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 有人一月吃兩斤藥,有人不惜切除子宮,竟然都是因為它!

2023-12-06     新民周刊

原標題:良醫 | 有人一月吃兩斤藥,有人不惜切除子宮,竟然都是因為它!

良醫 | 有人一月吃兩斤藥,有人不惜切除子宮,竟然都是因為它!

還與21種伴隨性疾病「掛鉤」。

記者 | 應 琛

「不知怎麼的,經常會頭痛,有時一痛起來就什麼事都幹不了」,可能大多數人生活中都會有過這樣的體驗。而又有很多人會認為「痛就痛了」,不處理也可以,尤其是月經期前後頭痛發作的女性,多以為是經期綜合徵。

實際上,頭痛是神經內科門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原發性頭痛作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影響全球52%的人口,其中26%為緊張型頭痛,14%為偏頭痛,0.1%為叢集性頭痛。更有4.6%的患者每月頭痛天數超過15天。

圖:ICphoto

「很多人認為偏頭痛是一種症狀,不是一種疾病,這是錯誤的。」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頭痛科主任王永剛教授在接受《新民周刊》的採訪時表示,偏頭痛是一種遠被低估的疾病,「它是我們的腦子出了問題」。

「三高」疾病

雖然被叫作「偏頭痛」,但它痛的位置其實不固定,不是只有一邊頭痛,而是頭上哪個部位都可能痛。患者頭痛起來非常難受,會有跳動樣的感覺,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感覺頭突突地跳」;它還常伴有噁心、嘔吐、畏光、畏聲的症狀,如到明亮的地方或者聽到聲音,頭痛就會加重。

「偏頭痛一般會持續幾個小時,患者常痛得不能堅持上班、學習,只能躺著休息。」王永剛告訴《新民周刊》,作為一種常見神經系統疾病,偏頭痛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頭痛科主任王永剛教授

高患病率。偏頭痛在全球患病率約為14.4%,中國為9.3%。在中國約有1.3億患者深受其擾,每10個18至65歲成年人中就有一個患有偏頭痛。其中,青壯年人群高發,患病峰值年齡 40-49歲。

高度失能性。根據《柳葉刀》發表的2019全球疾病負擔(GBD)研究,偏頭痛造成殘疾所致的健康壽命損失年位居總人口全部病因的第二位,超過所有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總和。

「所謂頭痛的致殘性,指的是像癲癇一樣,一次頭痛發作可以導致兒童、青少年以及青壯年喪失學習能力和勞動能力。」王永剛進一步解釋道,「偏頭痛是15到49歲最具有生產力女性致死和致殘疾病排名第一的一種疾病。」

高疾病負擔。偏頭痛會加重患者工作、學習、家庭負擔。有研究表明,32.7%的患者表明偏頭痛影響他們的工作,38.6%的患者表明偏頭痛影響他們與孩子的相處,49.0%的患者表示沒有偏頭痛他們將會是一個更好的伴侶。

偏頭痛還與21種伴隨性疾病「掛鉤」。其中,偏頭痛患者出現失眠、抑鬱、焦慮和胃潰瘍/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大約是無偏頭痛人群的3倍;此外還會增加罹患認知功能障礙、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醫生不會看,病人不重視

儘管如此高的發病率,如此龐大的患者人群,但我國既往對偏頭痛的診斷和治療仍然存在較大不足,病人就診率和醫師正確診斷率均偏低。如何治療也成為擺在醫生與患者面前的難題。

圖:ICphoto

在王永剛過往的接診中,就曾碰到過一個來自貴州的患者,苦於頭痛多年,一直求助無門,只能靠吃止痛藥緩解。當王永剛問她一個月吃多少止痛藥,不承想該女子的丈夫回答:「兩斤。」

原來女子已經止痛藥成癮,為了方便,她會將感冒沖劑、感冒顆粒、止痛藥等藥品拆開全部混合倒在一個罐子裡,每天都要吃上幾勺。

「對身體肯定傷害很大呀,當時她的胃都糜爛了,連飯都吃不下。」王永剛回憶道。

在女性偏頭痛發作中,有一種是與月經密切相關的頭痛,稱之為「月經相關性偏頭痛」。它可能發生在月經來潮的前兩天、月經當天,或者月經後兩天,這種頭痛持續時間長,疼痛程度重,對女性的致殘性非常強。這可能與體內的雌孕激素波動密切相關。

王永剛清楚地記得,曾經有一位女性患者,在生完第二個寶寶以後,每次月經必然頭痛,導致她無法忍受,於是到醫院將子宮切掉了,沒想到進行了子宮切除手術之後,導致了更加嚴重的頭痛和失能,基本上每天都要躺在床上服用大量的止痛片。

