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君年:賣窗簾起家,投資6億建樓4棟,如今一套房價值過億

2023-08-02     渺茫的風景

原標題:湯君年:賣窗簾起家,投資6億建樓4棟,如今一套房價值過億

在我國頂級豪宅圈內,新盤不斷湧現。但無論風雲如何變幻,在豪宅榜單上,都不能忽視湯臣一品的存在。

早在2005年預售時,湯臣一品就以每平米11萬元的單價創造了我國豪宅的記錄。而當年全國平均房價每平米不過1368元。如今,湯臣一品的單價已經翻倍,每套豪宅的起價已經超過億元。

與湯臣一品熱度居高不下,受到狂熱追捧不同,它的創始人湯君年卻並不為外人所知。

這位靠賣窗簾起家的外商率先投資了浦東。他建立了浦東首家五星級賓館,第一個高爾夫球場,第一個高檔別墅區。為浦東開發作出了重大貢獻,當然也在其中獲得了巨大回報。

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低調的湯君年和他的高光作品——湯臣一品。

湯君年

賣窗簾起家,涉足地產

湯君年雖是外商,但卻是一個地道的中國人。

他於1948年10月2日出生於上海南匯。四歲那年隨父母移居香港。經過多年的打拚,全家終於在香港站穩了腳跟。

1966年,父親成立了科達公司,專門經營窗簾、牆紙、沙發布等家居布藝。湯君年也過上了舒適富裕的生活。

18歲那年,湯君年開始在父親公司中學習做業務,他繼承了家族精明的經商頭腦,很快就熟悉了生意的來龍去脈。隨著經驗的增長,湯君年不再滿足跟在父兄後面跑腿了。他決定出去闖蕩一番自己的事業。

湯君年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台灣的經濟開始騰飛,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湯君年敏銳地察覺到島內民眾對家居品質的提升有著強勁的需求,商機無限。於是,他決定把台灣當做自己創業的第一站。

1970年,湯君年單槍匹馬來到台灣,成立了「湯臣窗簾布公司」。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因為在台灣人生地不熟,公司開張一個月後仍門可羅雀,上門的客戶寥寥無幾。

看著庫房堆積如山的貨物,湯君年坐不住了,他仗著年輕,精力旺盛,每天騎著摩托車走街串巷,上門推銷自己的布匹。

通過這種簡單原始的營銷方式,湯君年慢慢地積攢了一些客戶,生意稍稍有了點起色。但這種小打小鬧可不是湯君年來台灣的目的,他絞盡腦汁,積極地尋找擴大生意的突破口。

上世紀末的台灣

有一天,湯君年從一家商場洽談業務出來,突然發現許多顧客駐足在商場的電視機專櫃前津津有味地看電視。湯君年靈機一動,決定利用電視這種新興媒體來實現自己的飛躍。回到公司,他把全部資金集中起來,聯繫電視台製作、投放廣告。

電視廣告顯示了極高的傳播效率。「湯臣窗簾」隨著廣告的滾動播出,頓時家喻戶曉,客戶的訂貨電話應接不暇。

湯君年緊急招聘了二十個人負責接待、發貨。公司銷售量隨之井噴式上升,到年底,銷售額竟然達到了五億多元,創造了銷售奇蹟,湯君年放手一搏,迅速打開了局面,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成功地在台灣淘到了第一桶金。

隨著「湯臣窗簾」品牌知名度的提升,眾多商家找上門來,要求代理「湯臣」的產品。

湯君年

經過數年的經營,「湯臣窗簾」已經擁有3000餘家經銷商,銷售網絡遍布海內外,成為行業的巨無霸。「湯臣窗簾」營銷的成功,充分證明了湯君年的經商天賦。

許多企業之所以能夠做大、做強,都得益於創始人有一顆不安分、能折騰的心。隨著「湯臣窗簾」的經營進入平穩期。

湯君年把重心投入到了尋找新的商機上面。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台灣的房地產行業開始起步。湯君年嗅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機,他決定轉型進軍房地產行業。

