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受歡迎十大自駕路線TOP2:環駕南太行 大型地理人文自駕之旅

2023-03-27     走吧自駕游

原標題:中國最受歡迎十大自駕路線TOP2:環駕南太行 大型地理人文自駕之旅

走吧點評:
太行山將最美的一段留在了河南,既是最美,也是最難,一條條懸崖之上的掛壁公路,見證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見證著太行人民的愚公移山。瑰麗的南太行,不僅僅有青山綠水、奇花異草,更承載著無比厚重的歷史,自古以來華夏民族就在這裡繁衍生息,一個個神話傳說中的故事就出現在這裡,一次次史書上記載的戰爭就發生在這裡,振奮人心的《在太行山上》就誕生在這裡……執著於南太行掛壁公路保護和傳播的中國南太行掛壁公路服務有限公司創始人鄭國嶄先生,以他對南太行無比熟悉的積累,成就了這條集自然風光與歷史文化於一體的自駕路線,獲得專家評委打分第一,總排名第二的好成績,恭喜他,斬獲亞軍!

【環駕南太行】

這裡不只有掛壁天路,還有遠古神話、白陘古道、戰爭硝煙,大型地理人文自駕之旅

路線制定人:
中國南太行掛壁公路服務有限公司
實名鄭國嶄,現居河南新鄉,中國南太行掛壁公路服務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河南太行掛壁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太行掛壁英雄會】創始人、南太行掛壁公路自駕項目創始人;致力於南太行掛壁公路的保護和宣傳;資深自駕、戶外旅行者,自駕里程100多萬公里,足跡遍及國內各地和數十個國家。

行程安排

1、自駕總天數:9天

2、自駕總里程:約1360公里

3、行車路線:新鄉市—平原博物院—百泉—輝縣—白陘古道—音樂公路—豬八戒網紅運動公園—司徒小鎮—炎帝陵—長平大戰古戰場—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昔陽大寨—黃崖洞

(八路軍兵工廠—黎城—平順西溝展覽館—神龍灣觀景台—井底掛壁—井底—石板岩—紅旗渠——西井山掛壁—西井山—岳家寨—太行天路—虹梯關掛壁—虹霓村—林州—上臘江掛壁—太行第一路—陳家園掛壁—齊王寨—齊王寨掛壁—郭亮掛壁—郭亮—崑山掛壁—王莽嶺—錫崖溝掛壁—陵川—回龍掛壁—雲峰畫廊—吉尼斯紀錄世界第一高速三層螺旋隧道

4、總體路況:全程以鄉道、縣道、國道、高速公路為主,其中高速公路、國道、山路(縣道、鄉道)各占三分之一左右;其中部分路段為非鋪裝砂石路,路面石頭凸起,建議車底盤高一些為好。

5、最佳出遊時間:3-11月

6、車輛要求:高底盤轎車、SUV、越野車均可

7、注意事項:三月份和十一月份部分路段可能會有冰雪,出行時車上可備上防滑鏈,以備不時之需;山路比較費剎車,出發以前一定要全面檢查維護車輛,以保證旅途順暢。

行程描述

1、行程亮點:太行山地域廣闊、以它的磅礴氣勢, 縱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山脈北起北京市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與山西交界地區的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東臨華北平原,呈東北—西南走向,綿延400餘公里。它是中國地形第二階梯的東緣,也是黃土高原的東部界線。

南太行是黃色的,南太行歷史厚重,中華民族的祖先炎帝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開拓耕耘,繁衍生息,完成了人類從遊牧到定居、從漁獵到農耕的偉大變革,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從人類有記載以來的第一次大戰——周滅商的牧野大戰、戰國時期規模最大、最慘烈的長平大戰、太行山八陘之一的白陘、中國四大藥都之一百泉,到《康熙字典》編撰者陳廷敬故居皇城相府,一路走來,歷史的煙塵滾滾向前,沿途國家級文物俯首皆是,不勝枚舉。

