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小提琴」奏響國際舞台

2024-10-16     搜狐網地方資訊

本報訊 (記者 胡靜漪 通訊員 楊帆) 近日,國際能源署海洋能源系統技術合作計劃(IEA-OES)發布《聚焦海洋能源》報告,詳細介紹全球海洋能源領域20大亮點工程及10項關鍵政策倡議。浙江LHD海洋潮流能發電站位列海洋潮流能項目榜首,是全國唯一入選項目。

國際能源署每年根據全球海洋能開發利用情況推介一批典型項目,被稱為業內「指南針」。

海洋能包括波浪能、潮汐能、潮流能和鹽差能等各種清潔可再生能源。今年報告聚焦的20大亮點工程,代表了全球海洋能源技術的不同應用,如韓國始華湖潮汐電站、美國海洋能公司OE35波浪能浮標、荷蘭Blue Energy鹽差能電站等。由杭州林東新能源自主研發建設的浙江LHD海洋潮流能發電站,是目前世界首個連續併網運行突破一周年以上的項目,也是獲國際能源署認可的世界首座海洋潮流能發電站。

該電站位於舟山秀山島南部海域,從空中俯瞰像是一把小提琴。「潮流能電站利用漲潮和退潮形成的動能來發電,就像海底的風力發電機。」LHD海洋潮流能發電站總工程師林東介紹。

它「壽命」最長。截至目前,該項目已連續併網運行突破7年,累計向國家電網送電超705萬千瓦時。而在此前,世界上潮流能機組最長發電併網時間未超過4個月。我國成為繼英美之後全球第三個掌握潮流能發電併網技術的國家,並在併網持續時間上實現領跑。

它「體型」最大。2022年2月,LHD第四代1.6兆瓦「奮進號」機組成功下海,這是我國首台兆瓦級潮流能發電機組,也是目前國際上單機最大的潮流能發電機組。相較之前三代機組,「奮進號」投資不到1.5倍,單機容量提升5.3倍,發電能力提升數倍,標誌著我國潮流能規模化開發技術躍上新台階。

「原始創新是最重要的。」林東說,項目歷時8年自主研發成功,與國際主流技術不同,採用「平台式+模塊化」路徑來破解海上安裝運維、垃圾防護、電力輸送等關鍵難題,具有資源利用率高、海域兼容性好、項目可複製性強等優勢,有望在國際上率先實現商業化運行。

據悉,報告還提出了海洋能源發展的全球願景:到2050年,全球海洋能源裝機有望達到300吉瓦(1吉瓦=10億瓦),創造68萬個就業機會,減少5億噸碳排放,貢獻3400億美元的總增加值。

浙江是海洋潮流能資源大省。相關資料表明,我省沿岸海域潮流能資源最為豐富,約為516.77萬千瓦,占全國潮流能蘊藏量的50%以上。通過以大容量潮流能發電裝置為代表的核心裝備升級,我省在海洋能技術研發與應用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5fff4aa45ff9754ad9dfaaae3a8e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