些新手媽媽在成為媽媽之前,並沒有自己已經是媽媽的自覺,也沒有科學的備孕,對寶寶只是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
那麼在寶寶出生之後,新手媽媽當然會手忙腳亂,寶寶的哭鬧、各種小狀況層出不窮,患上產後抑鬱就很正常了。
還有些新手媽媽本身年齡比較小,或者心智比較年輕態,寶寶出生之後,忽然發現自己無法接受角色的轉變,或者擔憂自己不能適合做一個好媽媽。
這種思想,自然而然就會引發產後抑鬱的狀況了。
還有一類新手媽媽,本身就屬於暴脾氣或者急脾氣,遇到事情不能夠冷靜地面對或處理問題。可是照顧新生寶寶本就是細緻活兒,也需要媽媽有極大的耐心和愛心。
這種情況下,新生寶寶和新手媽媽的無數次碰撞和磨合,寶寶懵懂無知,那麼媽媽就需要承擔雙份的壓力,自然而然就會容易導致產後抑鬱了。
有研究證明,高知女性,對比於其他人,更容易患產後抑鬱;
家境貧寒的女性,對比於其他人,更容易患產後抑鬱;
本身存在性別歧視的女性,若寶寶的性別與自己的預期相悖,那麼也容易患產後抑鬱;
有睡眠障礙的女性,對比於其他人,更容易患產後抑鬱。
事實上,新手媽媽產後情緒低落、抑鬱,不僅對自己的健康不利,同樣也會影響到寶寶的發育,使孩子慢性疾病增多,身體素質下降,甚至增加意外事故的發生。
不過,新手媽媽也不必過於擔憂,有一點點不適或者難受,就覺得自己是不是已經抑鬱了啊?
不妨先自測一下:
1、白天情緒低落,夜晚情緒高漲,晝夜顛倒;
2、對事情失去興趣,感覺不到生活的樂趣,捕捉不到生活的美好;
3、食慾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或暴飲暴食,或完全不感興趣,體重變化很大;
4、睡眠不佳、失眠;
5、精神焦慮或呆滯,一點小事就憤怒異常,或幾天都能不言不語、不吃不喝;
6、即便睡醒,也覺得非常疲乏,身體虛弱;
7、思想不集中、語言表達紊亂,沒有邏輯,缺乏基本的判斷力;
8、自卑感嚴重,容易過度自責,缺乏自信;
9、出現自殺、厭世的意念或企圖。
如果上述情況有其中一條每天反覆出現,就值得自己警惕了。
作為媽媽,照顧寶寶是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不假,但是好好愛自己,更是一切的前提。如果陷入對生活沒有信心,進入到思維的紊亂,那麼請新手媽媽以自己為前提,先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好,再來關注寶寶的成長。
請好好愛自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