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帷幕拉開,改變轟炸方式,蘇聯超音速轟炸機圖-22開始裝備部隊

2021-01-03     榮華之武器堂

原標題:冷戰帷幕拉開,改變轟炸方式,蘇聯超音速轟炸機圖-22開始裝備部隊

1945年5月2日,蘇聯紅軍攻克法西斯德國的老巢柏林。5天後,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事宣告結束。然而,從這個時候開始,原本為了對抗共同敵人德國而暫時結盟的蘇聯和美、英等西方國家之間的「蜜月」也就此告終,彼此之間逐步開始了裂痕,冷戰的帷幕從此拉開。

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隨著實用化的空地飛彈大量裝備,原先的轟炸方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之前的轟炸機在攻擊目標時需要臨空投彈而且通過速度還不能太快,否則彈著點散布面積過大。而當空地飛彈出現後,轟炸機只需要以儘可能高的速度飛到所攜帶的空地飛彈射程內,就可以發射飛彈,然後轉身脫離,這大大提高了攻擊效果和存活率。因而當時對於超音速轟炸機顯得尤為迫切,理想是轟炸機應該具有儘可能快的速度,可以攜帶儘可能多的飛彈飛到儘可能遠的地方攻擊目標。何況高速對於擺脫對方戰鬥機和地空飛彈攔截也很有效。

1954年8月10日,受到當時出現的美國B-58超音速轟炸機刺激,圖波列夫飛機局開始研製一種超音速遠程轟炸機。同年11月,設計局提出了代號「105工程」的設計方案。1958年6月21日,105原型機在茹科夫斯基首次試飛成功。根據軍方的要求,決定研發它的改進型105A。1959年9月7日,105A原型機首次試飛。經過驗收,獲准在年底開始批量生產。1961年圖希諾航空節上,10架圖-22Б首次公開露面,當著西方外交官的面高速掠過,1962年9月飛機正式開始服役。

圖-22原型105工程

圖-22的主翼是中低單翼,為了超音速衝刺性能的要求,後掠角為55度。水平安定面與主翼位於相同的高度。機翼靠內側的後方,在兩邊各有一個狹長的整流罩,起飛後機輪向後收藏與此,鼻輪也是向後收起於前機身。

兩具渦輪發動機位於單垂直尾翼的底部,這種安排與B-58安裝在機翼下方,或者是圖-16位於機翼根部的設計有很大的差異。安裝在較高的位置可以避開來自地面的異物傷害,也可以減少機翼與前機身對於氣流的影響,不過在維修方面非常不方便,也會降低尾部結構的壽命。

它是蘇聯第一種可以水平超音速飛行的轟炸機,為了取得較大的作戰半徑,僅有在最後階段才會有1.5馬赫的空速衝刺,其他時間則是以亞音速飛行以節省燃料。基於高速飛行的需要,機身截面積儘量減小,三位乘員的座位是前後縱列的形態。進出飛機都需要從機身下方,先坐上各自的彈射椅,然後推送到機身內部。這三具彈射椅都是向下彈射,因此在地面和低高度的時候是無法操作,最前方的座椅是導航員,他在機身中的位置是在飛行員的前下方。中間是飛行員,最後是通訊/導航員。

圖-22中程轟炸機

這型飛機機頭很尖,機翼很薄,擁有較大的後掠角,機身外流線光滑。採用懸臂中單翼全金屬結構,起落架為前三點式。

機翼為全金屬懸臂式中單翼,從翼根起有小的不變的下反角,相對厚度9-10%。機翼前緣有較大扭轉。每側外翼上表面前緣處有一翼刀,翼刀外側前緣後掠角45度,內側為50度,靠近翼根處後掠角達到70度。機翼中部後緣有收藏主起落架的鼓包,高速時起整流罩作用,可以增加高亞音速巡航時的升阻比。

機身全金屬半硬殼式結構,圓形截面。機頭前下方安裝有非金屬雷達罩,裝有轟炸和導航雷達。

尾翼懸臂式全金屬結構,垂尾和平尾都有後掠角。

起落架為前三點式可收放式,主輪距較寬。

飛機在機身尾部安裝了2台PД-7M加力渦輪噴氣發動機,裝有一部「Рубин-1A紅寶石」環視瞄準雷達、一部Аргон-2航炮火控雷達、一部ЦНВУ-1轟炸自動導航雷達、一部ПCБ-11光學轟炸雷達、一部ПPC-3預警雷達、一部TП-1A電視瞄準具、一部БЦ-63А天文定位儀、一部PB-25A無線電高度表、一部ЦСВ-1М都卜勒地速和偏角差測量儀、一部РСБН-2С電子導航系統、一部APK-11無線電羅盤、一部АП-7МЦ自動駕駛儀。不過首批飛機沒有空中加油裝置,在後來才增裝了空中加油系統。共加裝了176架。

該型飛機翼展 27.7米,機長 40.53米,機高 10.67米,機翼面積 188.5平方米;正常起飛重量 75噸,最大起飛重量 83.9噸。最大速度(高度12200米) M1.35,巡航速度(高度12200米) M0.9,實用升限 18300米,最大航程 5700千米。該型飛機可以載彈12噸:24枚ФAБ-500航空炸彈或者1枚ФAБ-9000航空炸彈。防禦武器為1門P-23航炮,同時還裝有有源和無源干擾裝置各一部。

圖-22轟炸機三視圖

具體載彈方案有

1 枚7У-31或246Н核彈

1 枚 ФАБ-9000М-54或 ФАБ-5000М-54航彈

2 枚ФАБ-3000М-54/М-46

3 枚ФАБ-1500-2600ТС

4 枚ФАБ-1500 с АПП-22

6 枚ХАБ-1500, ФАБ-1500М-46 或ФАБ-500М-62 с АПП-22

12 枚ФАБ-500М-62

16 枚РБК-250-275АО

18 枚 ФАБ-500М-54/М-46/ТС, ФЗАБ-500 或ЗАБ-500-400

24 枚ФАБ-250М-54/М-46/ТС, ОФАБ-250-270, ЗАБ-250-200, ОХАБ-250-235П, ХАБ-250-150СМ-46, ФОТАБ-250-215, САБ-250-180МФ 或ОФАБ-100-НВ

該型飛機還有各種改型:圖-22Б,飛機的最初型號;圖-22Р/РД/РК/РДК,轟炸偵察型;圖-22РДМ(圖-22РДК的改進,1980 年交付);圖-22П/ПД,電子對抗性;Ту-22К/КД,反艦型,攜帶Х-22反艦飛彈,1965年裝備,КД型裝有空中加油裝置;圖-22КП/КПД,圖-22ПД改進型,1968年裝備;圖-22У/УД,教練型,其中УД型沒有安裝空中加油裝置。

飛機在執行作戰任務時,使用加力起飛,爬升到10000米高度,以900千米/小時的速度前進;在距離目標500千米時高度上升到12000米,速度增加到M1.2~1.4;離目標180~270千米時發射飛彈,然後繼續前飛,以制導飛彈飛向目標。若使用常規炸彈轟炸,則可以超音速衝刺速度接近目標,在目標上空以高亞音速進行水平投彈,再以超音速脫離。公正的評價,圖-22的綜合作戰能力與美國B-58相差不大,應當說它的設計是成功的。它的對手為了實現超音速犧牲了載彈量因而限制了執行常規攻擊任務的能力,所以在裝備部隊幾年後便匆匆而去。

返航的圖-22轟炸機

未完待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CuTxHYBjUShLqujGUt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