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肉再有營養,孕媽也需注意「七不吃」,以免不補反傷胎

2023-05-01     樊村聊教育

原標題:魚肉再有營養,孕媽也需注意「七不吃」,以免不補反傷胎

文|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如今魚已經是大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食物了,它容易烹飪、肉質鮮嫩、很是美味,最重要的是,營養還非常豐富。

有小孩和孕婦的家庭,更喜歡烹飪魚類食物,幫助他們補充各種營養元素,特別是幫小朋友和胎兒補腦。

魚肉對孕婦而言,有不可替代的好處幫助補腦

魚肉與其他肉類相比,多了許多脂肪酸,其中最讓人感興趣的就是DHA,它是腦神經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幫助孩子促進腦細胞和視力的發育。

孕媽多食用魚肉,可以幫助胎兒大腦發育得更好。

緩解心情

魚肉中其他特有的脂肪酸,可以幫助大腦提升多巴胺和血清胺,使人的心情變好,孕期情緒不佳,有抑鬱傾向的孕媽,多吃魚肉說不定能緩解自己的情緒。

脂肪含量低,又營養豐富

與其他肉類相比,魚肉中的脂肪含量很低,但鉀、鈉、鎂、磷等礦物質含量較高,姨媽吃魚肉不僅吃不胖,身體也會更好,對胎兒發育也有益。

但魚肉再好,孕媽也要注意「七不吃」1)不吃重金屬含量高的魚

一些在海中和工業廢水中長大的魚,體內會含有很高的鉛和汞,特別是生活在被污染海水附近、體型較大並且壽命較長的海魚,身體中的重金屬含量更高。

因此孕媽最好不要吃旗魚以及方頭魚,可以多吃金槍魚、帶魚、鱈魚、三文魚。

2)不吃污染海域的魚

孕媽購買深海魚時最好選購南極或北極地區的,那裡人煙較少,海水質量更好,生長出來的魚也更加健康,營養豐富。

而靠近各國家海岸的魚,被污染的可能性非常大。

3)不吃池塘里的魚

淡水魚對環境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水質好、湖泊大,魚肉更加健康鮮美,營養豐富,這些魚靠著水中的生物也可長大,很少被下激素。

而那些在池塘中喂養長大的魚,都擁擠在一起生活,氧氣不足,難以存活,就需要用藥喂大,很是不健康。

因此,在購買淡水魚的時候,一定要認準它的來源。

4)不吃生魚

很多三文魚其實是不可生吃的,它們體內的寄生蟲比較多,也沒有經過長時間冷凍來殺死寄生蟲,若孕婦吃到肚子裡了,對自己和胎兒的危害很大。

一些深海魚不能生吃,那麼淡水魚就更不能吃生的了,在廣東順德地區有吃魚生的習慣,也就是淡水魚刺生。

因此廣東順德地區成為了全國肝吸蟲病的重災區,生活在那個地方的孕媽即使懷孕以前再喜歡吃魚生,懷孕後也不要吃了。

5)不吃油炸魚

高溫會破壞魚中的DHA,還會生成其他有害物質,孕婦吃了不僅不補充營養,反而會傷害胎兒健康。

6)不吃鹹魚

鹹魚中含有大量的鹽分,有的還含有亞硝酸鹽,孕媽在懷孕期間本就血壓較高,全身水腫,再食用過量的鹽分,很有可能引發各種妊娠問題,出現胎兒發育異常、難產的現象。

7)不吃隔夜魚

魚肉雖然可以放置隔夜,但第2天再加熱會破壞其中的一些營養元素,若沒有加熱則而會引起健康問題,因此,孕媽最好每天能吃新鮮烹飪的魚。

如何吃魚讓營養更全面?每周吃1~2次的深海魚

深海魚與淡水魚相比,含有的寄生蟲更少,營養更加豐富,特別是DHA和礦物質的含量是淡水魚的幾倍。

因此,有條件的孕媽每周需吃一兩次的深海魚。

儘量採用蒸和煮的方式烹飪

魚肉中的DHA是怕高溫的,若用爆炒、油炸、燒烤等方式烹飪,則會導致許多營養元素流失,因此用蒸和煮的方式更易補充營養。

只吃魚肉

魚中的營養部分都在魚肉里,並且重金屬含量也是最少的。而魚頭、魚皮以及內臟等部分含有的重金屬較多。

希望每位孕媽都健健康康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6db0edc71946f2d6a140fa8e1f40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