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龍頭股冰火兩重天:「玻尿酸第一股」華熙生物,凈利首次負增長!

2023-09-06   閨蜜財經

原標題:醫美龍頭股冰火兩重天:「玻尿酸第一股」華熙生物,凈利首次負增長!

摘要:踩雷韓國「瘦臉針」(歡迎關注閨蜜財經)

撰文|蜜姐

這是@閨蜜財經的第1357篇原創

回顧近些年的風口行業,一定少不了醫美。「男人的白酒,女人的醫美」持續受熱捧。

但今年上半年,醫美行業上市公司的業績卻出現了明顯分化。

被稱為「醫美三劍客」的華熙生物、愛美客和昊海生科,中報成績畫風迥異:

「老大哥」華熙生物,營收規模依然最大,為30.76億元,但歸屬凈利潤同比下滑約10%,這也是其上市以來,凈利潤首次負增長;

愛美客和昊海生科均是中報營收首次破10億大關,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

9月5日,華熙生物官宣踩雷8年的韓國「瘦臉針」項目終止。

「玻尿酸第一股」華熙生物還香嗎?

01

上半年,華熙生物增收不增利,增速成「後進生」。

相比不少行業上游廠家賺錢難,醫美行業恰恰相反。

醫美行業下游產業的醫療美容機構遍地開花、數量眾多,但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難以標準化,價格也卷得厲害。但其上游企業有一定的進入門檻,毛利率達70%—90%。

中郵證券研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其統計的7家醫美行業上游公司的醫療美容業務收入同比增長約38%,合併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約30%。

其中,僅華熙生物的凈利潤同比下滑幅度最大,營收增速排倒數第二家。

財報披露,今年上半年,華熙生物實現:

營收30.76億元,同比增長4.77%;

但增收不增利,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反而同比下滑10.27%,為4.25億元;

扣非凈利潤3.61億元,同比降低12.69%;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同比下滑22.16%;

基本每股收益0.88元,同比減少10.20%。

02

反觀「醫美三劍客」中另外兩家,對比傷害有點明顯:

上半年,愛美客營收14.59億元,同比增長64.93%;歸屬凈利潤9.64億元,同比增長64.66%;

同期,昊海生科營收13.13億元,同比增長35.66%;歸屬凈利潤2.05億元,同比增長188.94%。當然,其凈利潤的高增長,與去年上半年該數據大幅下滑(同比減少約69%),基數相對較低有一定關係。

而愛美客的營收不到華熙生物的一半,但歸屬凈利潤卻是後者的兩倍多。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愛美客的毛利率高達95.41%,趕超同期貴州茅台91.8%的毛利率。「女人的茅台」吸金能力可見一斑。

同樣作為國內知名玻尿酸(即透明質酸)生產商之一的昊海生科,上半年其毛利率為71.04%;同期華熙生物的毛利率略高,為73.80%。

簡單來說,不是玻尿酸不好賣或不值錢了,華熙生物凈利潤下滑另有原因。

03

主動降速,還是被動適應?

華熙生物中報披露的經營風險部分,提到了其凈利潤可能出現下降的因素:

華熙生物是一家集研發、生產和銷售於一體的透明質酸全產業鏈平台企業,主營業務有4大部分:原料產品、醫療終端產品、功能性護膚品和功能性食品。

其中,功能性護膚品是其近年來主要發力的業務板塊。

2019—2022年,其功能性護膚品業務的收入由6.34億元增至46.07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超95%。尤其是2022年,該業務的收入占比首次超過70%。

今年上半年,華熙生物的公司功能性護膚品業務收入19.66 億元,同比下降7.56%,占主營業務收入的63.92%;毛利率為74.49%,同比減少4.25個百分點。

華熙生物的功能性護膚品主要有4個品牌:潤百顏、夸迪、米蓓爾、BM肌活。

其中,2022年潤百顏和夸迪兩個品牌的收入均超13億元。但今年上半年,4個品牌的營收同比下滑幅度在2.04%—29.62%之間。

對此,華熙生物的解釋是:

「受消費疲軟、消費者購買意願趨於保守的影響,以護膚品為代表的可選消費品市場受到一定衝擊,流量紅利趨緩、流量成本趨高,疊加內部組織結構和運營管理需要進一步升級的背景,公司主動進行戰略調整降低發展的速度。」

客觀來說,消費疲軟的影響肯定存在,但據國家統計局發布顯示,今年上半年,化妝品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速為8.6%。而華熙生物的功能性護膚品銷售增速遠低於此。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華熙生物的原料業務實現收入5.67億元,同比增長23%;醫療終端業務收入4.89億元,同比增長63%,表現均超預期。但這兩項收入合計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不足35%。

04

轉型之困,被韓國「瘦臉針」套牢8年,終踩雷。

2019年,日本資生堂宣布未來3年內將退出醫藥級透明質酸業務。華熙生物抓住時機,積極搞起了原料業務的國際市場拓展。

東方證券研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華熙生物的原料業務歐洲市場增速最快,其出口原料收入2.75 億元,占比48.5%。

相比原料業務,化妝品市場的規模更具想像空間,2017—2019年,我國化妝品市場規模累計增長31%,增速居全球之首。這也是華熙生物此前積極轉戰功能性護膚品業務的主要原因。

但隨著消費者意識提升及競爭加劇,所謂醫美概念的護膚品業績出現分化。

被稱為「醫美面膜第一股」的敷爾佳,今年上半年也同樣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情況:營收同比增長6%,凈利潤同比下滑1%。

重營銷、輕研發的網紅產品們,都面臨著流量越來越貴、紅利越來越低的困境。

華熙生物曾在財報中表示,未來要打造3—5個國民級品牌,其後續功能性護膚品業務的調整結果如何至關重要,還需進一步觀察。

而華熙生物近年來打造新的業務增長點持續受挫。

肉毒素被視為醫美行業下一個風口,華熙生物早在8年前就開始布局。但奈何此前看好的韓國「瘦臉針」,被曝踩雷。

2015年,華熙生物旗下子公司與韓國公司Medytox簽約合作,在我國大陸地區開發、拓展及銷售Medytox生產的特定注射用 A 型肉毒毒素等醫療美容產品,2016年雙方簽訂了「獨家代理協議」。

據媒體公開報道,2020年,韓國公司Medytox的肉毒素產品Meditoxin在生產過程中使用未經批准的原液,被監管部門認定為造假,因違法被要求其召回和銷毀有關產品。

華熙生物耗時8年左右布局肉毒素產品的步伐,被迫暫停。

9月5日,華熙生物發公告,稱韓國公司Medytox已同意終止合資協議和獨家代理協議。但索賠的仲裁,目前暫未開庭審理。賠錢事小,耽誤的8年商機難以挽回。

此外,華熙生物打造新的業務增長點為食用級玻尿酸,即主營業務中的功能性食品業務。該業務一直備受爭議,被輿論質疑是「智商稅」。

今年2月,上海市消保委官微發文中,甚至直言想問:在玻尿酸食品「吃出水光肌」營銷中是不是存在灰色利益鏈?

今年上半年,華熙生物的公司功能性食品業務實現收入3291.33萬元,同比減少25.81%。也可見其在市場銷售上受挫的情況。

總的來說,今年上半年,華熙生物在艱難轉型,收入占比近7成的主營業務在下滑,布局肉毒素和食用級玻尿酸均受挫,新的業務增長點還未顯現。

本文未註明數據均來自於上市公司財報,特此說明和感謝!文章僅供討論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