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數字、智能、綠色 共建全球航運新生態」為主題的2024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10月22日在上海開幕。在以「如何以航運業高質量發展應對不確定」為主題的國際海運主論壇上,交通運輸部副部長付緒銀表示,推動航運業由依靠傳統要素驅動向更加注重創新驅動轉變,譜寫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航運篇章。他表示,要深入推進航運綠色低碳發展。新建一批清潔低碳碼頭,推進既有港口碼頭改造,鼓勵結合實際推進光伏、風能等綠色能源設施的建設應用,推進港口作業車輛、拖輪、機械實施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更新替代,完善清潔燃料加註、岸電等港口基礎設施網絡。推廣低碳交通運輸工具,支持LNG、生物柴油、甲醇等清潔燃料動力船舶發展和生產供應,降低船舶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支持打造國際航運綠色走廊,全面推廣實施重點船舶「直進直靠、直離直出」模式,促進海運物流降本增效、節能降碳。
付緒銀表示,要深入推進水運重點領域改革。推進區域港口協同發展,增強國際樞紐海港在綜合運輸中的「硬核」功能,建設世界級港口群。研究完善國際海運航線布局體系,提高全球服務能力。深化航道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研究建立全國航道運行、監測、協調管理機制,加強全國航道運行管理。
近年來,交通運輸部大力推進航運業高質量發展,航運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取得積極成效。
以新型基礎設施為代表的發展基礎不斷夯實。付緒銀表示,當前中國已建成自動化碼頭49座,在建44座,自動化碼頭的應用規模、作業效率、技術水平總體都位居世界前列,上海羅涇港區自動化貨櫃碼頭項目等一批新型港口基礎設施建成投運。內河電子航道圖里程已超2.1萬公里,梯級船閘聯合調度、水上服務區功能提升等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全面提速。沿海國際幹線樞紐港岸電設施覆蓋率超過90%,重點區域、重點航線、重點船舶靠港已實現岸電使用常態化。
新能源新技術與航運傳統業務融合程度持續深化。付緒銀表示,基於5G技術的新一代自動導引車、無人集卡等智能化運輸設備在港口領域加快投入使用。輔助駕駛、自主航行等技術深化應用,全球首艘集遠程遙控、自主航行、科研實訓功能於一體的智能船舶「新紅專」輪在大連交付使用。天津港、江陰港等一批近零碳碼頭試點深入推進。11個國際樞紐海港的港內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集卡占比超60%。綠色燃料生產供應加快發展,上海港綠色燃料加註中心建設駛入快車道。
在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上,付緒銀說,上海、大連、天津、廈門等國際航運中心功能逐步完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有序推進,航運企業及功能性服務性機構加快集聚,金融、保險、仲裁等現代航運服務業快速發展。上海港連續多年貨櫃吞吐量穩居世界第一,繼續位列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第3位。中國出口貨櫃運價指數期貨上市一周年,提供了良好的風險管理工具。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中國航海日、絲路海運等航運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全球一些不確定不穩定不安全因素延緩了航運轉型進程,船用替代燃料的選擇應用仍未達成共識,船舶智能技術的研發和創新路徑尚未成熟定型,航運數據和網絡安全風險增加了轉型阻力。但我們堅信,航運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發展是大勢所趨。我們要強化科技創新,加強協同合作,共同開創全球航運業轉型發展新局面。」付緒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