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國慶檔電影,被稱為「最強國慶檔」。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0月4日15點,《我和我的祖國》票房突破15億元;《中國機長》票房已達12.06億元;《攀登者》票房已超5.86億元。主旋律電影領跑了今年國慶黃金周的文化消費。
一票難求 主旋律「最強國慶檔」
消費者:我今天是帶著我們家孩子,還有我媽媽,我們想一起來看(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讓孩子了解祖國這麼多年的歷程。我媽媽也是老黨員了,她對這個題材也非常感興趣。
消費者:電影中當國旗升起來,眼淚就下來了。
今年的國慶檔電影可謂是「三強爭霸」,《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和《攀登者》三部影片,在9月8日同時開啟預售、9月30日正式上映,三部主旋律電影中,知名導演和演員雲集,在豆瓣網上,觀眾也分別給出了8.2分、7.4分和7.0分的高分評價。在電影院售票處記者看到,當天理想場次和座位的電影票,可以說是一票難求。
售票員:或者你提前買明天的也行,要不你到明天來又沒有票了。
消費者:沒場次了、滿場了,買不著票。從兩點鐘到五點鐘沒有位置,一個都沒有。
年度票房提前突破500億
目前,《我和我的祖國》以超過15億元的票房,領跑國慶檔。這部影片由7個短片故事組成,以普通人、小人物的故事,展開了祖國發展的歷史畫卷,讓觀眾在情感上找到了共鳴點。而國慶檔三部主旋律影片的熱映,也讓今年的累積票房,在10月3日晚上突破了500億元,這比2018年達成此紀錄提前了一天,同時也是今年首次實現對去年累積票房的反超。業內人士預計,今年的國慶檔,將可能創造更好的成績。
某影院經理李東鄰自豪道,我預計我們店能夠在這一周破百萬營收。
阿里影業高級數據產品專家武劍預計,今年的國慶檔,既有這幾部影片在宣傳熱度上的一些加持,也有大家在整體的一個環境的烘托下面,都願意走進影院去觀賞這些影片。今年有望創造一個國慶檔的新高,也是有可能會創造某個單片在票房上的一個新突破。
預熱宣傳到位 三部均未映先火
今年的國慶檔有一個新特點就是「未映先火」,僅三部主旋律影片的首映日預售總票房就超過了3.64億元。那麼,「最強國慶檔」是如何打造而成的呢?
9月24日,距離影片上映還有一周的時間,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發布了王菲演唱的主題曲,至此,連續兩個月的預熱宣傳達到高潮,影片宣傳達到了「未映先火」的效果。從7月25日,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就發布了首支《北京你好》章節的預告片;8月7日發布《白晝流星》特輯,8月15日發布《護航》預告,8月19日發布《北京你好》特輯等等...每周釋放一組電影宣傳物料的節奏,不斷推升著影片的熱度,微博話題#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收穫了23.1億閱讀,304.1萬討論。而另外兩部影片的預告片,也成為票房預熱的又一大殺手鐧。根據貓眼平台的大數據調研結果,將《中國機長》作為首選影片的觀眾,其核心觀影動機就是「故事情節吸引我」,其預告片的完播率為檔期預告片最高。
除了預熱宣傳和預告片等成熟的商業化營銷,影片的題材和故事講述手法,也是這三部影片受追捧的重要因素。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總製片人黃建新介紹,拍小人物的故事。我們選了30多個(歷史事件),慢慢選、去匹配。我們現在選的都是那個時代里比較有代表性的,影響了全民心理,那就是時代里的一個高潮、一個情感高點。
電影《中國機長》則聚焦2018年川航3U8633航班事件,影片重現了新聞事件中的危機時刻。
演員杜江: 其實它填補的是我們國內罕見的一個空中題材,填補了一個空缺。
消費者:《攀登者》是描寫咱們中國第一代登山運動員攀登中國珠穆朗瑪峰的電影,還有吳京扮演。
貓眼研究院高級分析師賀昱表示,這三部影片給觀眾帶來的情緒,都是非常有民族自豪感的,另外這三部影片無論是從製作還是從營銷上,都非常貼近現在的市場。從內容上,它也會更側重故事的敘述和人物的描寫,觀眾在看的時候是覺得非常有共鳴的。
演出市場人氣足 「文化過節」成時尚
其實在今年的國慶長假期間,不只是電影市場這麼火爆,隨著大眾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斷提升,交響樂、話劇、音樂劇等多種形式的演出,也成了人氣十足的文化新消費。
10月2日晚上,距離國家大劇院原創話劇《抉擇》的首輪亮相還有一個半小時,許多觀眾已經陸續進場了。
消費者:帶著小孩一起感受一下70周年的氣氛,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消費者:我是天津來的,一家人一起來北京感受70年大慶,因為我也70歲了,和共和國同歲。
話劇《抉擇》,是國家大劇院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打造的原創劇目,講述了1948年的冬天,四位抗日名將的生死抉擇。除了國慶題材,國家大劇院在十一期間還將集中呈現10台23場精彩演出,舞劇、話劇、音樂會、木偶劇,形式多樣、精彩紛呈。
國家大劇院劇目製作部部長韋蘭芬介紹,今年的國慶黃金周還沒有到跟前,幾乎所有的票都售罄了。原創主旋律話劇《抉擇》,那個是在一周前售罄。老百姓們吃飽了、穿暖了,就會追尋更高層次的精神享受。國家大劇院的演出銷售非常火爆,我想很重要的原因是得益於我們新時代的繁榮發展。
採訪中記者發現,適合家長與小朋友一起觀看的兒童劇也迎來了「黃金周」,而革命歷史題材的原創兒童劇作,也成了不少家長的選擇。
消費者:我想讓(孩子)多了解,了解到現在的生活是革命先烈給我們帶來的,要珍惜要努力。
消費者:感覺我們國家經歷了很多流血犧牲,還是成功成立了,就是覺得我們中國很偉大。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尹曉東認為,兒童劇的演出市場特別繁榮,我覺得這跟社會、學校、家庭都特別重視孩子們的美育教育有關。
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的文化消費專項調查顯示,51.78%的受訪者認為「文化消費能提高人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比衣食住行更重要」,38.74%的受訪者認為「文化消費屬於生活必需品,跟衣食住行一樣重要」。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孫佳山認為,在2020年,就是明年,文化產業即將成為我們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之一。這個支柱性是有門檻的,就是占到我們國民經濟GDP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