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孩子以後「有出息」,以下不良習慣要杜絕,家長認真讀一讀

2023-08-03     IF枕邊育兒

原標題:想要孩子以後「有出息」,以下不良習慣要杜絕,家長認真讀一讀

泰曼·詹森作為美國知名教育家,提出了眾多倍受父母們推崇的觀點。其中,那句「只有成功的家教才能培養出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只會造就出失敗的孩子」更是流傳甚廣。而每一年的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也都說明了,若想孩子成為優秀的人,家長給予的教育起到關鍵性作用

曉玲一直是朋友圈子裡有名的「嘴上沒把門」,說得好聽點叫直話直說,對於一些受不了的人則覺得她情商低傷了別人的尊嚴不自知。或許是大家的包容,讓她沒有意識到這有什麼不對,直到4歲的兒子牛牛在幼兒園的家長會上,沖她大吼:「我最討厭媽媽!媽媽要是啞巴就好了!」

從牛牛2歲半進入幼兒園開始,每次曉玲去接他時,總是直接跟其他小朋友的家長們說起他在家裡的一些糗事。如尿床、不願意洗澡、做事拖拉等,大家被逗笑的時候,牛牛總是低著頭、紅著臉

而且,因為不願意洗澡的事情,牛牛還被其他小朋友取了「髒髒牛」的外號。為此,孩子不止一次跟曉玲說「媽媽,你別再說我的事情了」。但她覺得小孩子有些糗事多可愛,大家喜歡他才會起如此搞笑的外號,因而她並沒有把兒子的抗議當一回事

然而,此次參加家長會,當曉玲又一次與幾個家長一起聊起兒子最近吃得很多長胖不少的事情,有2、3個小朋友調侃牛牛「不只是髒髒牛,還是胖胖牛」時,他終於忍不住大哭,並大聲說出了「希望媽媽是啞巴」的話來。而聽到孩子的這番話,曉玲感到震驚之餘,似乎開始意識到自己傷了孩子這麼深!

哪些常見的教育屬於不良家庭教育?

知名心理學專家李玫瑾說過:「孩子的言行出自於家庭,而他的根在父母。」而無數專家們也都提出,成年人出現的許多心理問題主要源自童年時期,且引起孩子產生負面心理或是品行不良等現象,不良家庭教育主要原因

不良習慣一:看似給予自由,實則漠不關心

近年,「遺棄式教育」受到一些家長的追捧。這種高呼「給孩子完全自由」,繼而做起「甩手掌柜」,讓孩子自己學習不管是否專心能否理解內容。又或是忙於工作不與孩子進行交流,讓他獨自面對各種煩惱,還聲稱「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

不得不說,這種看似給予孩子高度自由,實則已經屬於漠不關心的教育方式,不僅讓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愛意內心缺乏安全感。而且沒有得到父母耐心教導無法解決諸多難題不斷地失敗自我否定之下,孩子變得內向、自卑、怯懦

不良習慣二:簡單粗暴,只追求表面結果

「棍棒之下出孝子」、實在不懂如何教育只能武力解決等觀念影響,導致不少家長教育孩子或是面對孩子吵鬧時,直接選擇責罵打屁股、扇耳光使用工具毆打等。

尤其是看到孩子迫於家長的權威武力,只能服從安排效果立竿見影,讓許多家長都偏愛使用這種簡單粗暴,只能達到表面結果的教育方式

最終只是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身心受創,同時變得遇事只懂得暴力解決,進而養成暴躁易怒的性格。且根據心理學研究來看,孩子將有超過50%的可能會延續這個不良的教育方法,繼續影響下一代

不良習慣三:不顧場合對孩子評頭論足

為了活躍氣氛或真心覺得自家孩子可愛,在外人親戚好友面前直接提起他平日裡的種種糗事。同時,為了體現自謙的作風,在外人面前不斷貶低自家孩子

如「他腦子很笨」、「他哪裡能比得上你家孩子」、「我兒子都這麼大了還尿床」等,這些或調侃否定的話語,將嚴重打擊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一方面怨恨上爆料的父母,另一方面也會對自我認知產生偏差,同樣否定自己,變得十分自卑

不良習慣四:過於溺愛,盲目維護孩子

事事包辦,哪怕只是整理自己的房間或是書包不會給孩子動手的機會,這也是不少自理能力幾乎為零「巨嬰」出現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會令孩子變得只會依賴別人,失去自我

四種家庭教育方式很鼓勵

方式一:言傳身教,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法國道德家約瑟夫·儒貝爾說過:「對孩子而言,範例比批評更重要。」

父母作為孩子最重要也是第一任老師家庭亦是最重要的一堂課樹立正面、良好形象言傳身教就是最生動、深刻、有效的教學

做好情緒管理傳遞積極、正確的價值觀各種優良的生活習慣,同時還要示範高情商的人際交往等。總之,家長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首先就要做到。

方式二:給予足夠的鼓勵與肯定

根據心理學研究可知,足夠的鼓勵與肯定可以讓孩子的智力、情商更高。這也是眾多教育家們一直建議家長多鼓勵、表揚孩子,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擁有足夠的勇氣面對一切難題。就如谷田雅春所說:「若想培養好孩子表揚、肯定孩子的優點前提。」

當然,家長們也要適度、不盲目的表揚孩子,如5歲的孩子能自己吃飯乃是常事,此時的表揚便沒有力度。所以,家長最好能表揚具體行為,且不要忽略表揚孩子完成的過程

方式三:注意立規矩,培養孩子自律能力

都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只有讓孩子在6歲前明白什麼可以做什麼堅決不能做,如此一來才能避免犯錯,建立起正確的是非觀。否則,6歲後定性了,再教育的難度不可想像

同時,注重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可以更好地實現自我約束提升主動性。並且在此過程中,明白自己的責任培養責任心。而這些都是孩子成長未來不可缺少的品質。

方式四:尊重孩子的同時,也要做好管束

人與人和平相處,自然少不了彼此尊重。而親子之間的相處亦是如此,家長必須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及自由,既能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也能讓孩子學會自尊的同時也要尊重他人

Tips:因為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需要家長適當的管束引導不可過於放縱不管,以免孩子誤入歧途

枕邊育兒寄語:

俞敏洪認為:「真正教育的根本其實是家庭教育。」而眾多教育家、心理學家們也一直提醒家長們一定要做好家庭教育。相信為了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家長們也會督促自己成為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引路人、傾聽者以及「吹哨人」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75680c2c5a1987f42e77472802a2e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