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窈窕媽媽,點擊關注我
作者 | 遇見小媛
來源 | 小十點(ID:sdikid)
前言
我是窈窕媽媽。
大家催了很久的育兒群已建好,群里除了每天針對不同年齡兒童發育特點分享育兒知識,還會有分享自用好物以及給大家談到的品牌福利、定期抽獎等活動,保證每天都有收穫~
這是我們7月份日常分享的部分內容,會更有針對性地幫助大家解決遇到的問題,非常乾貨哦~
想要進群的朋友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說明來意後小助理會拉你進群。有什麼問題也可以單獨私信我~
以下是今天的正文。
一身樸素的男子,正在學校食堂用餐。
不像旁人那般細嚼慢咽,他就著一盤素菜,吃得有些著急。
一旁的透明袋子裡,還裝著幾個白饅頭,十分顯眼。
這個畫面,來自北大數學講師韋東奕的一張近照,火速在網上「出圈」,引發熱議。
圖源網絡
一時間,評論區下面接連閃現「驚人語錄」:
我不希望有這樣的兒子。
他就是再有才華,我也不會讓女兒嫁給這樣的人!
我不希望有這樣的兒子。
他就是再有才華,我也不會讓女兒嫁給這樣的人!
圖源網絡
看完只剩沉默:是這屆網友太過自信,還是韋神不夠高調?
韋東奕是誰?
是因懷抱礦泉水瓶、手提兩個白饅頭「走紅」,被網友笑稱的「北大掃地僧」;
也是在數學領域頗有建樹,而被人稱讚有「陳景潤風采」的天才。
他一心鑽研數學題,從不在乎外界的評論。
這樣簡單純粹的人,又豈是世俗眼光所能理解的呢?
外界聲音無以參考,
忠於內心才是正確答案
韋東奕前兩年因街頭採訪走紅後,就不時有網友對他惡語相向。
有人笑他穿著邋遢不修邊幅,有人調侃他生活不能自理。
網上曾流出一張北大「補貼工資表」。
韋東奕作為無房教職工赫然「上榜」,有熱心網友又開始冷嘲熱諷:
封神了,還買不起車和房?
封神了,還買不起車和房?
這個專注於教學與研究的國家棟樑,被網上言論貶得一文不值。
想起一句很經典的台詞: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用來形容韋神,再貼切不過。
他在北京每月生活費不超過300元,少把時間浪費在電視、微信上。
看似與世隔絕、不懂風趣。
但他愛聽收音機,愛做數學題,本就是一種生活方式。
從相熟同學的講述中就能看出,他從不內耗,並且謙遜低調。
在讀博期間,他會認真給宿管阿姨的孩子講題,為了借書、聊數學,還會到別的寢室串門。
「他不是不懂人情世故,只不過是不願意浪費多餘精力。」這是同門對他的評價。
圖源網絡
只是他的這種純粹,時常會被人誤解。
生活簡單,被人嘲諷「沒車沒房」;
穿著樸素,被人評價「不修邊幅」;
痴迷數學,被人視作「連常人都不如」
生活簡單,被人嘲諷「沒車沒房」;
穿著樸素,被人評價「不修邊幅」;
痴迷數學,被人視作「連常人都不如」
他的親伯父曾坦言,韋東奕一家人都淡泊名利,環保節約。
父母皆為大學教授,卻依然住在簡陋的老房子裡。
圖源網絡(韋東奕老家)
這種簡樸低調的家風,造就了韋東奕不為繁華牽絆,始終堅守熱愛的赤子心。
就像他自己說的:「我並不在意外界的評論,但希望不被外界打擾,因為那感覺很奇怪。」
的確,有些成功,無需去證明;有些話語,不必去反駁。
那些過於在意的事,會成為自縛的囚牢,困住自己;
忠於內心的聲音,才會在嘈雜的時代中尋得一份靜氣,守住初心。
「偶然」的成功背後,
藏著恆定的實力
從韋東奕的履歷上,我們不難看出:字裡行間全是「優秀」。
北大本碩博連讀、助理教授、各大數學競賽金獎獲得者……
圖源網絡
如此種種,都是他早年經歷埋下的伏筆,而與之相關的風雲事跡,在他高一那年就開始了。
那時他憑藉突出的數學成績,成功入選國家集訓隊,就此刷下不凡的「戰績」:
