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作家方曉莉)
(備註:古典詩詞愛好者,網文作家兼編劇,曾發表過古典詩詞賞析文章,也參與過傳統文化書目方面的內容編寫。)
有人問我,為什麼喜歡向「@詩道駿言」博士學習詩詞?因為我認為我學到的不僅僅是詩詞,也是一種人生格局!其中體現出高深的的人文境界!
詩道駿言博士時有精闢之語,而每日文章或者微頭條,都令我感到警醒。並且其境界令我參悟。
如果說「@文史隨筆」(余大中)老師的作品隨時可以讓我感受到「心能轉境」之作用,頓時接受到道德的薰陶與教化,而詩道駿言博士的詩文,可瞬間讓我在人文領略上,提升一個境界:是不是很玄妙?無論道德或者文章,它背後深藏的一定是高深的人文修養,以及非常高雅的知識情趣。
所以我注重道德與人生境界,又怎麼不可能像這類善知識們學習呢!
所以也許這是我在詩詞上,此前沒有更進一步的專攻或者境界提升之故:當然隨著人文修養提高,整個人詩詞境界也會隨之提高,但我還沒有真正致力於詩詞,去體會更加高深廣博的詩詞境界。
所以如果說什麼叫絕句?我此前的體會,可能比一些「穿鑿附會」之人要淺顯得多,但是我內心的一種心得體會。
所謂絕句,何謂絕句?——————我認為絕句表達人非常之情感,體現其高超之韻律,此所謂絕句。絕句的艱難在於絕處逢生,絕句的奧妙也在於無盡的玄道。
所以愈是平凡當中見神奇,而見其真正本色!
所以絕句是否需要遵循某些人認為的韻律?我覺得第一所謂的韻律,可能不是你認為的韻律;第二,韻格所在,在於人格所在。一個人心中的韻律,也是道德韻律。而對於詩詞韻律的發展,很多人「墨守成規」,甚至「詰屈聱牙」,都可以想見,無論牽強附會還是穿鑿附會甚至毫無高雅之處的詛咒罵人,恐怕都不見得是詩詞正道,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意趣所在,但一旦偏離了詩詞正道,恐怕就難以令人真正到詩詞的喜悅所在。
所謂律絕,是從音律上,音樂上的美感,而自成天韻的一種享受,它超越了普通的格律,也不是現有的一些格律可以去理會的,而歷史上很多所謂不符合格律的作品,恰恰符合這類心韻,可是我不是詩詞專業的學生,因而沒有足夠自信,在從詩道駿言博士縱橫捭闔的詩詞見解中,我看到了更多專業分析,為我國有這樣的詩詞高手,而感到十分驚喜!
而詩道駿言博士的詩詞,看起來好像很平凡,卻處處有真知,第一次看到的時候,我感覺跟古代狀元所寫詩詞,給我的感覺是一樣的,而且不是凡人所為了。
(這個我覺得別人是否能夠看出不重要,但是往往很多時候,比較之下,會有深切的體會。
這是一種人中龍鳳的感覺,而到了後面詩道駿言博士的詩詞,又呈現出了脫俗的狀態,比之前的狀元麒麟之作,更顯高深……再後面而感悟民生之態,對世間人各種包容,又令我特別感動。
所以真詩人,關心世情,超越自我,也超越普通意義上的詩作,也由此而來。)
至於風絕,這是我個人過去對詩詞上的一種領悟。我曾經的確沒有像如今一樣從詩道駿言博士處進行格律詩詞的專業學習,更多是內心一種感悟,進行創作,所以我很大意義,是認為很多詩人有他們的性格,而風格不同。
所以不同風格的絕句創作,我認為這叫風絕。首先它是絕句,凸顯其不平凡之處。其次它屬於獨特的風格——————那時候我感覺既然我領悟了獨特風格,而每個詩人的風格不同……那麼我的風格在哪裡?我感覺索然無味!
……所以後面我不知道到底該怎麼辦了。
(除了偶爾閒暇寫作,寫首詩,對我來說,更多屬於一種消遣的方式。)
(葉劍英元帥親筆。)
絕句要寫出真感情,真雅知!絕句雅淡天然,而氣韻自成!絕句,它是靈魂的一種表現!只有遵循著真實人格的人,並且賦予一切生命以精華和靈魂所在的人,才能真正感悟其中境界,而將這種境界傳達給他人,而達到傳道、授業、解惑的目的!我內心深感佩服!
所以我也知道為何我學問增長淺慢,也許也在於我還沒有做到詩道駿言博士這樣的「空無」:他在這份境界上的空無,是沒有任何我執存在,他專心致志於進學一路!
就好像第一次我學習他的格律詩詞,那首五律一樣!
當時詩道駿言博士特意說明,其人此詩破格,但我可不在意,要知道,偉人《蝶戀花·答李淑一》也有破格之說!
《蝶戀花·答李淑一》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來源:詩道駿言博士,《葉帥的《攻關》詩,你敢說不是五絕嗎?》)
能夠以「書海」、「劍道」而求真知,做真人之人,又怎能不是令人醒悟文學之道呢?其真理如劍,其知識入海,如此廣博與偉大宏深的境界,實在令人欽佩!
(所以所謂破格,是世俗人的看法,但只要符合人心之雅韻,不但不破格,而且頗為合韻呢!……)
故而,我在律詩上的見解:原本實無律詩的概念,因為我認為人世間一切有韻律,有韻味的內容,何嘗不是律詩之美呢?但巧言善辯,巧言令色之美,是虛偽之美,哪怕形式上認為「合韻」,但令人心中不適,這類所謂的押韻,意義又何在呢?……
從律絕、風絕到境絕,這又哪裡只是詩詞上的感悟,而是真正人生境界上求知、求真的一大進步吧!
而如果我今日沒有見那篇文章,以及想及平日諸多感悟,自詩道駿言博士處學習古典詩詞,也許,我也未能成就此文,而想到我原先是如何領悟,又如何知道在絕句上,還能有此造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