馭變·圖強——2023中國醫藥大健康產業高峰論壇

2023-12-15     中國經營報

原標題:馭變·圖強——2023中國醫藥大健康產業高峰論壇

疫情帶來的脈衝式影響導致了醫療健康的剛性需求,也帶來了一場高強度的全民健康意識教育提升。大健康產業大破大立後,回歸基本邏輯。醫療反腐風暴在上半年席捲行業,創新藥出海邁入新階段、大模型技術革新填補市場需求……為健康產業注入了新動能。水大魚大,大健康企業如何通過創新與價值來驅動自身發展?價值導航,醫療服務、健康管理企業如何引領行業發展新趨勢?12月13日下午,馭變·圖強——2023中國醫藥大健康產業高峰論壇帶來新思考。

大會致辭

季為民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中國經營報社社長、總編輯

季為民表示,近年來,全球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的發展勢頭強勁,這一領域的創新和進步不僅對人類健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國醫藥大健康產業正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潛力,中國醫藥大健康企業正成為全球生物醫藥創新的重要參與者。

「對於中國醫藥大健康產業而言,2023年充滿挑戰和機遇。」季為民強調說,首先,國內政策方面,藥品耗材價格、使用、支付等環節不斷收緊,帶量採購覆蓋面擴大,監管方式在不斷疊代。同時,人口老齡化趨勢推動醫療需求的提升,醫療服務場景變得更加多元。其次,國際市場方面,國際市場對中國藥企創新研發能力的認可度在逐步提升,海外市場展現出了強勁的潛力和需求。

展望未來,季為民表示,國際化是中國醫藥大健康產業的星辰大海,我們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國際規則,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並在全球競爭中爭取和保持優勢,通過與全球夥伴的合作,共同推動全球醫藥健康事業的發展。

主題演講

醫防融合下的大健康產業發展

封國生 北京醫學會會長、中華醫學會副會長

封國生表示,慢病是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原因,各國政府對慢病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視。主要的慢病包括心腦血管疾病,還有肺部疾病,慢阻肺、糖尿病等疾病。「除了高糖冠腦這幾個慢病之外,癌症也納入到慢病的管理當中。」封國生表示。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的癌症新發病例例數是406萬,死亡人數241萬,發病率居高不下。

談及醫療服務建設,封國生表示,醫療改革是為了更好的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系統的、連續性的醫療服務,包括建立家庭醫生服務制度,實行分級診療,加強醫聯體建設,由以治病為中心或者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進行轉變等。另外,也要加強康復、醫養結合、護理院以及一些專科醫院的建設,包括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的建設。

封國生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是自身健康管理的第一責任人。落實這個理念首先要加強健康宣教,使公眾了解如何預防疾病,把預防放在前面並培養好的生活方式,同時也要加強疾病預防知識的宣傳。其次,作為政府,要加強健康管理方面的投入,比如在健康體檢方面。另外,還要針對一些特殊人群加強疾病篩查。

主題演講

AI科技與大數據引領 數智時代體檢健管新業態

徐濤 美年健康集團總裁

徐濤指出,數智時代下,AI科技與大數據引領體檢健管新業態,以AI大模型為代表的通用科技、以基因技術為代表的生物科技、以可穿戴設備為代表的健康管理、以新靶點為核心的早篩檢驗技術的四大科技變革,為健康產業的發展帶來新機遇,健康領域的消費升級和品質提升是主要趨勢。預計到2025年,健康體檢市場規模將超過3000億,高品質的專業健康體檢將持續受到市場青睞,以美年為代表的頭部企業有充分的發展空間和展現舞台。美年健康持續以「創新+科技」為核心驅動,不斷推出涵蓋「檢、醫、保、管」的專精特新創新產品,以科技創新引領美年新征程,從預防醫療賽道的龍頭企業升級為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數字健康管理引領者。

主題演講

中國醫生走進非洲

郭偉 中國第29批援幾內亞醫療隊隊長

作為中國第29批援幾內亞醫療隊的隊長,郭偉分享了很多關於醫療隊在幾內亞的經歷。他強調,從大健康角度講,全民學習心肺復甦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事情。在幾內亞,他們開展了對中幾友好醫院全體醫護的心肺復甦培訓,以及他們急救流程的培訓。

郭偉表示,在支援幾內亞期間,醫療隊多次向中幾醫院捐贈醫療物資,另外,國家和企業也有捐贈部分物資,特別是在幾內亞的華人企業,為了便於醫療隊開展工作,向中幾醫院捐贈急救車一輛。

「援外醫療事業是長久需要我們做下去的事情,我們有這個責任去不斷地推動。」郭偉補充說,中國醫療隊在幾內亞不僅僅是做醫療工作,更是一個外交名片,他希望,中國的醫藥和各種產品都能夠走向非洲,走向國際。