通過市場調研,湯君年從收購成熟的商業地產開始起步。位於台北的龍門百貨與就成了湯君年的首個獵物。當時,這兩家百貨公司因經營不善,瀕臨關門倒閉。

台灣西門町

湯君年與對方老闆談判,以極低的價格拿下了這兩家百貨公司。湯君年接手後,斥巨資對大樓進行了全項裝修、改造。

一年後,兩座大樓煥然一新,富麗堂皇地出現在公眾面前,吸引了無數媒體前來拍照、報道。湯君年隨即啟動招商程序,有了梧桐樹,金鳳凰自然就蜂擁而至。

隨著來自世界各大著名品牌的入駐,湯君年的百貨大樓一炮走紅,成為台北時尚潮流的前沿陣地,消費者紛紛前來體驗、消費,大樓內人流如織,生意極為紅火。

這兩座大樓如同印鈔機般源源不斷為湯君年提供現金流。

直至今天,大樓的租金仍是「湯臣集團」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

湯君年

有了資金和經驗作後盾,湯君年成立了湯臣開發股份有限公司,開始買地蓋樓。湯君年堅持走高品質的路線,成功開發了多個樓盤,獲得了較好的口碑,公司實力不斷增強。

1988年,湯君年攜手台灣太電集團,在台北開發了大型高端地產項目——湯城。

由於前期宣傳造勢到位,超百萬平米的項目剛開盤就被搶購一空。創造了半個月銷售約74億元人民幣的記錄。湯君年從中賺得盆滿缽滿,成為台灣數一數二的地產大亨。

湯君年在台灣期間另一大收穫就是認識了妻子徐楓。徐楓是香港娛樂圈中著名的動作片女主角,因其前夫在外面欠下了巨額債務而離婚。

湯君年正是其前夫最大的債主,兩人因債務結緣,最終走到了一起。湯君年為徐楓舉辦了一場豪華婚禮,用三萬多枝玫瑰花布滿婚禮現場,轟動了整個香港。

徐楓和湯君年

80年代末期,台灣房地產經歷黃金十年後,開始走下坡路。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湯君年提前布局,回香港收購了川河集團、永盛財務等公司。

然後,他果斷處置掉台灣的資產,將湯臣集團轉移到香港,成立了湯臣集團。

事實再一次證明了湯君年眼光獨到,不久,台灣地產業果然開始崩盤。

湯君年在台灣打拚近20年,成功地從一個賣窗簾的創業青年奮鬥成為頗具實力的地產富豪。

湯臣集團

進軍浦東,打造湯臣一品

1990年4月,國家出台了「開發浦東、振興上海」的戰略部署。身處香港的湯君年覺得事業再上新台階的機會來了。他決定將全部身家轉回國內,押註上海浦東。

地產界的首富李嘉誠曾經說過:「決定房地產價值的,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還是地段。」這句話被業內奉為投資的金科玉律。

然而,當時浦東的未來還只是停留在文件上面。到處是雜草叢生,蘆葦遍地,一片荒涼。

作為老上海人,湯君年從小就聽說過一句民謠:「寧住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由此,可見浦東的偏僻、落後。

未開發前的浦東

妻子擔心地問道:「這麼荒涼的地方,咱們的錢不會打水漂吧?」

湯君年充滿信心地說:「你看到的是現在的荒涼,我眼中卻是明日的繁華,浦東必將走向世界!」

妻子又提出建議:「要不我們先在浦西投資,過幾年再決定是否來浦東發展?」

湯君年回答道:「現在的浦東還是一張白紙,對我來說是一片廣闊天地,大有可為啊!」

湯君年力排眾議,決定紮根浦東大幹一場,他的湯臣集團是最早開發浦東的外資地產商。

湯君年頻頻參加土地拍賣會,借鑑了在港台開發房地產的經驗,在重要地段立起了上海第一塊房地產廣告牌。

開發時的浦東

通過銀行融資、提前預售、營銷策劃等各種手段在浦東開疆拓土。幾年下來,湯君年在浦東開發了20餘個項目,投資超過16億美元。

浦東的第一個涉外寫字樓湯臣金融大廈,第一個五星級酒店湯臣洲際大酒店,第一個高爾夫球場等高檔物業都是出自湯君年的手筆。湯臣開發的高爾夫別墅,第一期就賣出了每平方米2000美元的天價。

敢為人先的湯君年冒著風險投資浦東,「浦東開發第一人」的身份足以證明他高度前瞻性的戰略眼光。他收穫了累累碩果,也贏得了尊重和讚譽。

因為在開發浦東方面作出了傑出貢獻,湯君年獲得了上海市政府頒發的「白玉蘭獎」,「浦東新區榮譽市民」等獎項。湯君年並不滿足現有的成績,他決心在浦東打造一個全國最高端的豪宅地產項目。

湯臣一品

1995年,湯君年從上海富都世界公司手中買下了一塊地。該地塊占地2萬餘平米,位於位於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的核心地帶,坐落於黃浦江270度轉角處,可以盡享江景,閱盡上海都市的繁華。

按照李嘉城的「地段理論」,此處已具備豪宅的首要基礎。湯君年花了6億元的代價才拿下這塊地,折算成樓麵價每平米超過了4000元。

湯君年將項目命名為「湯臣一品」,用一品高官的頭銜來寓意樓盤的頂級定位。湯君年把全部心思放在了打造「湯臣一品」上面,不計代價,不趕時間,以工匠精神精雕細琢,做好這個產品。

