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中開出來,這是我和 BMW 三系共處的兩年|上車聊聊

2023-08-09     少數派

編注本文是少數派 #上車聊聊 徵文活動的入圍文章。文章內容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少數派僅對標題和排版略作調整。

本次「上車聊聊」徵文活動長期有效,歡迎投稿聊聊你與車之間的故事。投稿文章一經推薦,我們還將送出包含多款數字與實體周邊的「夏日出行禮包」。

一直以來,「汽車」對於我來說都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字斟句酌之間,似乎很難說清與車建立的羈絆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小時候,一些比較珍貴的記憶是,老爸經常開著他的吉普車帶著我們一家人去長途自駕旅行,在這輛車裡,我看到過廣袤大草原的春夏秋冬,也體驗過在冰湖上漂移的刺激。在我印象里,那時候的車更像是一個移動的第二居所,空間帶來的包圍感,讓家人能夠更加近距離的相處。

直到自己有了駕照之後,汽車對於我來說,就是一個更加私密的存在,坐在方向盤後面的心情,像是能夠緊握航向的舵手一般,駕駛著這個鋼鐵傢伙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在我享受到這個樂趣的很長時間以來,其實我一直都沒有一輛真正屬於自己的車。除了極少數在家的時候開家裡的車之外,大多數的時間都是租車開。也正是得益於這許多的租車經驗,能夠讓我相對深度的體驗到各種車。

在兩年前動了買車念頭的時候,浮現在腦海中的自然是這些年租車經歷里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車。當然,彼時限於資金,租的車大多以 A 級車為主,不過,即使是 A 級,也足以體現一個品牌的風格。那時候,最令我感受到駕駛樂趣的一台車就是兩廂 BMW 1 系,身材短小精幹,但有著很兇的前臉和足以在德國 Autobahn 上來去自如的澎湃動力。

寶馬 1 系 (圖片摘自 Carlook.net)

那個時候新能源車型還沒有像雨後春筍般令人眼花繚亂,而出於對於傳統內燃機技術的熱愛以及里程焦慮,選車的目光一直在傳統車企的燃油車裡打轉,當然,出於 1 系給我帶來的優秀體驗,我的目光就在這家「巴伐利亞發動機製造廠」多停留了一些時間。可惜的是,國內目前並沒有在售的兩廂版 1 系,而是本地化了的三廂版本,在我看來多少有些缺少靈魂。於是就把目光放在了…

寶馬三系(圖片摘自官網)

從歷史中開出來

For many customers, the BMW 3 Series is the ultimate BMW and the face of the brand.

Adrian van Hooydonk (Senior Vice President BMW Group Design)

作為一個飽經歷史洗禮的品牌,從 1916 年創立起就伴隨著德國製造的崛起,而三系更是從 1975 年就推出的一款熱銷車型。正如引文所說的那樣,在很多人的眼裡,三系就是 BMW 這個品牌的象徵,是終極 BMW。

歷史上的七代 BMW 3 系 (圖片摘自寶馬官網)

一個很好的去判斷一個人是不是真的寶馬車迷的話就要看他是不是能夠用底盤代號來叫出每一代的車型。而三系這一款車,底盤代號也是大家最能夠耳熟能詳的。資深寶馬車迷對於三系的喜愛也許是從更早的 E46 開始的,不過真正進入我審美(或者說屬於我這個年代的)其實是第六代 F30,車身設計上,它的整個車身被一條從前大燈開始一直貫穿到尾部的肩線串聯起來,只能用「絕美」兩個字來形容,每次在街上看到依然忍不住去多看兩眼,即使現在,也是如此。

第六代 F30

對於車的選擇,我可能是個「保守派」。我覺得對於這樣一個工業產物來說,能夠從細節之處看到「傳承」,是一件頂有趣的事情。

從代號 G20 說起

這一代三系有著兩個版本,G20 標準軸距版本,G28 加長軸距版本。兩者對比起來,各有優缺點,G20 是寶馬的全球平台,有著更加穩定的調教和配重比,而 G28 是中國特供,有著全景天窗和更大的後排空間。最終選擇了標準軸距版本,考量是目前對於空間沒有那麼大的需求,常使用的主要只是前排,而且這一代寶馬三系空間已經做了很多的優化,在標準軸距的車型上也不至於過於捉襟見肘。至於說中國特供的 G28 底盤是不是有 G20 好開,這個我沒有去做詳細的比較,不過還是選擇了「心之所向」的 G20 了。

外觀

這一代的三系和之前一代相比的話,給我的感覺會更加柔和一些。前面保留了傳統的天使眼大燈和雙腎隔珊,車輪是 18 英寸 V 幅輪轂。總體看起來有點凶,但是又沒有那麼凶。

前臉

尾燈的細節是這一代我認為最好看的一個位置,整體是一個立體式的細長尾燈,在黑夜裡辨識度非常之高。

尾部

從這個角度看上去的話,機蓋的線條會被很好的凸顯出來。顏色上,我選了一個「碳黑色」,是一個聽起來和實際看上去的顏色不太一樣的顏色,在光線弱的情況下,看上去是普通的黑色但是在強光下會泛著深藍色。最開始選這個顏色也是有一些私心想要用它來改裝一輛帥氣的「黑武士」。

車燈

內飾

上一代 F30 的寶馬三系最受人詬病的應該就是內飾無法和同級的奔馳去做對比,那麼在這一代上面做的一些改變,至少從我一個男生的視角來看是要更科技感一點的。足夠大的螢幕搭配著可觸屏也可機械按鍵的 iDrive 作業系統,無論是停車時還是行車中,都有著很好的操作體驗。

