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汽車召回
可以說是見怪不怪了!
它一方面反映出汽車本身存在問題
一方面也反映出問題被及時發現
車企積極解決問題
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和用車安心
自2004年《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開始實施,正式建立汽車召回制度以來,中國在汽車召回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發展局發布的數據,2021年我國共實施汽車召回232次,涉及車輛873萬輛,召回數量同比增加29%。近5年來,我國汽車安全召回平均每1.6天發生一次,汽車企業主動發現問題,主動召回已成為常態。
從召回部件結構看,2021年,因發動機和電子電器部件存在缺陷召回的,占總數量的84%。從缺陷召回原因看,因製造原因召回的,占總召回數量的15%;因設計原因召回的,占總召回數量的85%。
然而,到了2022年,這一召回的數字仍在遞增。時報君注意到,光是在1月27日這一天,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就連發5起召回公告,涉及五菱、奧迪、豐田、奇瑞、奔馳5大品牌,共計1534910輛汽車將被召回。
從車型上來看,豐田涉及卡羅拉(參數|圖片)和雷凌(參數|圖片),五菱涉及五菱宏光S3(參數|圖片)、新五菱宏光S(參數|圖片),奇瑞涉及艾瑞澤5、瑞虎7,奧迪涉及奧迪Q5L(參數|圖片)、奧迪SQ5(進口),奔馳涉及進口和國產的CLA、C級和E級汽車。其中,五菱、奧迪、豐田、奇瑞4品牌召回量皆超過10萬輛規模。自主品牌方面,五菱與奇瑞共召回756410輛;合資方面,奧迪、豐田、奔馳則召回778500輛,從規模上看是不分上下。
值得注意的是,在網際網路多模式發展和工業智能化趨勢的背景下,新的召回模式開始出現,OTA(汽車遠程升級)召回模式在整個國內汽車市場正在被廣泛應用,逐漸成為汽車後市場車輛安全改進和服務的重要手段。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發展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OTA召回涉及缺陷車輛292萬輛,占全年總召回量約三分之一。
企業通過OTA升級,對已銷售車輛的某些功能和性能進行改進、優化,不僅節省了時間、降低了成本,更重要的是召回完成率顯著提高。對於車企來說,OTA的核心價值之一是能夠修復缺陷,而這種召回方式,大部分可在3個月完成90%的升級。
從一天便召回近154萬輛車的事件可以看出,隨著國內召回制度的完善,越來越多的車企願意花費不菲的金額,解決汽車質量問題。
對消費者而言
從之前的「談『召』色變」到現在的「欣然接受」
態度已出現了180度大轉變
車主們對汽車召回越來越能理解包容
畢竟對於車主來說
能及時解決問題、勇於承擔責任的車企
更值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