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最好的模式:常低頭,多點頭,少搖頭

2024-01-19   富書

原標題:一個家庭最好的模式:常低頭,多點頭,少搖頭

作者:綠蘿(富書作者)

作家吳淡如說過這樣一句話:

「家,是唯一一個不需要理由,也無論你變成什麼樣,都可以接納你的地方。」

家,是我們心的歸屬,是最溫暖的港灣。

在這個世界上,一個有愛的家庭,不僅能讓身體得到依靠,也能讓心靈得到歇息。

家庭的幸福,不在於房子有多大、車子有多豪華,而在於夫妻間的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一個家庭最好的相處模式就是:常低頭、多點頭、少搖頭。

常低頭

作家王文華曾在《回家》中寫道:家,既是溫暖的港灣,也可能是爭吵的源泉。

家人之間的彼此理解與關懷,是家成為能量之源的關鍵;而當每事必爭,不肯退讓時,家便淪為戰場。

心理諮詢師@木子分享過一個令人痛心的案例。

一對夫妻在諮詢過程中,短短十分鐘內因瑣碎事情爆發了20多次爭吵。

從家務分工,到接孩子的次數,探望彼此父母的次數,購買禮物的金額……

雙方越說越激動,完全不願意退讓。

即便木子多次試圖讓他們停止爭吵,而雙方依舊劍拔弩張,沉浸在憤怒的情緒中。

最終,諮詢不得不中斷。

木子感嘆道:「並非誰的生活都糟糕到無法挽救,最糟糕的是兩個最親密的人都像刺蝟,誰也不願意拔掉身上的刺去靠近對方。」

家庭不是戰場,無須分勝負。

學會在適當的時候低頭,相互包容和退讓,是讓家庭關係保持溫暖的秘訣。

在紀錄片《幸福定格》中,李教授與丈夫攜手走過30多年風雨,是很多人眼中的模範夫妻。

但他們也有過艱難時刻,孩子年幼、父母生病、工作困境……那段時間,兩人常常為瑣事爭吵。

在一次激烈爭吵中,李教授的丈夫失控地摔了一個凳子。

李教授震驚之餘,沒有選擇與丈夫硬碰硬,而是輕聲問道:「你剛剛那0.1秒的憤怒和失控,並不是在對我生氣,只是在尋求我的幫助,對嗎?」

這番話如同一縷清風,瞬間化解了丈夫的怒火。

事後,李教授告訴丈夫:「每個人都會有失控的時刻,這次我讓著你,下次你讓著我,我們互相理解和包容。」

經營家庭的秘訣,也許就是在瑣碎的日常中學會低頭的智慧。

著名投資家芒格經歷過兩段婚姻。

在第一段婚姻中,由於雙方爭吵不休、互不相讓,最終只能以離婚收場。

而在第二段婚姻里,他和妻子南希彼此包容、相互退讓,生活得和諧美滿。

當夫妻之間的相處模式發生改變時,家庭的幸福指數也隨之提升。

老舍有一句話說得好:婚姻是門妥協的藝術。

妥協意味著為愛情而低頭、因珍惜而讓步。

減少面紅耳赤的爭吵,多一些包容和體諒,才能讓家庭這艘小船,在風雨中穩健前行。

《格言聯璧》中有言:「遇事低頭,不是認輸,而是一種智慧,一種修養,是懂得尊重別人。」

夫妻之間低頭是為了更好地擁抱,一個懂得低頭的人,不是怯懦,而是珍惜;不是放棄,而是懂得收斂自己的鋒芒。

多點頭

聽過這樣一句話:

「家,不僅僅是一個地方,更是一種情感的寄託。家庭的和諧,源於每個成員間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一個家庭不是靠某一個人支撐,而是需要每一個人的付出和努力。

李雪琴在綜藝節目《荒野會談》中分享過自己的成長經歷:

她說自己小學的時候非常調皮,班主任經常讓她找家長。

班主任對父親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小樹不修不直溜」。

而李雪琴的父親卻說:「小樹只要不長歪,長點枝丫,是沒有問題的。

這句話讓李雪琴奉為經典金句,在親戚朋友中廣泛流傳。

在她心裡一直覺得自己從小就得到父母所有的尊重,因此始終心懷感激。

還有一件讓李雪琴印象深刻的事情:

