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輩子,要想活得明白,要猜透別人的心思不難,難是悟透自己

2020-02-13     一道一世界



人生在世,要猜透別人的心思不難,難的是悟透自己。


所謂悟透自己,就是正確地認識自己。


古希臘智者在神廟門上,留下了這樣的一句警訓:「人啊,得深刻認識你自己!」



人活一輩子,要想活得明白,就要先悟透自己。


只有悟透自己,你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該做的是什麼。


悟計較


人的很多煩惱,都因計較而起。


計較得失、計較對錯,計較久了,就丟了快樂,多了憂愁。


其實很多事,我們都無需去計較,隨著時間流逝,內心自然會釋然。


就像海明威說的:「只要你不計較得失的話,人生還有什麼不能想辦法克服的?」


是的,不計較,才能不為瑣事煩惱,才能更好做自己的事。

不計較,是一種格局,更是為人處世的哲學之道。


西漢末年,王莽篡權,百姓民不聊生。


劉秀起兵,大敗王莽。


攻入邯鄲後,他手下的士兵從前朝的奏摺里,發現了很多奉承王莽、指斥劉秀的奏摺。


於是手下立刻向劉秀報告,並勸道:「這些人竟敢指責您,一定要好好懲罰他們。」


聽到這個消息後,劉秀當場將所有人都召集起來。


見此場景,那些官員一個個都戰戰兢兢。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劉秀竟當著所有官員的面,一把火將那些奏摺全燒了。


他說:「我沒有看過這些奏摺,也永遠不會翻開,你們可以安心了。」


他知道,如果在這些事情上計較,就會打亂現在和諧的氣氛,也會分散自己的精力,不利於鞏固自己的基業,更會得不償失。


所以,他選擇不去計較,安撫群臣,儲蓄精力治國,實現國泰民安。



計較,會讓人身心俱疲。


無論是面對別人的過錯,還是面對自己的得失,你若不去計較,它便不會傷害你。


正如豐子愷說的:

「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


既然沒有凈土,不如靜心。


既然沒有如願,不如釋然。」


人生短暫,計較太多只會傷害自己,十病九氣,何必為難自己。


大智者必謙和,大善者必寬容。


不計較的人生,才是最舒服的。


悟脾氣


行走在人世間,即使生活再累,也不可向他人隨意發泄脾氣。


畫家陳丹青曾說:

「我幾乎從來不生氣,因為我認為沒必要,有問題就去解決,不要讓別人的錯誤影響自己。」


生氣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讓結果更加糟糕。


所以,與其去生氣,不如冷靜下來處理問題。

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老和尚養了一盆蘭花,他對蘭花呵護有加。


蘭花在老和尚的悉心照料下,長得非常好。


老和尚要外出會友幾天,便把這盆花託付給小和尚,請他幫忙照看。


小和尚很負責,用心照料著蘭花。


有一天,小和尚給蘭花澆過水後放在窗台上,然後出門忙其他事情了。


不料,天降暴雨,狂風把蘭花打翻砸壞了。



小和尚趕回來,看到一地的殘枝敗葉,十分自責,更害怕師父責怪他。


老和尚回來後,小和尚向他講述了蘭花的事情,並準備接受他的責怪。


可老和尚什麼也沒說。


小和尚感到很意外,那畢竟是師父最心愛的蘭花。


老和尚淡淡一笑,說道:「我養蘭花,不是為了生氣的。」


這樣簡單的一句話,卻道出了人生的真理。


是的,我們工作、生活都不是為了生氣的。


生氣,不僅沒有意義的,還會讓事情變得更加複雜。


生氣,情緒上頭,你會發現越做越錯;不生氣,冷卻情緒,你會發現越做越順。


一個人只有控制得住脾氣,才能控制自己的人生。


與人衝突時,讓一讓;憤怒不滿時,靜一靜。


威·赫茲里特說:「好脾氣是人生的一筆財富。」


人活著就是一種心情,不生氣,是對他人的寬容,更是對自己的解脫!


悟獨處


叔本華說:「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他自己。」


獨處,讓人有時間思考自己。


獨處不是孤獨,而是一種選擇。


如果說孤獨是一個人的寂寞,那獨處就是一個人的清歡。


雖然不熱鬧,但卻充滿智慧。


縱使你再忙,也要許給自己這樣一份清寧



有一個年輕人,人稱「交際小能手」。


只要有聚會、飯局喊他,他就永遠不會缺席。


其實很多聚會,他都不太願意去的。


但他不會拒絕別人,怕傷害彼此的感情,所以每次都得硬著頭皮去應約。


這導致他每個月的工資都花費在吃喝上,生活過得十分拮据。


直到有一次,他生病住院了,便發了一條朋友圈。


平常飯局、酒桌上的朋友,都不見蹤影。


反倒是平常很少聯繫的朋友,會關心和探望他。



他才意識到,之前花費金錢、時間維持的社交,都是無意義的。


出院後的他,拒絕了所有無意義的飯局,選擇了獨處,把時間留給自己。


在這期間,他學習了更多技能,工作越來越順,結交了真正的朋友,生活也越來越好。


午堂登紀雄說:

「獨處,是我們認識自己最好的機會。你從熱鬧中失去的,會在孤獨中找回來。」


在獨處的時間裡,你可以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


不念過往,不畏將來。


只要你守得住寂寞,耐得住繁華,終有一天,所有美好都會與你相遇。


有句話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一個人,能了解別人,是聰明,但是能夠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悟透自己,把握自己,才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7-5PHAB3uTiws8K5S2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