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食用菌 鋪就脫貧路

2019-12-13     南寧農業

「轟隆隆,轟隆隆……」邕寧區新江鎮新樂村的盈高農牧公司食用菌生產基地里傳出的陣陣轟鳴聲在廠房內迴響。生產車間裡一派繁忙的景象:幾位村民熟練地分工合作,利用機器將木屑、甘蔗渣、木薯稈等混合灌裝到特製塑料袋,然後將其綑紮成一個個圓柱形的菌袋。經過高溫消毒、點上不同的菌種,一部分進入大棚等待出菇,另一部分則對外出售。


廣西農科院專業技術團隊到食用菌基地指導種植技術。(覃捷攝)


包裝工人韋德樂是村裡的貧困戶,為了照顧年邁的母親和年幼的孩子,不得不在家務農,而家裡分到的土地不多,一家人的生活十分困難。自從2019年初來到食用菌生產基地務工,每個月有2400元的收入,這讓他很滿意:「能在家門口務工,不但解決了我最大的困難,農忙時還可以回家打理田地,現在家裡的日子好多了。」像韋德樂這樣在基地里長期務工的村民還有15人。


盈高農牧公司食用菌生產基地所在的新江鎮,菌包原料資源非常豐富,氣候適宜,地理條件優越,非常適合食用菌種植。基地負責人黃炳珠介紹,基地包括加工區、滅菌區、接種區、栽培區、養菌大棚、辦公區、生產廠房,建設了3000平方米的加工區間、產品儲存庫等,擁有一條標準化半自動化生產線、160平方米標準化溫控車間、6間養菌大棚以及約1200平方米的標準自動恆溫噴淋大棚等。基地內培植有秀珍菇、榆黃菇、黑平菇、姬菇、靈芝、毛木耳等食用菌。


基地採用「村委+公司+農戶」的運作模式,村委將大棚出租給南寧盈高農牧有限公司作為食用菌生產經營場所。公司負責食用菌新品種的引進、研發、種植及管理,以及產品統一收購、加工、銷售。「租金+分紅」的模式增加村集體收入,今年已為新樂村增加村集體收入4萬元,基地年產值達到100萬元。


在食用菌產業的輻射下,越來越多村民加入食用菌種植行列。「如今許多村民都住上了新樓房,可以用閒置房間培育食用菌。」黃炳珠說。他在食用菌基地將菌包的製作、殺菌、點種等關鍵技術全部完成之後,才將菌包交到村民手中,村民只需澆水、採收即可,沒有技術負擔。統一菌包生產,統一種植管理,公司統一銷售,確保每個菌包利潤在1元以上,這樣「三統一保」的運營模式,保障了農民種得出、有收入。


在基地廠房門口懸掛的一幅生態流程產業鏈的宣傳海報十分引人注目,食用菌產業變廢為寶,利用當地現有的甘蔗渣、木薯稈、木屑等農業生產廢料進行加工製成菌包,在菌包種植後,將廢菌包經過特殊的生物發酵製成有機肥,回歸農田,成為一個新的生態閉環,形成「零污染」的環保產業。


「新江鎮準備在全鎮鋪開食用菌產業,通過利益聯結方式,讓更多的貧困群眾參與進來並受益。」新江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潘春蘭對食用菌產業滿懷信心和憧憬。



免責聲明:本頭條號發布的轉載內容及配圖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對內容真實性由原作者保留,本號不做承諾,如涉及內容、圖片的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來源:圖文/南寧日報

編輯:南寧市農業信息中心

法律顧問單位:廣西法嚴律師事務所

如需轉載分享,請註明來源「南寧農業」今日頭條號,謝謝合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IUOAW8BMH2_cNUgeSq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