南太行是紅色的,太行山形勢險峻,歷來被視為兵要之地,從春秋戰國直到明、清,兩千多年間烽火不息。這裡是八路軍抗擊日寇的主戰場,聞名中外的游擊戰就發軔於這裡,百團大戰、黃崖洞保衛戰發生在這裡,八路軍總部、一二九師總部、抗日軍政大學一分校駐紮在這裡,一曲《在太行山上》就誕生在這裡。從抗擊日寇的槍林彈雨、紅旗渠、掛壁公路渠修築工地的殷殷鮮血,到唯一連續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共和國勳章」獲得者申紀蘭、農業學大寨帶頭人」鐵姑娘「郭鳳蓮、「最美奮鬥者」史來賀、「改革先鋒」吳金印、首屆「全國十大女傑」劉志華、「感動中國十大風雲人物」張榮鎖、「中國十大傑出青年」裴春亮,一代代勞模接力向前。從而產生了紅旗渠精神、錫崖溝精神、回龍精神、大寨精神等,這些都是太行精神的集中體現。

南太行是綠色的,《中國國家地理》有云: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給了南太行。南太行相比較北太行和東太行雨水豐沛,植被茂密,在我們行程所經過的地方,有高達幾百米的懸崖峭壁、有轟鳴震天的太行天瀑、有四季不敗的奇花異草,有幽深清涼的大峽谷。雲台山、青天河、寶泉、八里溝、八泉峽、太行大峽谷就是其中的代表,都深受遊客喜愛。

南太行是彩色的,在這片土地上,產生了眾多的神話傳說:共工怒撞不周山、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后羿射日、夸父逐日、愚公移山……每到三月,山上迎春花、連翹花、山桃花、杏花、梨花、山楂花輪流開放,爭奇鬥豔;到了九月,花已不艷,但五顏六色的樹葉又成了南太行的主角,紅、黃、紫、綠,奼紫嫣紅,這時候也是南太行攝影的黃金季節,一直持續到十一月底。

D1 新鄉—平原博物院—百泉—輝縣

1、路線里程:新鄉—5km—平原博物院—48km—百泉—10km—輝縣,共63km。

2、路況概述:平原博物院在新鄉市區,位於新鄉市政府大樓南側。從平原博物院去百泉,可以沿新中大道上荷寶高速, 這樣會順暢一些,從百泉到酒店,也是柏油馬路,全程路況一流。

3、景點介紹

牧野大戰:史料記載的第一戰,商周「牧野之戰」,周武王姬發於公元前1046年發動了牧野之戰。這是周武王聯軍與商朝軍隊在牧野(今淇縣南、衛河以北,新鄉市附近)進行的決戰。最終商紂王鹿台自焚、商朝滅亡而告終。在平原博物院,通過當年戰爭的記載和器物,可以完整還原當年牧野大戰的的歷史畫面。

平原博物院:是新鄉十大標誌性文化建築之一。在建築藝術上,其表現為「華夏之光」——文明精神的傳播,藉助規劃形式的放射狀規劃圖景與建築形象上的獨特個性,通過以豎向線條為主的石材巨大實體尺度,以及其富於韻律的排列,形成了博物院震撼人心的整體氣勢,寓意著新鄉牧野大地,作為夏、商、周中國最早王朝的中心,中華文明的發源地。

中原頤和園—百泉:河南省最大的、保護最好的古園林建築群,素有「中州頤和園」、「北國小西湖」的美譽。位於輝縣市中心西北五華里的蘇門山南麓,因湖底遍布泉眼,故名百泉,泉水自地穴迸出,累累如貫珠,又名珍珠泉。

4、食宿安排: 市區各類檔次酒店眾多,可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當地美食:新鄉紅燜羊肉、河南燴麵、世魁牛肉、橋頭燒雞、延津火燒、牛忠喜燒餅、丹江魚宴等。

D2 輝縣—白陘古道—黑毛溝大峽谷—太行一號音樂公路—高老莊豬八戒運動公園—千年非遺打鐵花—晉城

1、路線里程:輝縣—81km—白陘古道—22km—太行一號音樂公路—11km—高老莊豬八戒運動公園—86km—司徒小鎮(打鐵花)—20km—晉城,共220km。

2、路況概述:今天開始進入太行山,山路逐漸多起來,特別是從寶泉到高老莊豬八戒運動公園這一段,山高路險,坡度大彎道多,車速要一定要慢下來,開車不觀景,觀景不開車。路面基本上都是柏油路,對車型沒特殊要求。