內飾

進階功能

在這個自動駕駛發展如此迅猛的時代,我不得不承認這款車還是屬於比較基礎的階段。我日常經常使用的功能,也就是定速巡航了。至於說自動泊車、車道保持這些功能其實我通常也很少使用。目前唯一覺得比較難受的是沒有一個自動跟車的功能,能夠讓我在堵車的路上解放一下抽筋的腳。

作為車主的一些主觀體驗

作為車主,也不可免俗的進了一些車友群。不出所料,作為有很大改裝潛力的一輛車,三系車友群日常討論很多也都是改裝的話題,也看到了大家堪稱「工業美學」的成功改裝案例。在剛開始的時候,也是磨刀霍霍,想要去改一輛與其說更加「漂亮」不如說是更加有自己特點的車。這個念頭在產生的那段時間裡,不巧由於剛好工作以及其他事情的牽扯沒有來得及去做。擱置了一段時間後,這個念頭漸漸沒有那麼強烈了。很多事情其實都是這樣,所以說抵抗消費主義的唯一有效力量就是「忙起來」。

從新車開到現在大概 2.5 萬公里,對這個老夥計的脾性越來越了解之後,漸漸發現了素車的美,越看越順眼。唯一有缺憾的就是沒有開著他去好好拍一些照片,在有了寫下這篇文章的年頭之後,才開到無人之處拍了一些影像記錄。

後視鏡

最具駕駛樂趣的部分

坊間對於德系車有一句流傳甚廣的話,「開寶馬,坐奔馳」,其實相對來說通俗的概括了這兩個品牌的特點。三系駕駛模式的調教相對來說給我的感覺更加激進一些,尤其是在運動模式下,還是可以帶來很棒的體驗的。G20 的三系一直都被評價說是變得舒適了的一代三系,但是我反而覺得舒適一點其實才是更加符合大眾消費者習慣的一種調教,畢竟不是所有人每天都在賽道飆車,而我們需要的只是一個延展自己在大城市觸角的工具罷了。多一些錦上添花的功能,能讓體驗更佳,但絕對不是決定性因素。

不過,三系的舒適性只是和它的前輩們做對比的,和其他的品牌相比的話,采埃孚 8AT 和寶馬 B48 發動機無懈可擊的配合是真正讓我第一次體會到真正的駕駛樂趣。另外,車身的 50:50 配重比也能夠在入彎是給車身提供最穩定的姿態和給你最強烈的信心。

駕駛位

可能是現在購車人最關注的點

那必定是車機系統了。在這一方面,三系做的自然是比上一代強了不少,中規中矩尺寸的中控屏,向駕駛位側傾斜的布局方式,再加上 iDrive 十分可用的實體按鍵,一切的一切都是為駕駛者服務的。雖然沒有像當前的主流方式用一個更大的螢幕搭配簡潔的無物理按鍵的車機,但是也足夠好用。我一直的觀點就是,如果要完全取消物理按鍵的話,那就需要一個足夠好用的語音助手,否則還是物理按鍵來的安全和便捷一點。

物理按鍵

也許有待改進的 NVH

NVH (Noise, Vibration, Harshness) 通常是我們衡量一輛車舒適性、豪華性的重要指標。現款的三系在隔絕發動機艙噪音的方面做的還是很優秀的,基本上在車內聽不到太多的聲音,甚至還被一個坐車的朋友發出了「是不是電車」的質疑。不過,在跑高速的時候胎噪就稍微大了一些,雖然說這樣的 NVH 是絕對能夠滿足一輛 B 級車的標準的,不過還是希望能夠通過一些優化能夠提升高速體驗。

關於低速頓挫的問題

這可能是現款三系最受詬病的問題,好在這個問題發生的場景比較有限,只是在堵車緩行的時候才會比較明顯。臨時解決的方案也是有的,那就是在堵車時使用 Eco 節能駕駛模式,能夠大大緩解。目前開了兩萬多公里後,感覺低速頓挫已經漸漸的被自己的駕駛習慣所中和。所以,提了新車的朋友們,記得要和它好好相處,互相適應。

空間的短板

這裡指的倒不是乘坐空間的緊湊,而是後備箱容積的捉襟見肘。每每到此刻就會想,為什麼不引進三系旅行版呢?那可真是頂實用頂好看的一台車啊!

如果能夠暢想一下未來

DON'T BE DRIVEN BY TECHNOLOGY.

DRIVE IT.

這是寶馬在官網給三系寫的一句廣告語。作為一個一直以「駕駛樂趣」作為願景的品牌,或許會在現如今汽車行業面臨的「從駕駛變為自動駕駛」的範式轉換中逐漸失去其優勢。誠然,我們知道隨著自動駕駛的發展,駕駛樂趣這個東西最終可能變成一種不再會被提及的事情。

即使是那樣,我希望我們還可以記得作為「駕駛者」時,一台車能夠帶給我們最純粹的快樂,那種第一次親手握住方向盤的緊張與興奮,那種高速入彎時車子和路面給你最直接的反饋,那種人與車之間的交互能夠帶來的無限可能性。

DRIVE IT

原文連結:

https://sspai.com/post/80462?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

作者:Konstantine

責編:Microhoo

/ 更多熱門文章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802b4887016765b4b3e640e02d189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