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若出現了這兩種跡象,往往預示著災禍在前面等你,要小心了

2022-03-20   耀眼生活

原標題:一個人若出現了這兩種跡象,往往預示著災禍在前面等你,要小心了

導語: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人生如禪,但更多的卻是苦禪!皆因,古往今來能參破者鳳毛麟角。故曰,人生的第一要義,其實不是「三千里外封侯」或「富貴滿堂」,而是能懂進退,知厲害,辨災禍。能第一時間發覺問題,並在萌芽狀態下,儘量消減到最小,使其對自己的傷害最少。

想完全消除或不對自己有一點傷害,那是不可能。畢竟萬物有因,互相之間彼此牽扯關聯,不存在所謂的徹底「格式化」。所以才說,一個人若出現了這兩種跡象,往往預示著災禍在前面等你,要小心了。

一、誰在藐視我智商,殺之

公元905年,大唐幾乎走到了盡頭,權臣朱溫虎視帝位,先借彗星出現製造輿論:君臣俱災,宜誅殺以應之。即,大唐要出現大災禍了,應該順應天意,實施殺戮。但殺誰?卻是朱溫說了算。

就這樣,對李唐忠心的大臣,或是被貶,或是被殺。《資治通鑑》載:縉紳為之一空。即朝堂里的官員,幾乎都沒了。朱溫得意了,如今一切盡在掌握中,可很快朱溫就又似乎發現了問題。

這天,朱溫帶著屬下、幕僚等一彪人遊玩。前面是一棵大柳樹,朱溫經常坐在樹下休息,跟屬下等吹牛、聊天,說八卦,這次也是如此。

朱溫坐下後,沒說幾句呢,就突然回頭瞅著大柳樹開了口:「這大柳樹,是多好的木質,又這麼粗壯高大,能伐倒做車軸就好了。」

許多屬下都莫名其妙,不知朱溫啥意思。但其中的兩位卻鼓掌高叫:「老大英明,你說得太對了,慧眼識才啊,就應該用它做車軸。」

朱溫臉上是似笑非笑的模樣,猛然一聲大喝:「你倆是在侮辱我智商嗎?連三歲孩童都懂,車軸要用榆樹來做,哪有用柳樹的?來人,拉走,給我砍了!」

分析:朱溫的這件事,其實就是趙高「指鹿為馬」的逆向操作。不同點僅僅在於,趙高是想操控秦朝的朝政,因為他是缺了零件的宦官,當不了皇上。而朱溫不存在趙高的問題,是全須全尾的一個大男人,一心要推倒大唐,他自己當皇上。

明白了朱溫和趙高的不同,也就能理解為何同為拍馬屁,拍趙高馬屁的人都有甜頭可吃,而拍朱溫馬屁的人卻掉了腦袋。所謂「王莽謙恭未篡時」,朱溫無非是強調了一把,自己的英明神武罷了。

故而,首先要明白的是:拍馬屁是種純技術活,一個能拍好馬屁的人,其智商,情商必是雙高,哪怕我們再鄙視這種人,也千萬別小視。這就引出了,一個人災禍發生前的第一個跡象,那就是:喜歡隨聲附和。

比如,今兒有人對你說,某某真不是東西,他做了什麼事,你看是不是太討厭?倘若此刻,你隨聲附和了,哪怕僅僅是想儘快擺脫這個人,對不起,災禍說不定就在前面等你了。須知,一個敢背後嚼舌根,亂傳壞話的人,多半是包藏禍心之輩!

所以,無論出於何種考慮,也千萬別隨聲附和,此刻的沉默,才是護身符。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沉默是金。

二、誰在背後坑我?別問了,是你自己

戰國七雄時期開啟後,魏國是第一個稱霸的。因為吳起輔佐魏侯,率先實施了變法。隨著吳起的成功,權勢越來越大,魏相公孫痤就座不住了,擔心吳起取代自己相國寶座。

這一切被他手下的一位幕僚看在眼裡,這天他對公孫痤說:「老大,你擔心啥我知道,想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然後趴在公孫痤耳邊說出了計謀。

第一步,讓公孫痤去對魏侯說:魏國廟小,恐怕容不下吳起這尊大神,不如招吳起當魏國的駙馬,把公主嫁給他。

第二步,公孫痤宴請吳起,由於公孫痤也是魏國駙馬身份,便對吳起現身說法,把當駙馬的羞辱等誇大說出,讓吳起明白,公主刁蠻強橫,娶不得。

公孫痤依計而行,兩步走完後,果然吳起抗拒魏侯賜婚,說啥也不當駙馬。這一下子,魏侯自然想起了公孫痤的話,看來果然魏國廟小,容不下吳起這尊大神。於是魏侯動了殺心。

吳起很快也意識到此事不簡單,自己中套了,卻有口難辯。為了保命,連夜逃到了楚國。公孫痤完勝!

分析:吳起是典型的「獨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的事例。虧得他聰明連夜逃跑了,不然真就掉了腦袋。那麼此事發生的根由在哪裡?是公孫痤擔心吳起太過強勢,奪了自己的相國。所以,站在吳起方面,就能得出這樣一條結論:功成身退,天之道!(出自《道德經》)

當一個人的功勞過大時,也就意味著災禍醞釀的差不多了。民間有言:大恩養仇人。也是這個道理!所以第二個災禍來臨前的跡象就是:功成不退。對於民間百姓來言,就是:只有給予不知索取。

索取,不是因我們缺少,而是通過這種方式,讓受恩人有個回饋渠道,或懂得任何事,都需有代價,這個最樸素的人生道理。

結語: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因果循環,其實因就是果,果就是因,關鍵在於我們能否懂得人心。所謂人心向善也好,人心從惡也罷,往往是角度不同,就猶如人生災禍,大多是可以避免的,卻只因未懂得人心的善變,而導致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