3、景點介紹

徒步體驗千年古道——白陘

陘,音xing,字義為山脈中斷的地方,後來特指出入山區的要道。綿延近千里的太行山,被河流不懈地切割穿越,逐漸形成了八條東西走向的河谷,這就是後來的太行八陘。自南向北分別為:軹關陘、太行陘、白陘、滏口陘、井陘、飛狐陘、蒲陰陘、軍都陘。古老的太行八陘,見證過春秋戰國到明清的干戈迭起、硝煙不散,也見證過往來商旅的行色匆匆。鋪就太行八陘上的一塊塊方石,留在石上的一方方騾馬蹄印,見證了千百年來戰爭史實、名人古蹟、詩詞歌賦和商旅傳奇。白陘是太行八陘中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一條,全長約4公里,可遊覽山門、三仙台、七十二拐。

千年非遺打鐵花

打鐵花,是流傳於豫晉地區民間傳統的煙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打鐵花是一種大型民間傳統焰火,是中國古代匠師們在鑄造器皿過程中發現的一種民俗文化表演技藝,始於北宋,盛於明清,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打鐵花多流傳於黃河中下游,以河南、山西最為流行。晉城自古是煤鐵之鄉,是中國煉鐵和土法煉鋼的發源地之一,日常的冶煉工作觸發了人的創作靈感,便有有了這千年的傳統絕技——打鐵花。爐火正旺、鐵水火紅,擊打而出的鐵水金花四濺,在漆黑的夜色的映襯下如潑金撒銀,天女散花;似金蛇狂舞,閃電裂空;又如漫天星辰,紅光映天,讓人嘆為觀止!

4、食宿情況:今天住宿地點在晉城市區,晉城作為山西東南部一個地級城市,各種檔次的酒店都很多,五星、四星任你選擇。晚上用餐可選擇在司徒小鎮的美食一條街,品種較多,慢悠悠地吃,快到打鐵花開演的時間去會場也不遲。

D3 晉城—神農炎帝陵—長平大戰古戰場—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昔陽大寨

1、線路里程:晉城—48km—神農炎帝陵—13km—長平大戰古戰場—129km—八路軍太行紀念館—156km—昔陽大寨,共346km。

2、路況概述:今天所走道路大多為高速公路或國道,路況較好。

3、景點介紹:

史上最慘烈大決戰: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是戰國時期秦國與趙國發生的戰略決戰,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趙兩國因爭奪上黨, 在趙國的長平(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西北)一帶發生戰爭,秦國白起對戰趙國趙括,趙軍最終戰敗,秦國獲勝進占長平,此戰共斬首坑殺趙軍約45萬。趙國經此一戰元氣大傷,加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進程,長平之戰是戰國歷史的最後轉折,至此秦國的統一隻是時間問題。此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大型殲滅戰,成語「紙上談兵」就是從這場戰爭中產生的。

另外白起的殘暴激起了當地後世人們的憎恨,便把豆腐比作「白起肉」,火燒水煮而食之,以泄心中之憤。人們食用後頗覺新鮮,且別具一番風味,於是「燒白起豆腐」在高平境內流傳下來成為特色美食。

拜謁華夏始祖炎帝神農氏

在新石器文化時期,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就在山西羊頭山完成了從漁獵到農耕、從遊牧到定居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轉折,奠定了以農立國的基礎,開啟了我國原始的農耕文明。境內與炎帝神農氏有關的遺址遺蹟眾多,羊頭山上的神農城、神農井、神農泉、五穀畦、耒耜洞等遺蹟是炎帝生產生活過的地方,以炎帝行宮、神農廟、炎帝陵等為代表的陵、廟、祠、宮、城等30餘座,記載有關炎帝事跡的碑碣100餘通,與炎帝相關的村名地名、民間風俗、故事傳說等,形成了一個內容龐大的炎帝文化遺存區域體系,有關炎帝神農氏的民間傳說更是豐富多彩。