4小時做同樣難度的題,奧數金獎得主只能解出一兩道,他能完成23道;
參加國際奧數競賽,他可以連續兩年滿分奪冠,排名兩次世界第一。
圖源網絡
高中老師都不禁感慨:「這是從未出現過的。」
有人把韋東奕的成功歸結於天賦,卻忽略了家庭在背後的托舉。
事實上,所有「偶然」,都是「必然」。
韋東奕打小就對數學情有獨鍾,比起同齡人那般好動、玩遊戲,他更喜歡獨自一人閱讀各類數學書。
對此,韋父的態度是:「完全是尊重他的興趣,有興趣他就自己愛學,全力支持就對了。」
圖源@濟南電視台熱心姊妹花
韋東奕剛上一年級時,父親就把《華羅庚數學》作為禮物送給了他。
父子間的交流,也經常是由很特別的「暗號」開始:「來,我們做道數學題玩一玩。」
不知不覺中,數學早已滲透到他的生活中。
同齡人忙著追潮流、趕時髦,他不是在做數學題,就是在用收音機聽數學講座。
處在青春期的年紀,沒有叛逆,不沉迷於玩樂,也不知道現在都流行些什麼。
久而久之,「不合群」成了他的標籤,甚至還有人說他是「數學怪胎」。
但身為數學系教授的父親觀察到這點後,並未想著要糾正孩子的「個性」,而是順應孩子的天性和意願,成了他的引路人。
在父親的堅定陪伴下,外界的質疑聲越來越無足輕重,韋東奕也在數學領域中實現了自我價值。
或許,站在旁人角度,都習慣於用統一的標準去衡量每一個人,只要和大眾不同就評頭論足。
但作為父母,從韋東奕看第一本數學書,做第一道數學題起,就已經用堅定的支持和陪伴,幫助他屏蔽了外界的打擾與冒犯。
可見,「天才」的背後,不乏父母的保護與成全。
守護孩子的天性,讓他專心走自己的路,不懼世俗。
這,才是進行教育最正確的姿態。
真正優秀的孩子,
背後都有父母「撐腰」
「韋神」的優秀,離不開父母的支持與理解。
遺憾的是,面對有個性的孩子,還有不少父母把「過度參與」當成教育的踐行標準,最終讓孩子的人生黯然失色。
正如不久前央視力薦的熱播劇《熟年》,有人感慨此劇夫妻情感太過真實,但其揭露的親子隱痛更值得深思。
劇中張春梅事業有成,旁人羨慕,但工作上的強勢,被她帶到親子相處中,卻讓人窒息。
她事無巨細地安排好兒子的人生:從上哪個補習班,到選擇大學專業,一手包辦。
兒子成了「別人家的孩子」,身為母親,她比誰都開心、驕傲,卻不知,兒子在被推著變「優秀」的過程中,也喪失了玩樂與思考。
因此,兒子上大學後,逃離了母親掌控,徹底失控。
沉迷於樂隊,學會了曠課,甚至掛科,最後還欠下巨債。
這一切被張春梅知道後,儘是對兒子的惱怒與謾罵。
她無法接受:明明是自己苦心栽培出來的優秀孩子,為何會荒廢學業?
面對母親的憤怒,兒子終於說出了內心的想法:
「我現在只想要屬於自己的自由,不再討好你!你能不能放過我呀?」
圖源電視劇《熟年》
話很短,卻是多年壓抑的情緒,和被迫藏起來的夢想。
仔細想想,孩子從個性十足到聽話順從,從興趣廣泛到凡事無感,或許不是開悟了,而是被父母困住了。
最好的愛,從來都不是替孩子做選擇,而是允許他們成為自己。
畢竟,孩子有自己的路要走,無法自控的人生,只會讓他們迷失自我。
只有尊重孩子的意願,讓他們去探索,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
正如育兒專家李玟瑾所言:「孩子的感受,很多時候由父母的態度決定。」
當孩子有自己的熱愛時,請尊重他們的選擇,而不是強行改變。
當孩子被惡意中傷時,請給予支持和鼓勵,而不是站在他們的對立面。
幫助孩子成為自己,才是教育最大的成功。
點個「在看」,願天下父母與孩子達成和解,相互滋養,成為彼此的擺渡人!
• End •
本文來源小十點(ID:sdikid),專業實用的育兒乾貨,睡前故事,親子閱讀,美媽提升,精選好物。小十點,關心孩子,更關心媽媽。本文經授權發布。
了解更多育兒乾貨
窈窕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