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外賣難做,而在日本,有這麼一家外賣餐企,每天只賣一種套餐便當,公司創始至今50多年屹立不倒。
一天賣出13萬分外賣,一年銷售額達到9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8億元),而且不過700員工。
它被稱為日本的「外賣大王」!
1
採用單一菜單,每天只賣一種菜品
這家企業就是玉子屋,成立於1965年,憑藉獨特的商業模式,成為日本的外賣大王。
通常餐飲企業為了迎合客戶的不同口味,會製作多種不同的菜單。而玉子屋卻反其道而行之,每天只提供一個單品,但每天的菜都不同,周一到周五每天不重樣。
以玉子屋一周5天的餐單為例,周一是漢堡肉和義大利面;周二是海帶拌飯和烤雞;周三是炸火腿和燉牛肉;周四薑汁烤豬肉;周五青椒肉絲和炒洋蔥。
玉子屋的創始人菅原勇一郎認為,單一菜品的方式,既提高了食材品質,又保持了便宜的價格,還能在無形中降低顧客糾結於「吃什麼」的決策成本。
而且,「單一菜單」模式的強大之處還在於,可以實現大規模批發採購,從而在與供貨商的議價中降低採購成本。
除了食材採購,在標準化生產效率方面,同樣大大提高了。
日本的便當多為飯菜分離狀態,而玉子屋的全自動煮飯系統可以在1小時內煮好15000份米飯。「單一菜品」使成品製作的效率提高了至少30%,而且食物溫度的穩定性更高。
正是有了「單一菜品」對成本和效率的把控,玉子屋才有可能去追求規模經濟。
2
主打極致性價比,利潤控制在5%
玉子屋的便當非常便宜,僅需450日元(相當於人民幣27元左右),比同行的主力便當便宜20~30日元。
而且,為了做出好吃又便宜的便當,玉子屋嚴格控制利潤,只追求5%的利潤,而把50%的成本用於食材,另外45%用於人工和其他成本。
因此,玉子屋可以在同一價格區間,以優質食材取勝,滿足顧客「好吃又便宜」的需求。
而正是這種獨特而精準的定位,讓玉子屋能在餐飲行業的紅海里脫穎而出。
菅原勇一郎接受採訪時說:「每盒1000日元的價格,會有無數競爭對手,但每盒450日元的價格,並沒有明顯的仿效者。」
3
只賣給公司,少於10份不賣
剛才說到玉子屋的便當很便宜,其中有一點就是源於其規模經濟。
與國內的外賣面向單個客戶為主不同,玉子屋的客戶是來自各個公司。並且不接受10份以下的訂單,也可以說是某一種程度上的外賣「團購」,這樣做配送也能更加高效。
4
4問顧客精準預測需求,外賣廢棄率只有0.1%
便當食材需要提前一天準備,而便當的製作是在下單前就開始。那麼,既要保證數量足夠又不能有太多浪費。怎麼解決?
玉子屋是通過與訂餐單位的長期聯絡、回收飯盒時的跟蹤調查等溝通,結合歷史數據分析來精準預判的。
玉子屋不用一次性的便當盒,而是製作了可回收的便當盒。
一是為了降低成本,也為顧客省去扔垃圾的麻煩;
二是回收便當盒還有一個戰略性的作用—「了解吃剩的飯菜」。
司機每天下午再次前往客戶單位回收便當盒時,會打開蓋子,認真記錄剩菜情況並反饋給總部。
這樣既可以用來改進菜單,也通過與顧客再次見面,了解第二天的可能訂單數量。
玉子屋的工作人員在回收便當盒時的經典「四問」是:
「您覺得便當的味道與菜量怎麼樣?」
「您希望菜單里增加什麼菜品?」
「附近有比我們好吃和便宜的餐館與便當店嗎?」
「您公司最近有沒有大型活動,您周末要加班嗎?」
記錄回答後,工作人員會將便當盒帶回公司,這些信息會通過每日的工作報告實現共享,作為預測訂餐量、改善菜品的重要依據。
而且,玉子屋一天的所有便當,是可以提前預定的,不過超過了當天早上的10點,就不能接受當天的便當預定了。
但是,它會通過網際網路(含官方網站)提前告知未來2周的菜單,方便客戶預定。
憑藉這一套預測方式,在外賣界平均廢棄率2%的時候,玉子屋的廢棄率卻只有0.1%,有效控制成本。
日本電視台曾經隨機抽取一天,檢驗玉子屋的預測。採訪當天,玉子屋根據這些信息對第二天的訂單數量預測為63100份便當,而第二天的銷售量是63126份便當,精準度之高,讓人驚嘆!
5
分組配送,700人配送13萬份
所謂外賣,物流自然是極其關鍵的一環。
玉子屋採用分組送貨的配送方法,分為遠、中、近三組配送,並且各組之間互相補位。也就是說,離工廠較遠區域的送貨車裝上比預估訂單略多的便當先發車,在完成配送後和後發組取得聯繫,再對便當不足的區域進行補足。
玉子屋現有送貨員約200人,分別乘坐160輛送貨車,業務流程如下所示:
換句話說,玉子屋不是各部分單獨運行,而是將各個部分和環節有機組合,實現出色的協作,在這過程中,先發班就擔當了「空中加油機」的作用,成為流動的臨時小倉庫。
6
靠回收便當盒,拉動復購
玉子屋沒有銷售人員,也沒有花錢做營銷。所有的營銷活動,都由配送司機完成,因為每天他們都和顧客見兩次面,一次送便當,一次回收便當盒。
玉子屋認為:沒有比每周見10次顧客更棒的營銷了!
玉子屋的宣傳方式非常直接,當司機給客戶送便當的時候,會給客人送上一份菜單,這份菜單上是下周一至周日的菜譜,每天的便當菜式都不一樣。
而且司機在配送便當或者回收便當盒時,會拜訪現有客戶附近的辦公室,並介紹公司及其產品。
一位司機說,要識別優質潛在客戶相當容易:「我們拜訪辦公室時,如果辦公室里的員工展現出密切、互動合作的氛圍,他們就很可能會成為優質客戶。如果員工表現得競爭好勝、咄咄逼人,他們就不可能成為好客戶。因為他們寧願出去吃午飯,藉以擺脫那些同事。」
您覺得這種模式到中國,能跑得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