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生活在上海的人們來說,對於毛狗子這種小野獸一定不陌生,它們成群結隊出現在城市街道的綠化帶上,也在小區裡面安家,在街頭巷尾裡面,經常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如果不注意,很有可能就會將其當做普通的流浪狗。
毛狗子是我國民間的叫法,這種小野獸真正的名字叫貉,即「一丘之貉」裡面的貉。相對於國內,貉在日本的知名度很高,動漫裡面會變身的「狸貓」,其原型就是貉,而不是以前人們以為的小浣熊。
通常來說,隨著人類活動區域的擴大,尤其是自工業革命之後,城市化進程加快,大量野生動物的棲息地遭到破壞,總體上會呈現「人進獸退」的趨勢,即野生動物的棲息地不斷縮減。
但是世界上有那麼一些動物,隨著人類城市化進程,它們儼然適應了城市的生活,懂得如何在城市內,人類世界裡求生存。
比如北美的郊狼,在過去一個多世紀裡,將棲息地擴大了40%,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們適應了城市。美國絕大多數的城市裡,都生存有郊狼。與郊狼類似,貉也是少數能適應城市的野生動物之一。
貉長得像浣熊,卻是犬科動物
貉長得跟小浣熊很像,但知名度遠沒有小浣熊高,這就導致許多人會將貉誤認為是小浣熊。
它們眼睛周圍都有黑色毛髮,像是海島的面罩一樣,而且臉上都有向外部生長的毛髮。不過二者之間的親緣關係並不算近,小浣熊屬於浣熊科,而貉卻是一種犬科動物。
區分二者的方式也很簡單,主要看爪子和尾巴,小浣熊的尾巴有環狀斑紋,貉沒有;小浣熊的爪子前後腳有五趾,腳趾常分開,能很好地抓握東西,而貉的爪子則跟狗很像,是典型的犬科動物爪子。
貉的體型小,成年之後雄性也只有6.5千克左右,雌性略小於雄性。它的四肢較短,身形像一隻肥胖的狐狸,所以看上去比較矮胖,不像其他犬科動物那般擁有高挑的身材。
貉被認為是犬科里非常古老的物種,相對於現代犬科動物來說,它更接近於犬科祖先。
貉的適應能力很強,喜歡棲身在丘陵、平原及部分山區裡面,是原產於東亞地區的一種動物。近二十幾年來,被人們觀察到有向城市擴散的趨勢。
上海的貉高達5000隻,儼然成了城市新居民
在上海的街頭巷尾,貉變得越來越常見,根據復旦大學研究團隊的調查顯示,上海已經超過150個社區確認了有貉出沒,整個上海貉的數量,估計有5000隻。
跟北美的郊狼一樣,貉也不是城市的原住民,而是「闖入者」。早在2005年的時候,人們就已經在上海發現有貉的存在了,當時的新聞媒體,還一度用「一種奇怪的動物」來形容它們。
而今幾乎沒有人會覺得貉奇怪了,因為它變得越來越常見,人們甚至已經見怪不怪了。
為什麼貉會在上海定居,這可能與上海的城市環境有關。根據資料顯示,在2020年底,上海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已高達40%,還有數量較多的城市公園、濕地等為野生動物的棲身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優良的適宜的棲息地,會將周圍的野生動物源源不斷地吸引過來,而貉就是其中的先行者和佼佼者。
生活在上海的貉,經過多年的摸索,已經適應了城市的生活,它們懂得在哪找到食物,也懂得在哪築窩更隱蔽。
它們會在景觀池裡抓魚吃,追著路人討要食物
之所以會是貉這種動物,率先進入城市生活,恐怕與它們自身的特性有關。貉是一種適應能力很強的動物,食性較雜,幾乎能吃任何可以吃的東西。
尤其是它們跟狗一樣,也進化出了消化澱粉的能力,這使得貉在一眾野生動物裡面,獲得了巨大的優勢,占盡了先機。
而城市裡面的廚餘垃圾,最不缺的就是各種澱粉類食物。所以你會發現,城市裡面的貉,就像是流浪狗一樣,不仔細區分,還真看不出什麼區別。
除了翻找垃圾獲取食物之外,貉作為一種捕食者,也會主動捕獵。
城市裡面的老鼠、流浪貓等,就是貉的獵物,另外,人們也觀察到貉會在景觀池裡抓魚吃。比如在上海松江小區,人們就多次看到池塘邊的貉,下水捕食鯽魚。
從外形上看,貉的模樣比較可愛,起初不少人會將其當作是一種比較特別的流浪狗,對其進行投喂,久而久之,一些貉就變得不那麼怕人,甚至敢尾隨路人討要食物。
歸根結底,貉之所以能在城市紮根,除了它本身的適應能力較強之外,還跟它的性格有關。相對於其他的犬科動物來說,貉的性格比較溫順,不容易攻擊人,自然也就更容易被人類所接納。
不過它畢竟是一種野獸,那麼就有可能會攻擊人,所以建議人們不要主動投喂和接近,畢竟還有攜帶病毒的風險。另外,貉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不得私自捕殺和當成寵物飼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6b5a3a421dbd4b87424656cb7f0c6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