抗戰烽火唱響《在太行山上》

全民族抗戰爆發後,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八路軍挺進太行山,發動群眾,創建敵後根據地。在艱苦的抗戰歲月里,八路軍總部先後5次進駐武鄉。朱德、彭德懷、左權等八路軍首長在這裡部署指揮,堅持持久抗戰,領導創建了晉冀魯豫、晉綏、晉察冀、山東等敵後抗日根據地,鑄就了偉大的太行精神,為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解放寫下了輝煌的篇章。這裡被譽為「八路軍的故鄉,子弟兵的搖籃」。此外,中共中央北方局、一二九師師部以及抗大、魯藝、北方局黨校等也長期駐紮在這裡。

5、食宿情況:大寨現在已具備較為成熟的遊客接待體系,許多新建的賓館都能遊客的需求。在高平,一定要品嘗一下當地特色美食「白起豆腐」,或能再次勾起對歷史的回憶。

D4 大寨—黃崖洞(八路軍兵工廠舊址)—黎城

1、線路里程:大寨—135km—黃崖洞—37km—黎城,共172km 。

2、路況概述:今天道路主要是高速、 國道和山路,但山路比較好走。

3、景點介紹:

農業學大寨

農業學大寨是中國在20世紀60年代開展的一場運動,依據的是毛澤東於1963年發布的一項指示「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全國學人民解放軍」。「農業學大寨」學出了「紅旗渠」,大寨一度成為中國政治版圖上的重要地標。

大寨是山西省昔陽縣大寨公社的一個大隊,原本是一個貧窮的小山村。農業合作化後,社員們開山鑿坡,修造梯田,使糧食畝產增長了7倍。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報》刊登了新華社記者的通訊報道《大寨之路》,介紹了他們的先進事跡,並號召全國人民,尤其是農業戰線學習大寨人的革命精神。此後,全國農村興起了「農業學大寨」運動。

1964年12月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周恩來總理提出「大寨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這一年,轟轟烈烈的「農業學大寨」運動迅速在全國鋪開。「農業學大寨」的口號,在長達十四年的日子裡影響著幾乎每一個中國村莊。在此後的歲月里,國家領導人紛至沓來,18位外國元首先後造訪,上千萬名國內參觀學習人員和25000多名外國遊客接踵而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河南省林縣的紅旗渠:林縣人民通過學大寨,憑著一股「大寨精神」在險峻的山上開鑿出了一條「驚天地、泣鬼神」的人工天河——紅旗渠。

黃崖洞——八路軍兵工廠舊址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總部兵工部奉朱德總司令和左權副總參謀長的命令,將原先設立在榆社縣韓莊村的兵工廠總部修建所轉移到黃崖洞,並且擴建為當時華北敵後我八路軍最大的兵工廠,這就是著名的黃崖洞兵工廠。黃崖洞位於深山之中。這裡的懸崖陡壁都是黃色,東崖半空有一個天然石洞而得名。當時,從外界進入黃崖洞,只能通過一條狹長的「S」形通道,這條「S」形通道全長約1.5公里,兩旁壁立千仞。在通道上設置一道關卡,易守難攻,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在1940年,黃崖洞兵工廠每年生產出來的武器、彈藥可裝備16個團,不僅如此,黃崖洞兵工廠還研發出我軍第一種制式步槍——「八一」式步槍,八路軍第一種自產「擲彈筒」等,為人民軍工生產培養了大批優秀技術人員,因此黃崖洞兵工廠被譽為新中國軍事工業的搖籃。 黃崖洞兵工廠的存在,對於日軍來說是巨大的威脅,1941年11月,日軍7000餘人進犯黃崖洞,八路軍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以傷亡160餘人的代價,取得了斃傷敵人近1000人、敵我傷亡比例6:1的輝煌戰果,取得了黃崖洞保衛戰的勝利。

4、食宿情況:黎城古為黎國首都,酒店可選當地最好的黎候大酒店。

D5 黎城—平順西溝展覽館—井底掛壁—井底—石板岩

1、線路里程: 黎城—57KM—西溝展覽館—52KM—神龍灣觀景台—15KM—井底—14KM—石板岩,共138km

2、路況概述:今天道路為國道、縣道和山路,從平順至井底,是剛鋪裝的柏油路,井底掛壁內部還是原來的水泥路,比較平整。路面不錯,但山道彎彎,部分坡度較大,遇彎道一定要「一鳴二慢三靠右」,保證行車安全。