首先,他請來了世界著名的設計公司進行規劃設計,要求設計風格20年不落伍。在樓盤外牆,湯臣一品使用了鋁復合板,並請三菱公司為鋁板專門設計了琥珀黃的顏色,湯君年稱之為「湯臣金」。

樓盤竣工後,這種獨具匠心的設計展現了極好的效果,遠遠望去,整個樓盤在夕陽餘暉下熠熠生輝,輝映著黃浦江水,顯得格外雍容華貴。

在內部裝修上,湯臣一品採用了最頂級的材料和工藝設備。樓道大堂採用的是進口大理石;安保裝配的是新加坡ASIS門禁系統和美國霍尼韋爾防盜報警系統,全彩色監控;消防是西門子系統;入戶門是德國進口的手工雕花銅門。

房內設施所見之處都是進口頂級品牌。除此以外,湯臣一品還安裝了智能恆溫系統、新風系統等先進的設施,這些在現在的樓盤中都是不多見的。

據測算,湯臣一品裝修的成本就接近2萬元每平米。

湯臣一品室內裝修

湯臣一品配建的高端會所擁有先進的健身器材、室內恆溫泳池、兒童遊樂場、餐廳、圖書館等設施。除了硬體設施極盡奢華、完備,在軟體服務方面,湯臣一品還提供個性化的私人管家服務。

無論是業主日常的家政,還是公務及商務服務,物業都可以24小時響應。業主入住後能得到尊貴、舒適的體驗,這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然而,湯君年看到了湯臣一品的落成,卻沒能等到它上市銷售的那一天。

2004年10月14日,剛過完56歲生日,湯君年就因糖尿病併發症在香港養和醫院去逝。2005年,凝聚了他全部心血的湯臣一品開始預售。

湯君年去世

英年早逝,豪宅猶存

從表面上看來,湯君年的商業生涯似乎是順風順水,他踩對了每一個騰飛的節點,並成功地擴大了商業版圖。但只有湯君年本人和家人清楚,他一路走來所經歷的血雨腥風,甚至是生死存亡。

對湯君年打擊最大的應是1992年轟動香港的「湯臣案」,因為在香港、澳門的頻繁併購,湯君年受到了香港司法的調查,被指控串謀訛騙。

此案歷時6年,牽涉到包括何鴻燊及邱達昌等人在內的百餘人。

湯君年於1998年被宣布無罪,但他的身心在此期間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和摧殘。香港的生意也無法開展下去了。

湯君年(右)

在浦東的開發過程中,湯君年也並不是一帆風順。

湯臣高爾夫球場剛開業時,400份會員證無人問津,而每天高昂的維護費用讓湯君年產生了關閉球場的念頭。幸虧有一個富豪一次性買走200張會員證,高爾夫球場的危機才解除。

湯臣別墅推出時正值金融危機,因為面積太大,銷售不暢,公司的資金鍊差一點斷裂。湯君年只得以成本價促銷。

因壓力太大,湯君年的身體差點崩潰,他和妻子以及13歲的兒子都患上了抑鬱症。

後來形勢好轉,地價猛漲,湯君年才得以解套。長年在高壓力下工作生活,使湯君年的身體每況愈下,加速了他的英年早逝。

湯君年一家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湯臣一品在妻子和兒子的管理下正式推向市場。一經面世,便驚艷了整個房地產市場。

湯臣一品由4棟超高層組成,一共一百多戶,最小的戶型是434平米,最大的達到1243平方米。

當時上海的房價在每平米8000元左右,而湯臣一品的開盤價竟高達11萬元每平米。

儘管如此,來自各地的富豪仍紛紛前來光顧。姚明、黃曉明、劉亦菲等業主的加入,讓湯臣一品更有了非富即貴的象徵。

湯君年一家

如今,湯臣一品的價格已漲到每平米25萬元,最貴的複式曾創造過每平米37萬元的記錄。最小戶型的價值都超過了億元,「中國第一豪宅」的美譽果然名不虛傳。

毫無疑問,湯君年是一位有頭腦、有魄力的企業家。他從賣窗簾起家,成長為地產大亨,充分證明了他的能力和遠見卓識。

遺憾的是,他敗在了病魔手下,英年早逝。不過,他留下的「湯臣一品」能取得如此成功,九泉之下,他也應無遺憾了。

參考資料

賈樹枚,《擁抱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

陳丹路,《湯臣董事長湯君年辭世》,上海勞動報,2004年10月16日;

餘明,《湯君年:遭遇遺傳病與工作壓力雙重殺手》,21世紀經濟報道,2005年2月5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4d1cc372b67c7b0b66442884ea36a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