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本哲學經典

2023-11-23     商務印書館

原標題:5本哲學經典

讀經典,永遠不會過時。

文化史上承前啟後的經典名著,總是帶給我們思想的啟迪和智慧的啟發。

今天為大家分享5本精裝本哲學經典:從哲學的誕生、倫理學的啟蒙到理性的勝利、存在的顯現,每一本名著都值得我們反覆研讀。一起收藏閱讀吧!

1.《理想國》

[古希臘]柏拉圖 著;郭斌和 張竹明 譯

全部西方哲學傳統都是對柏拉圖的一系列註腳。

——懷特海

《理想國》是柏拉圖的代表作,

不僅是他政治思想的宣言書,

而且是一部哲人政治家的治國綱要。

  • 人的靈魂裡面有一個較好的部分和一個較壞的部分,而所謂 「自己的主人」就是說較壞的部分受天性好的部分控制。

  • 沒有任何一項管理國家的工作,因為女人在干而專屬女人,或者因為男人在干而專屬男性。各種的天賦才能同樣分布於男女兩性。

  • 不能讓榮譽、財富、權力,也不能讓詩歌誘使我們漫不經心地對待正義和一切美德。

人的靈魂裡面有一個較好的部分和一個較壞的部分,而所謂 「自己的主人」就是說較壞的部分受天性好的部分控制。

沒有任何一項管理國家的工作,因為女人在干而專屬女人,或者因為男人在干而專屬男性。各種的天賦才能同樣分布於男女兩性。

不能讓榮譽、財富、權力,也不能讓詩歌誘使我們漫不經心地對待正義和一切美德。

柏拉圖的最高理想,哲學家應為政治家,政治家應為哲學家。哲學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書呆子,應該學以致用,求諸實踐。有哲學頭腦的人,要有政權,有政權的人, 要有哲學頭腦。

柏拉圖堅信哲學家能兼為政治家,確能治理世界。書中論及正義、國家、財產、幸福、哲學家、真理、認識、理念等方方面面的問題,兩千餘年來為西方知識界常備之書。

本書譯文所據是洛布古典叢書本希臘原文和牛津版的希臘原文,新舊英譯本七種,不僅譯出原書的內容, 並且譯出原書的神韻。

2.《尼各馬可倫理學》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 著; 廖申白 譯註

西方哲學的基本經典

西方倫理學與道德哲學的開山之作

被公認是西方人教養的基本來源之一

每個人都會生氣,都會給錢或花錢,這很容易,但是要對適當的人、以適當的程度、在適當的時間、出於適當的理由、以適當的方式做這些事,就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或容易做得到的。

避開最與適度相反的那個極端。

幸福不是品質。因為如果它是,一個一生都在睡覺、過著植物般的生活的人,或那些遭遇不幸的人們,也可以算是幸福的了。

《尼各馬可倫理學》13世紀被譯成拉丁文後遂傳遍西歐。全書探討了道德行為發展的各個環節和道德關係的各種規定等問題。該書是西方歷史上第一部倫理學專著,書中系統闡述了德性在於合乎理性的活動,至善就是幸福等觀點,成為西方近現代倫理學思想的主要淵源之一。

3.《純粹理性批判》

[德] 康德 著;韓林合 譯

康德最主要的著作合稱為「三大批判」,即:

《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

「純批」作為三大批判之首,其歷史意義極為重要:

它的出世不僅標誌著德國古典哲學的開端,

更是整個西方哲學史上的一大轉折

康德是西方最重要、影響最深遠的哲學家之一,對近代西方思想具有奠基性的意義,用批判哲學完成了人類思想上的一次「哥白尼革命」。康德的哲學成就集中體現在「三大批判」之中,而作為「第一批判」的《純粹理性批判》更是康德哲學的核心所在。

韓林合教授以1787年經康德親自修訂的第二版(「B版」)為底本,輔之以1781年初版(「A版」),是對《純粹理性批判》原書原版的翻譯。修訂過程中,進一步選定由艾德曼(Benno Erdmann)主編的科學院版和由施密特(Raymund Schmidt)編輯的哲學叢書版作為主要「對校本」, 並參考了其他德文本和英譯本,對全文做了全面而細緻的校訂。

4.《小邏輯》

[德]黑格爾 著;賀麟 譯

神書,可以看一遍又一遍。

老人說「腦子不用會生鏽」,所以,閱讀不能只找安逸的枕邊書,也要讀磨腦子的書。磨腦子的書當然首選黑格爾《小邏輯》。

哲學包括自然哲學,精神哲學,邏輯學。邏輯學是一個純粹的理念體系,無形中貫穿於生活和精神。邏輯學的推導從存在論開始,存在的範疇包括質,量和尺度。認識世界後,就有了概念,用概念分析和規定事物與矛盾,事物的發展是辯證和統一的,最高階段,是理念,是純粹的理念,理念是客觀和方法的絕對統一。

——讀者短評

5.《存在與時間》

[德] 海德格爾 著;陳嘉映 王慶節 譯

《存在與時間》影響巨大而深廣,

意味著西方哲學的一次重大轉變,

卻也因部頭大、文句過於艱澀,

而讓哲學愛好者乃至研究者都望之生畏,難以終讀。

《存在與時間》一書批判了自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以來把哲學當成知識,把存在當作存在者來研究的傳統。同時拋棄了近代以笛卡爾為代表的哲學研究中以認識為起點的方法。

《存在與時間》立旨以人為本來闡釋在。人就在而且就是人。沒有一條神誡或自然法則指定我們應當怎樣是一個人,天上地下並無一處把人性規定下來。人性尚未定向,它始終還在創造著。人性既非製成品,也不是尚待實現的藍圖,那我們何從察知人性呢?——我們已經在了,在種種努力之中;已經煩著,並領悟著煩。煩在設身處地的情緒中現身,在籌劃中領悟,在語言中交流,在存在中展開著存在本身。但什麼都無法把定煩。煩永不是定形的局面,煩之領悟也不是。人性問題或者存在問題的答案,不似方程的根,求出來便擺在那裡。思領悟著在,並始終領悟在。它不提供「結論」,而只是把在保持在「在的疏明」之中。

——陳嘉映《海德格爾哲學概論》

往期推薦

2023年過去的10個月,我們挑選了100本好書

27本人類學名著

重磅!2023商務印書館十大好書發布

2023商務印書館「入圍十大好書」

10本遺珠 | 2023商務印書館十大好書評選

每日一書

《追憶阿哈納格蘭》

每日一詞

《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9aa3a36955aee748c45fc6294edb3cd.html







閱讀非洲

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