3、景點介紹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申紀蘭

申紀蘭,是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黨總支副書記、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唯一的一位第一至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60多年來,她見證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誕生與成長,也踐行了一位人大代表的職責和使命。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申紀蘭先後受到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接見,在周恩來總理家中作過客,和鄧小平一起照過相,江澤民同志稱她是「鳳毛麟角」。胡錦濤、李鵬、朱鎔基、薄一波還親自到西溝村看望過她。

1954年9月,申紀蘭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她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議,被寫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部《憲法》。2009年獲評「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申紀蘭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 。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申紀蘭「共和國勳章」;9月25日,被評選為「最美奮鬥者」。2020年5月19日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正式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推廣大使」,申紀蘭受聘擔任首批推廣大使。

井底掛壁公路

修建於1985年6月—2000年1月,長度1500米,側窗35個,海拔1100米,岩性:石灰岩,風景指數:4星,駕駛難度:3星。井底村周圍被大山環繞,整個村子就好像在一個井的底部,因此名為井底村。村民們不甘心被困於此,合全村之力,在太行山的半山腰上鑿出了通往外界的希望之路,井底掛壁公路距離山頂和溝底都有近100米,相當於城市裡30多層樓的高度。行駛途中,從洞口往外看去,宛如置身於一幅大氣磅礴的山水國畫之中,震撼之餘又讓人心境開闊。

4、食宿情況:今晚所住的民宿酒店在石板岩風情小鎮,到了晚上,這裡華燈綻放,歌舞昇平,好一番熱鬧景象。

D6 石板岩—西井山掛壁—岳家寨—太行天路—虹梯關掛壁—虹霓村—林州

1、線路里程:石板岩—43KM—西井山—35KM—岳家寨—38KM—虹霓村—54KM—林州

2、路況概述:今天的道路不好走,雖然部分路段是柏油路,但上上下下,到了西井山掛壁公路那一段,變為水泥路面,且彎且陡,臨崖而行,部分路段沒有護欄,開車時一定要遵循「開車不看景,看景不開車」的原則。20多公里的太行天路,相信你也能找到「爽在太行」的感覺。

3、景點介紹:

西井山掛壁公路

修建於1980年6月—1985年10月,長度300米,側窗3個,海拔1400米,岩性:石灰岩,風景指數:4星,駕駛難度:4星。在無任何機械設備的情況下,西井山全村50餘位勞動力自買硝酸銨製作炸藥,用鋼釺大錘钁頭等原始工具一塊塊開鑿而成,是名副其實的「九曲十八折掛壁公路」。西井山被稱為「人間仙境」,來此可領略「春有山花爛漫」、「夏有陰雨朦朧」、「秋有紅葉滿山」、「冬有雪峰冰凌」四季美景。

太行布達拉宮—岳家寨

在太行山深處,有一個只有幾十戶人家的小山村—岳家寨(原名下石壕村),村中以岳姓占絕大多數,據說,這裡的岳姓居民都是岳飛的後裔,在南宋時期為避秦檜官兵追殺,逃到此處避難。該村東臨懸崖絕壁,石板路、石台階、石樓門、石院牆、石磨房、石畜圈、石窯、石盆、石槽、石桌、石凳、石臼隨處可見,清一色的石牆石瓦,從基石到屋頂,找不到一塊磚,依勢而建,錯落有致,被人譽為「太行布達拉宮」。

虹梯關掛壁公路

修建於1968年5月—1970年10月,長度1000米,側窗5個,海拔1300米。岩性:石灰岩,風景指數:4星,駕駛難度:3星。虹梯關位於山西平順縣虹梯關鄉的古商道上,為山西「八大古關」之一。1968年,平順縣芣(fú)蘭岩鄉全鄉800名村民,自帶被褥,吃住在工地,用鋼釺、鐵錘等最原始的工具,從梯後村的北山崖中挖了五個涵洞,劈掉七座山嶺,填平三條大溝,打通了這條崖中公路,掛壁公路在太行絕壁之上連鑿5個山洞,且最上面的洞和最下面的洞落差約有200米左右。

