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醫醫院成功完成首例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術

2024-01-12   新聞晨報

原標題:市中醫醫院成功完成首例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術

市中醫醫院成功完成首例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術

提到「心臟支架」,大多數人並不陌生,這是治療冠心病的一種方式,但很多年輕的冠心病患者既想治病,又不願意體內留下異物,經常在接受治療時猶豫不決,從而導致病情耽誤。

近日,上海市中醫醫院成功完成首例「生物可吸收支架(BRS)」植入手術,該項手術的成功開展標誌著醫院心血管內科在冠脈「介入無植入」標誌性新技術上邁出關鍵一步,也為需要接受心臟介入治療的患者提供了更完備的選擇。

33歲的王先生(化名)是一名IT工作人員,平時工作忙碌,常常熬夜加班,近10天心絞痛反覆發作,當地冠脈CT提示有明顯狹窄,但王先生擔心年紀輕輕就放了支架,會給今後的生活帶來不便,產生了嚴重的思想負擔。他四處打聽,尋求無支架治療技術,慕名到趙軍禮主任門診就診。

趙軍禮結合其冠脈病變存在可吸收支架植入指征,與其充分溝通後,決定為王先生植入生物可吸收支架。

箭頭處可見狹窄80%

術中,趙軍禮帶領介入團隊嚴格遵循操作規範,使用切割球囊、非順應性球囊對靶病變進行充分預處理,準確測量靶血管直徑。造影顯示患者病變較長,需要串聯植入2枚BRS才能完全覆蓋病變,但BRS支架梁較厚,串聯植入既不能重疊,又不能留有空隙,與傳統的藥物洗脫支架植入要求完全不同,故技術難度較大。

介入團隊成員經深思熟慮,制定手術策略,選擇合適尺寸的支架並精準定位後,順利串聯植入可吸收支架。術後,王先生心絞痛的症狀明顯緩解。

紅色箭頭處可見BRS兩側的鉑金Marker;串聯(頭尾相連但無重疊)植入2枚支架

可吸收支架

趙軍禮介紹,生物可吸收支架採用的是左旋聚乳酸,在植入體內後,通過3年左右的降解期,可全部降解為對人體無毒無害的水和二氧化碳,最終完全排出體外,避免了金屬支架植入後,因永久存留體內遠期可能帶來支架內再狹窄或血栓的風險,讓冠脈重獲新生。

此外,「BRS」避免了金屬植入物永久存留體內帶來的安全性問題;解決了部分患者對於金屬支架存在的過敏反應、排斥金屬異物存留體內的心理障礙等;血管也可恢復其正常的舒縮功能,同時,患者可安全進行核磁和CT檢查。

趙軍禮提醒,做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手術之前需要進行嚴格評估,根據患者個體情況進行仔細考慮和選擇。

來源:上海靜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