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妍
出品:全球財說
在別人追逐風口的時候,羅老闆追趕的是「風吹草動」。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趣店在信貸業務失利後,先後涉足了汽車、K12教育、社交平台、家政、奢侈品電商等領域,上演「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奇葩操作。
每一次創業,羅老闆都是元氣滿滿的出發,但卻均以失敗落寞收場。懸立在趣店與成功之間,似乎是「校園貸發家史」這座巨山。
2017年初登紐交所時,趣店也曾風光無限過,市值一度沖至百億美元。羅敏為向投資者表出決心,甚至放話:「自2018年1月1日起,在趣店集團市值達到1000億美元前,自己不再從公司領取薪水和獎金。」
只是,投資者沒有等到節節攀升的股價,趣店就陷入「校園貸」的輿論醜聞,股價一瀉千里。
截至2023年7月3日,趣店美股收於2.03美元,相較於2017年初登紐交所35.45美元的歷史最高價,四年時間趣店股價下跌超9成,如今市值僅剩4.6億美元。
隨著網際網路貸款監管收緊,趣店在近幾年持續收縮主營信貸業務。但在這種策略下,趣店營收規模自2020年起已連續三年負增長,由2019年88.6億元降至2022年6.29億元,復合增長率為-58.59%。
喪失主業的趣店開始尋找新的業務線,這幾年試水的領域,包括汽車分期項目「大白汽車」、在線教育項目「趣學習」、奢侈品電商項目「萬里目」、高端家政項目「唯譜家」、預製菜等等,無一成功。
在這一過程中,羅老闆表現出一種天然的「鈍感力」,即便反覆被拉出來鞭撻,依舊每次創業都要高調復出,生怕眾人忘記他的存在。
2022年7月,羅敏拋擲上億營銷費用殺進預製菜賽道,怒刷存在感引起眾人反感,被質疑又是一場掛著羊皮賣狗肉的放貸項目。最終,預製菜項目沒有搞起來,以裁員、終止供應商合作、清庫存等一系列舉措宣告「創業失敗」,羅老闆也在此起彼伏的討伐聲中沒了身影,再次選擇「隱身」。
預製菜風波後,趣店首先選擇「去羅敏化」,將抖音帳號中羅敏相關信息全部刪除,羅敏的個人微博也全部清空。似乎這一次自負的羅老闆真正意識到,個人口碑對企業的影響效應之大。接下來,趣店做得便是徹底擺脫「萬惡之源」的信貸相關業務。
2022年財報中趣店表示,已在2022年9月停止新的信貸提供,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貸款帳面業務無未償貸款餘額。
根據企查查顯示,趣店集團旗下「趣分期」信貸業務的主體公司「趣分期(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於2022年10月註銷。2023年一季度,趣店信貸業務的相關收入已減少至零。
羅敏曾在採訪中表示:「凡是過期不還的,我們這裡就是壞帳,我們的壞帳,一律不會催促他們來還錢。電話都不會給他們打。你不還錢,就算了,當做福利送你了。」
只是,羅敏從來都不是慈善家。
此前,趣店曾放出所謂「不催收」的消息,但這更像羅敏放出的煙霧彈。過往多年的放貸歷史,讓羅敏漸漸失信於消費者,陷入「塔西佗陷阱」。
果然,2022年財報顯示,2019年-2021年趣店催收回款金額分別為1.97億元、3.11億元、2.45億元,這裡面包括逾期90天以上的本金及罰息。
同樣的,趣店在註銷「趣分期」後,也沒有將此前的欠款一筆勾銷,而是以低價向外售出了過往存量的金融壞帳債權。2022年12月,將價值44.87億元的債權轉讓至重慶富城資產。
表面上趣店似乎抹凈了曾經做金融的痕跡,但也不過是將爛攤子打包出售給新的債權方,借款人依舊在泥潭中苦苦掙扎。
對此有業內人士也表達疑慮:「趣店的這些歷史爛帳該怎麼處理?難道將債權轉讓出去後,趣店和羅敏就不用為這爛攤子負責了嗎?」
《全球財說》在黑貓投訴中發現,趣店將債權轉讓給重慶富城資產後,因催債平台良莠不齊,沒有完善的還款渠道,借款人被起訴後聯繫不到起訴方。不知道主動找上門的人是不是騙子,也不知道能還錢給誰,還錢後也不確定會不會再次被追債,能不能消除徵信影響?
不少借款者投訴,目前趣分期APP已下架,所以無法查看訂單、還款記錄,提供不了借款合同,甚至出現還款後無法銷帳、影響徵信的情況。同時,暴力催債多有發生。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
四十億的債權,可想而知背後是多麼龐大的借款群體,卻因趣店剝離業務,集體面臨「還款無門」的窘境,個人權益及財產安全均無法得到保證。即便是「無心之舉」,這也將成為羅敏恥辱柱上被刻下的又一重筆。
世界的不公平就在於,在數以十萬計的借款者正被還款折磨時,沒了信貸業務後的趣店卻依舊過得滋潤。
憑藉帳上50億的現金,靠著利息、投資收益以及金融衍生工具收益,在2023年一季度還錄得4.14億元凈利潤,約為其同期營收的19倍。截至2023年3月31日,趣店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50.01億元和限制現金5650萬元。
如果日子就這麼過也不是不行。但此前已數次收到退市警告的趣店,如今主營業務停擺後,市場難免對其發展能力產生質疑,股價逐漸失去吸引力,股東難以獲得回報。
有業內人士分析,趣店凈資產比較充裕,因此股價長期橫盤。趣店過往的多次業務轉型嘗試均告失敗,後續在轉型選擇上需要慎重,未來主要還是要看是否能找到合適的主營業務方向。
當然,愛創業的羅老闆已經開啟新一輪的逐夢計劃,只是這一次「割韭菜」的場地換到了海外市場。
2023年年初,網上流傳出一份趣店在港管培生招聘信息。根據招聘信息中業務板塊介紹,趣店在澳大利亞和歐美地區發展Fast Horse快遞業務以及FreshExpress生鮮電商業務,並且給出了50萬-200萬的高額年薪。
其實早在2022年年末,趣店就曾發布過英語運營崗位人才的招聘信息,具體工作內容負責管理澳洲及其他海外地區物流司機的培訓、監督及日常溝通等工作。彼時就有人推測趣店是瞄準了海外物流賽道。
圖片來源:BOSS
《全球財說》在翻看某社交平台時看到有用戶表示,趣店似乎要做海外末端物流(快遞、外賣)業務,已有獵頭拋出橄欖枝。不過,鑒於此前趣店的發家史,該用戶表示並不考慮入職。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羅敏的故事還在繼續。「抽筋換髓」後的趣店,真能與曾經的自己完全割裂,重新出發麼?未來迎接它的是嶄新的篇章,還是又一輪有去無回的衝鋒?我們靜觀其變。
敬告讀者:本文基於公開資料信息或受訪者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全球財說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