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組圖片仍是膠東村莊故事系列,要介紹的村莊位於煙台萊陽市萬第鎮境內,名字叫做「胡留」村。
現在的萬第鎮,是由之前的萬第和赤山兩個鄉鎮合併而成,胡留村屬於原來的赤山片區。
從赤山村向北,跨過富水河上的一座大橋,不遠處就來到胡留村。在過去,河邊的「胡留大橋」的石碑,算是村莊的一處地標。如今,村莊已經修起了一座大氣的牌坊,「胡留」兩個大字從遠處就能望見。
富水河是萊陽五龍河最大的一條支流,河畔兩岸地形相對平坦,在農耕時代是理想的建村場所,胡留村的歷史也可以追溯到明初,是一處很有歷史底蘊的地方。
胡留村底蘊的最好體現,就是村裡的一棵老槐樹,這棵樹的樹幹已經中空,具體樹齡無人知曉,相傳樹齡有600多年,也就是說,至少在建村時,就已經有了這棵樹。
胡留村底蘊的另一個體現,就是村莊的名字。第一眼看到這個名字,不少朋友或許猜不出其中的意思。胡留的胡,指的是胡姓,這一點沒有疑問,現在村裡也有很多胡姓人。但至於後面的留是何含義,則有不同說法。
一種說法是,明初胡姓三兄弟遷到膠東,其中一個人留在此處,村莊因此叫做「胡留」;而還有一種說法是,胡姓人在此建村之後,一支孫姓人從海陽樂畎村遷出,路過這裡,被熱心的胡姓人留下,為了紀念這段經歷,村莊就取名「胡留」。由於年代久遠,具體的情況已經難以考證,但這樣的傳說至少能說明,這裡的民風比較淳樸。
除了老槐樹和村莊名稱之外,胡留村的底蘊還體現在螳螂拳上。在歷史上,胡留村曾走出一位螳螂拳高手,名字叫做胡永福。根據《萊陽螳螂拳》書中記載,胡永福是清末生人,他師從七星螳螂拳大師林景山,勤學苦練,很快在弟子中脫穎而出。此後,他長期在大連武館任教,門下弟子眾多,在大連、青島、煙台三地都很有名氣。到了上世紀五十年代初,胡永福回到老家,儘管當時年歲已高,但他仍然寶刀不老,在傳統武術傳承方面做出貢獻,並且在民間也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傳說。現在來到胡劉村,年紀稍大一點的人,也都還能講上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