「過去因為多種原因導致頭痛這一原本應該屬於神經內科範疇的疾病被歸到了疼痛學科下,久而久之就造成了沒有規範的診療指南,疼痛科醫生本來就不會看,神經內科醫生也不重視、不敢看了。一做CT或者核磁共振都正常,但偏頭痛恰恰是靠問診問出來的。」王永剛坦言。

另外,患者本身對疾病的關注程度和重視程度不足,直到痛到無法忍受才進行就醫。很多患者並不知道自己患有偏頭痛,認為「痛就痛了」,不處理也可以,尤其是月經期前後頭痛發作的女性,多以為是經期綜合徵;有些覺得去醫院看頭痛也是用止痛藥,沒有必要小題大做;還有很多選擇「自我診治」。

王永剛進一步表示,這部分人群將止痛藥視為「救命稻草」,所以止痛藥物使用過度的情況普遍存在。長期、大量使用止痛藥不僅會導致胃腸道反應,損害肝腎功能,甚至可能引發藥物過度使用性頭痛,進而加劇患者負擔,形成惡性循環。

「如果一個人每個月有連續 15 天因頭痛而不能參加正常工作,三個月以後就會導致慢性偏頭痛的發作。而慢性偏頭痛致殘性是非常強的,其治療也非常複雜。」

迎來曙光

2021年在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王擁軍主委的推動下,頭痛協作組已於當年4月正式成立。此外,2023年5月,中國卒中學會下也正式成立了頭痛分會,推動診療指南制定的同時,組織舉辦「頭痛學苑」面向醫生進行專業指導,以及開展面向公眾的頭痛宣傳和教育,建立科學認知。

王永剛教授作為主要撰稿人參與編寫了2023 版《中國偏頭痛診斷與治療指南(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第一版)》。該指南已於今年6月在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官方期刊《中華神經科雜誌》發布。

在偏頭痛診療過程中,良好的患者教育是偏頭痛全程管理的基礎,旨在幫助患者識別誘發因素、確立合理治療預期、避免過度治療、及時啟動預防性治療以減少藥物過度使用性頭痛(MOH)的發生。明確的治療目標及原則是提高偏頭痛治療結局的有效舉措。

在偏頭痛急性發作期,治療的核心目標是快速持續止痛、恢復功能、減少經濟及醫療資源的負擔。而預防性治療的核心目標是減少頭痛的發作頻率,減輕頭痛程度並縮短其持續時間,提高急性治療療效,減少急性治療的消耗,避免 MOH,減少失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隨著研究的深入,偏頭痛新型治療藥物出現。

有研究顯示偏頭痛發作時人體血清中的CGRP水平升高,且在此期間刺激三叉神經通路導致CGRP釋放增加,這意味著阻斷CGRP或其受體可控制急性偏頭痛或預防偏頭痛發作。

基於這一發現,科學家開發出多種專門針對其受體的拮抗劑,通過阻止CGRP與其受體結合或降低其在體內的濃度,達到緩解或預防偏頭痛的目的,比如以吉泮類藥物 (gepants)為代表的CGRP 受體拮抗劑。

2023年11月7日,上海第六屆進博會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輝瑞(Pfizer)展台,偏頭痛急性期治療和預防治療藥物

目前以瑞美吉泮為代表的CGRP受體拮抗劑已經可以應用,在迅速止痛的同時,減少炎症和大腦里疼痛信號的傳遞,在急性期和預防期都可以發揮作用。

得益於國家「先行先試」的特許政策,瑞美吉泮這類CGRP受體拮抗劑已經率先在海南博鰲樂城和粵港澳大灣區落地。2023年1月,瑞金醫院海南醫院首例使用偏頭痛新藥瑞美吉泮,已有數百位患者先行獲益。

「從臨床和試驗來看,起效比較快,療效比較久,安全性也很好,沒有心血管相關風險的限制。從2023年1月份應用到現在,未發現患者有嚴重的副反應或者肝腎功能損害,耐受性都非常好。」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海南醫院副院長黃培堅介紹。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海南醫院副院長黃培堅

當然,任何疾病的治療都不要忽略對自己生活的調整和改變。很多人以為應用「神藥」以後,症狀緩解了就能恢復到原來的生活狀態,這是不可能的。無論是神經系統疾病,還是其他系統的疾病,這種認知都是不對的。患者要對疾病的防治常識有所了解,才能更好的預防。

對於偏頭痛的患者,醫生們給出了幾點建議:

第一, 生活方式要規律,膳食要合理、營養要均衡、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定期鍛鍊;

第二, 每個人頭痛發作都有自己敏感的誘發因素,儘量避開,減少發作;

第三, 學會舒緩壓力,調整心態,保持愉悅的精神狀態;

第四,對治療要有合理的期望值,偏頭痛目前沒有根治的方法,但是可以有效地預防與控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849410524c2ea6d9691d90fe6ac9d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