4、食宿情況:林州是一個較為先進的旅遊城市,從五星級酒店到鄉村民宿應有盡有,遊客的選擇是很多的。來到林州,林州皮渣一定要嘗一嘗,美味香掉大牙。

D7 林州—紅旗渠—上臘江掛壁—陳家園掛壁—齊王寨掛壁—郭亮掛壁—郭亮

1、線路里程:林州—25km—紅旗渠—82km—上臘江—15km—陳家園—10km—齊王寨—33km—郭亮,共165KM

2、路況概述:林州至紅旗渠至輝縣路面都是比較平整的柏油路面,離開陵輝路去上臘江掛壁,一直到齊王寨的路都是山路,彎道較多,比較很窄,特別是上臘江村至兵部站的一段,是非鋪裝路面,並且臨崖,僅能一車通過,遇到頂頭車,必須找一個寬敞地方錯車,此路段又稱為「太行318」,走這一段路,一定要注意路上的石頭防止掛輪胎,還要注意右側的山崖護欄,很多地方安裝不規範是倒茬,一旦蹭上右車門會受損慘重。

3、景點介紹

紅旗渠

紅旗渠工程於1960年2月動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歷時近十年。該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築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紅旗渠總乾渠全長70.6公里(山西石城鎮-河南任村鎮),乾渠支渠分布全市各鄉鎮,乾渠和支渠總長度約1500公里。其中的重點工程「青年洞」被譽為「水上掛壁公路」,其長度約700米。有「人工天河」之美譽。

上臘江掛壁公路

修建於1975年9月—1977年5月,長度500米,側窗8個,海拔1100米,岩性:石英砂岩,風景指數:4星,駕駛難度:4星。穿過上臘江掛壁公路,就到了上臘江村,此村是原始生態,基本上與世隔絕,有「世外桃源」之稱,上臘江掛壁公路道路狹窄,錯車困難,它與太行川藏318相連,蜿蜒曲折於群山之間的絕壁之上,長約26公里。它高高在上,滿目風光,成就了戶外穿越"練膽"自駕朋友的必選之路。

陳家園掛壁公路

修建於1968年12月—1993年12月,長1100米,側窗14個,海拔600米,岩性:石英砂岩,風景指數:4星,駕駛難度:2星。陳家園掛壁公路是331省道的起始點,側面是絕壁,絕壁下是清澈見底的陳家園水庫。掛壁公路在山西出口處有一瀑布,因此得名「飛瀑長廊」。和其他掛壁公路最大不同之處,就是它開鑿在水庫邊的絕壁上,懸崖峭壁與清澈湖水相輝映,靈秀壯美,被評為顏值最高的掛壁公路。

齊王寨掛壁公路

修建於1973年3月—1978年5月,長度600米,側窗4個,海拔900米,岩性:石英砂岩,風景指數:4星,駕駛難度:3星。齊王寨是巍巍太行山中一個風景秀麗的小村落,因春秋時齊王在此隱居練兵而得名。齊王寨掛壁公路集合了郭亮掛壁的紅岩和俊秀,崑山掛壁的窄小和陡險,虹梯關掛壁的原始和猙獰,陳家園掛壁公路的飛瀑和倒影等特色於一身,所以我們稱它為最「SHOW」的掛壁公路。

郭亮掛壁公路

修建於1972年3月—1977年5月,長1300米,側窗35個,海拔900米,岩性:石英砂岩,風景指數:5星,駕駛難度:4星。幾百年來,郭亮村民都是通過一個「天梯」走出村子的,郭亮掛壁公路在1976年被外界發現。據悉,1976年,日本名古屋電視台開拍專題片《開拓太行山的人們》,驚稱郭亮掛壁公路為「世界第九大奇蹟」,因修建較早又被譽為「太行隧道之父」。電影《清涼寺的鐘聲》、《舉起手來》、《戰爭地平線》等就是在這裡拍攝,至今已有40多部影視劇在此拍攝,因此郭亮村又有「中華影視村」的美譽。

4、食宿情況:今日住宿中華影視村郭亮,郭亮村都是村民建的普通農家賓館,也有部分翻新改造為民宿,整體上還都不錯。在這裡可以吃上山里種的紅薯、老豆角、野蘑菇等,山上散養的土雞、黑山羊也是當地一大美味。