圓桌對話

出海謀新

杜向陽 西南證券副所長、醫藥首席分析師

杜向陽表示,「出海謀新」有兩個大背景:第一個背景,從藥物品種的角度看,海外具備非常大的市場空間。第二個背景是在產業政策和資本的支持下,國內創新企業近幾年的發展越來越好。從上述這兩個大背景看,未來創新藥出海會越來越值得大家關注。

同時,杜向陽也提醒大家注意,創新藥出海過程中會面臨很大的挑戰,困難也很多,因為當前這個階段,各大公司都在爭相布局創新藥出海。

李錫明 億帆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李錫明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發展到現在已經具備向國際市場進軍的能力,這是毫無疑問的。對中國企業來講,開發一些將來準備走出國門的產品時,不能只考慮拿批件問題,還要想的更遠一些,拿到批件以後誰來賣,然後如何應對市場競爭。

陳煌 武漢海特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

陳煌指出,從數據看,今年是中國創新藥出海的一個大年,license-out(出海授權)超過License-in(授權引入),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標誌性的事件。

陳煌表示,海特是有出海計劃的,有兩條路徑可以選擇,一是License-Out,二是單打獨鬥自建團隊,進行商業化的落地。

陳煌表示,海特的企業宗旨或者初心是做創新。如果說想在中國大健康行業走出來,必須堅持創新,而且這個創新要無畏,當然這種無畏不是盲目的,不是傻乎乎的,更多是無畏的決心和勇氣。

盛嚴慈 復宏漢霖全球戰略與項目管理總經理

盛嚴慈表示,出海對於中國的生物醫藥企業,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關乎「生死存亡」的問題,是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

如何更好更快的出海?盛嚴慈分享了一個「3P」原則:Product(產品)、People(人才)、Practice(實踐)。具體來說,首先,產品不好,無論如何也上不了國際化的台面。其次,人才很重要,企業要重視人才,捨得給人才花錢,縮短自身學習的曲線。最後,坐而論道沒有用,要主動去實踐,在實踐過程中就會發現很多問題。

「無論是產品、人才還是實踐,千萬不要想走捷徑,在國際化出海這件事情上,走捷徑是一條最遠的路。」盛嚴慈補充說。

陳悅婷 上海蘭石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陳悅婷表示,不同的藥品出海所面臨的困難是不一樣的。如果是原料藥或者仿製藥出海,可能面臨的是降本增效問題。如果是生物類的藥,要做好國外臨床運營、有好的銷售團隊或者找一個比較好的海外藥企幫忙做臨床開發或者商業化。如果是創新藥,還是要從新藥本身研發方面解決問題。

圓桌對話

聚勢謀變

譚國超 華安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醫藥首席分析師

譚國超指出,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這兩年陸續發展壯大。他表示,中醫藥進入了黃金時代,希望我們在接下來的十年里抓住這個機會。今年上半年,中醫藥的報批和審批已經創了歷史新高,在國內不管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還是醫保局,對中醫藥都很支持,企業抓住機會一定能夠把整個中醫藥的發展階段推向一個新高度。

黃繼林 陝西盤龍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黃繼林表示,「藥材好,藥才好」,中醫質量體系評價是我們的一個痛點,同一個通用名選擇不同的質量標準起的效果是不一樣的。

黃繼林指出,80%多的醫生是學西醫的,西醫對中醫的理論、對中醫的了解不如中醫,有些中成藥,西醫不敢開,因為他沒有這個資質,這也會影響中醫藥的發展。

黃繼林表示,只有讓全國人民都把中醫藥用起來,大家才能認知到中醫藥的價值,那樣中醫藥才能更好地發展。

劉國芳 壽仙谷董事、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

企業如何抓住中醫藥的機遇,把公司業務推向更高的台階?

對此,劉國芳表示,以壽仙谷為例,她認為,中醫藥非常重要的是中藥材,所以,她們建立了種質資源收集、優良品種選育,生態有機栽培、高端製造、高端產品研發、臨床試驗功能機制驗證等一整套全產業鏈的標準化體系,確保產品的安全高效、穩定可控。

另外,劉國芳也提到,公司還進行了數字化轉型。以未來農場、未來工場、未來市場為核心,通過5G、人工智慧,以及數字孿生等信息化技術,建立全產業鏈的高效協同的中藥高端製造模式。最後,她補充說:「研發投入也很重要。」

吳瑞 石家莊以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事會秘書

吳瑞坦言,過去幾年,國家監管部門持續推動中醫藥註冊審評體系升級,目前已打造了一個包括理論基礎、人用經驗、臨床試驗三結合的中醫藥審評體系。希望能夠篩選出更多有臨床價值、更具有臨床療效的品種。

「中藥材的質量和價格可能影響中藥企業能不能可持續健康發展。」吳瑞表示,從國家層面和地方層面都建立更加完善的中藥材質量追溯體系。但是,從目前來看,工作效果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以嶺藥業自建了非常完善的中藥材質檢團隊,還自建了原材料的生產基地,一定程度上實現自有使用,同時又能從源頭上控制中藥材的質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4520b294f9242a58b7adae6a438b1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