高中的時候,班主任曾經讓李雪琴的媽媽查看一下她的手機。

媽媽拿起李雪琴手機的那一刻,非常內疚,她說:

「當我打開你的手機的時候,我就有了負罪感,我保證一條信息都沒有看,就關掉了,但是我向你鄭重地道歉,我不應該這樣做。」

李雪琴說:「這樣的家庭給我的感覺就是,我是這樣幸福,他們如此尊重我,我有什麼資格不努力。」

父母與孩子之間,就像一個蹺蹺板,總會有一方處於一個更低的位置。

父母降低姿態,則會把孩子托舉得更高。

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家庭中親子關係和夫妻關係一樣,是第一位的。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尊重,是孩子最好的示範。

夫妻之間多點頭,是認可和欣賞;父母對孩子多點頭,是信任和支持。

父母尊重孩子,孩子才會尊重父母,這樣的家庭關係,才會讓孩子感受到安全感和幸福感。

少搖頭

在知乎上,有一個話題很火:「夫妻關係差,是怎樣毀了一個家?」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讓我印象深刻:

「所謂的家和萬事興,都是有跡可循的。夫妻之間互相體諒,互相理解,才能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

的確,婚姻不僅僅關係到兩個人,也關係到兩個家庭。

家庭不睦,就會雞飛狗跳;家庭和諧,就會充滿歡聲笑語。

而這種幸福的氣氛,需要兩個人共同經營,互相包容和體諒。

朋友找我傾訴了她的家庭矛盾:

她最近經常和老公吵架,吵架後總感覺心裡不舒服,晚上失眠,白天沒精神。

夫妻二人經常因為小事發生矛盾,彼此之間相處越來越不愉快。

夫妻倆對對方的要求都很高,總覺得對方做的事情達不到自己的要求。

比如:夫妻二人計劃出遊,卻經常因為選擇旅遊景點無法達成一致,不歡而散。

對於孩子教育問題上,二人也常常因為教育方式的不同,發生矛盾:

丈夫覺得孩子還小,不著急上各種補習班,而她卻總怕孩子不提前補習,會輸在起跑線上。

因此,二人對孩子提出諸多的要求,一旦孩子做得不好,夫妻二人就會大聲指責、訓斥孩子。

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是錯的,越來越唯唯諾諾,性格越來越內向。

漸漸地,兩個人的矛盾越來越多,甚至出現了感情危機。

這種遇事彼此意見不統一,導致矛盾升級的行為,在很多家庭中屢見不鮮。

然而,肆無忌憚地惡語相向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使夫妻關係惡化。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也有自己的底線。

我們經常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如果你總是試圖讓別人遷就自己,那麼最終只能得到對方的反抗。

婚姻中,只有彼此尊重,相互體諒,才能讓生活過得更幸福。

作家蔣勛在《孤獨六講》中說:

「夫妻是一種緣分,能在一起是一種福氣。能相伴一生是一種幸運,能相守一世是一種幸福。」

學會換位思考,放下固執,少搖頭,多點頭,才是通往和諧生活的秘訣。

學會把最好的情緒留給最親的人,才能讓家庭充滿愛意和溫暖。

在家庭中,難免會有磕磕碰碰、矛盾糾紛,但如果總是斤斤計較、大動干戈,就會讓家庭變得千瘡百孔。

詩人梅恩說:「要想建立愛的家庭,必須先有愛家的思想。」

家,是講愛的地方,而不是戰場或棋盤,不需要爭高低論勝敗,也不需要小心翼翼,處處提防。

一個家庭真正的幸福,不在於物質的富足,而在於情感的豐盈。

常低頭,是對家人的尊重與謙遜;

多點頭,是對家人的理解與支持;

少搖頭,是對家人的信任與寬容。

家,不只是一個地方,而是一種情感的寄託,更是我們內心的歸屬感和安全感的源泉。

把最好的情緒,最多的真心,留給最親的人。

作者簡介:綠蘿,富書作者,一個人‬要想成功,不被阻撓,不被誘惑,這就是屏蔽力,第4本書已出版,圖書《屏蔽力》正在熱銷中,你的生活,需要屏蔽力,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