D8 郭亮—崑山掛壁—太行雲頂—錫崖溝掛壁—陵川

1、線路里程:郭亮—20km—王莽嶺—10km—錫崖溝—40km—陵川

2、路況概述:從郭亮村出來,是景區內鋪裝的一段柏油路面,到了兩省交界處進入山西崑山村,變成水泥路面,並且坑坑窪窪,曲折蜿蜒,在崑山村裡來迴轉彎,有時還會走錯道,過了崑山村開始上坡,一車寬的路還有彎道,根本看不到路面,這時候全憑感覺。最困難的是崑山掛壁路了,它是南太行十條掛壁公路中最難走的一條,因為它是具有五大特點:長、窄、低、彎、陡。車長超過5米的車就很難通過。錫崖溝掛壁在山頂部分是柏油路面,洞中水泥路面,但很平整。

3、景點安排

崑山掛壁公路

修建於1992年4月—1995年5月,長度2300米,側窗156個,海拔1300米,岩性:石灰岩,風景指數:5星,駕駛難度:5星。崑山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沿線群眾出行難問題,更重要的是將山西王莽嶺景區與河南萬仙山景區連接起來,使崑山掛壁公路成為一道既驚險又相對安全的旅遊風景線,一連串整齊的側窗,猶如火車的車窗。崑山掛壁公路有5大特點:最長,2300米;最陡,坡度達30多度,最窄,僅容一車通過;最低,限高2.2米;最彎,過往車輛長度不能超過5米。

錫崖溝掛壁公路

修建於1962年3月—1991年6月,長度1500米,側窗36個,海拔1500米,岩性:石灰岩,風景指數:5星,駕駛難度:4星。錫崖溝掛壁公路在山壁上曲折三層,寫成「之」字攀上山頂,創造了中國鄉村築路史的奇蹟。1994年6月22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以《一個幾代人用血脈筋骨鑄刻成的不朽豐碑——路》為題登載了錫崖溝村艱苦奮鬥三十年鑿路的事跡,並評論錫崖溝村「幾十年艱苦奮鬥的歷史,就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奮發圖強,排除萬難,建設偉大祖國的縮影……」;2009年,錫崖溝掛壁公路被評為「新中國60大地標」之一。

與築路英雄面對面——錫崖溝掛壁公路修築帶頭人宋志龍

4、食宿情況:陵川縣城是晉城最東部的縣城,這裡沒有煤礦,雖然不算富裕,但環境非常好,城裡有四家條件比較好的酒店,基本上能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

D9 陵川—回龍雲峰畫廊—回龍掛壁—世界第一高速三層螺旋隧道

1、線路里程:陵川—40km—回龍—10km—吉尼斯紀錄世界第一高速三層螺旋隧道

2、路況概述:陵川到王莽嶺是高速公路,然後穿過錫崖溝村到達回龍掛壁是新鋪的柏油路面,洞中是水泥路面,坡度也不算太大,寬敞平整,比較好走。世界第一高速三層螺旋隧道是新晉高速上的一段,長度不到5公里的隧道盤旋兩圈半上升,三層重疊,在大山之中景象蔚為壯觀。

3、景點介紹

回龍掛壁公路

修建於1997年11月—2001年1月,長度1000米,側窗8個,海拔1200米,岩性:石英砂岩,風景指數:4星,駕駛難度:3星。回龍掛壁公路水泥鋪地,水泥固頂,整齊的條石裝飾側窗,成為最精雕細琢的掛壁公路。更讓人驚嘆的是,隧洞在山腹里轉了個「S」形,千多米長,剛好爬到山另一面的嶺脊上。回龍村黨支部書記張榮鎖因為帶領村民完成了修路這一壯舉,2002年被評選為「感動中國十大風雲人物」之一。

世界第一高速三層螺旋隧道——韓口隧道

連接河南新鄉、山西晉城的新晉高速螺旋隧道群通車, 刷新了螺旋隧道新的世界紀錄,成了南太行山區的一個新景觀。隧道群全長28公里,隧道群高差780米,其中韓口隧道左線長4457米,右線長4366米,最小半徑700米,隧道進出口高差109米,盤旋兩圈半呈三層重疊,均超過吉尼斯世界記錄。

「10大路線」公布進度:2/10

敬請期待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ad7405719d7eea0a5e441522f31af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