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授權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王彩娜
寒冬時節,氣溫驟降,新疆各地重大項目現場,一股股建設熱潮卻在持續升溫。
10月,合盛矽業股份有限公司在烏魯木齊甘泉堡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區)投資的光伏一體化全產業鏈全線貫通;11月,全國最大天然氣制乙二醇示範項目——中昆新材料2X60萬噸/年天然氣制乙二醇項目投產;12月,在哈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部循環經濟產業園,清電矽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年產60吉瓦單晶矽拉棒切片一期10吉瓦工程進行了聯調驗收……
今年以來,新疆「八大產業集群」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有序推進,一批產業鏈重大項目建成投產。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新疆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不含農戶)同比增長12.6%,增速高於全國9.7個百分點,居全國第4位。
日前召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常務會議強調,要聚焦能源裝備、矽光伏、矽化工、氫能、碳基新材料等11個重點領域,突出抓好創新引領、補鏈強鏈、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等,引導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由聚集發展向集群發展轉變,加快構建具有新疆特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大力培育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產業是支撐經濟發展的核心和基石,打造新疆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推動新疆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實現新疆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首席顧問,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兵團原副秘書長劉以雷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劉以雷坦言,當前推動新疆高質量發展還面臨著不少矛盾和問題,比如,鞏固經濟發展向好勢頭難度高;發展的生態環境硬性約束增強;新舊動能轉換更加困難;供給要素空間分布不合理;創新發展和人才集聚動力不足等。
「既要看到由於其自然條件所導致的長期性問題,也要深刻認識到思想理念、體制機制、營商環境、數字化應用以及企業家是新疆高質量發展的積極變量。」劉以雷認為,構建新疆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能否取得實效,關鍵是摒棄一些落後的思想意識、陳舊思維、模糊認識,牢牢把握髮展機遇和政策窗口期,圍繞「八大產業集群」,立足地區實際,積極爭取更多政策、資金和項目支持,為新疆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持續活力。
劉以雷建議,以深化改革為重點,健全新疆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在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框架內,圍繞培育發展「八大產業集群」,加快構建「1+8+N」的產業集群制度體系,研究制定自治區培育發展特色優勢產業集群的配套改革,強化產業鏈高質量布局,聚焦「鏈主」帶動全產業鏈發展,同時出台相關扶持配套政策,為發展壯大產業集群提供具體工作指南和實現路徑。
新近設立的新疆自貿試驗區,是黨中央、國務院賦予新疆的又一重大使命,是新疆服務國家開放發展戰略的重大平台,也是新疆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的重大機遇。劉以雷建議,聚焦「八大產業集群」,承接中東部先進裝備製造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做大做強傳統優勢產業,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推動全產業鏈創新發展。依託新疆口岸和通道優勢,發揮自貿試驗區制度優勢,立足要素稟賦和產業結構的差異性,以區域供應鏈或價值鏈為載體將「一帶一路」合作拓展至更深更細的領域,實現與沿線國家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共建,利用國內國際資源助力構建新疆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促進新疆經濟高質量發展。
本公眾號版權歸中國經濟時報所有。如轉載或引用本文內容須經許可,並註明轉自中國經濟時報。
熱點連結
2023年終特稿丨內生性增長明顯 2023年中國經濟將實現5%以上增速
關注丨協同發展 廣東五大都市圈期待多引擎效應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解讀丨守住耕地命根子
專訪丨李燕:製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對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有關鍵支撐作用
總 監 制丨王輝
監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劉衛民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陳姝含
【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 http://www.c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