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21 世紀,我們總是想當然地以為世界會越變越好,日子會一天比一天愜意,過了憤青的年齡和鐘點,就可以悠閒地坐在沙發上聽便利之王( Kings of Convenience ),或者《昆蟲世界》里用來烘托螳螂交配的輕音樂,然而歷史卻在重複它自身最詭異和最陰暗的部分。難道一切真如艾柯所言,「所有的事情都是重複性的,在一個圓圈中。歷史是個幽靈,因為它告訴我們它並不存在」?
《貧窮的質感:王梆的英國觀察》
「下一個失業的人會是我嗎」「如果離開這個城市,我可以去哪裡呢」「周末的晚上,我一個人出門聚會,會不會不安全」「不多的儲蓄到底用來投資孩子未來的教育,還是自己二十年後的養老」「銀行卡里有多少錢,才可以覺得安心」。2020 年疫情之後,不確定性的浪潮一次次朝所有人湧來,面對當下,疑問越來越多,長期規劃愈發困難。既有的秩序被不斷打破,總有一種岌岌可危的不安全感,在行動上,我們正不自覺地趨向選擇更加保守的生活方式。
唐山打人事件過去還不到一個月,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推翻了 1973 年「羅伊訴韋德案」判例中確立的憲法對墮胎權的保護再次給人一擊,身體和生命也好像都不再攥在我們自己手裡…… 面對看似穩如磐石、鐵板一塊的外部世界,我們還能做什麼呢?我們還應該做些什麼?
帶著這樣的問題,單讀特別邀請《貧窮的質感》的作者王梆、寫作者淡豹還有編輯黃月,加入這場討論,大家一起聊聊,此時此地,生為一個普通人的「我」該怎樣應對這些公共問題?如何建立自己的安全感?如何成為一個積極的行動者?
掃碼預約直播
【主題】
人的質感:生活的安全感從哪裡來?
【嘉賓】
淡豹、黃月、王梆
【時間】
2022 年 7 月 8 日(周五)
20:15-21:45
【主辦】
單讀、單向空間、鑄刻文化、八點一刻
【活動形式】
線上直播
【嘉賓介紹】
寫作者,代表作《美滿》。
媒體人,文化編輯。
王梆,出版有電影文集《映城志》和數本繪本集。劇作《夢籠》獲 2011 年紐約 NYIFF 獨立電影節最佳劇情片獎。作為自由記者,曾為《荷蘭在線》《英中時報》《香港 01 》《南方都市報》等撰寫英國時評專欄。近期出版新著《貧窮的質感:王梆的英國觀察》。
【相關圖書】
王梆第一部非虛構紀實類作品。她旅居英國十二年,住廉租房,逛二手店,後院種菜、下地勞作,走進鄉村社交俱樂部,打入工黨內部,採訪異鄉的普通人……以「英國觀察」為切入點,從自身的真實處境及經驗出發,討論貧窮與制度、家庭與養老、鄉村與城市、脫歐與留歐、文化與歷史等一系列社會現實問題。她的生活,就是她的思想資源,也是她的寫作原點。不同於一般旅行文學中「觀光客式」的觀察與紀錄,她長期紮根當地,作為一位「生活中的人」,觀察食物、衣著、住房、市集、鄰居等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人與物,不斷延展視野,將目光觸及家庭、養老、醫療、制度等一系列社會議題,反思全球化帶來的影響,揭示全球壟斷資本主義背後的複雜真相。長期媒體工作的經驗和寫作訓練,使她的敘述不僅有獨特的視角,還有很強的感染力。
本書是 80 後寫作者淡豹的第一部小說集,收錄了九個短篇小說。這裡有非常規的家、想得很多的人、焦急的父親、相互隔離的中年夫婦、生怕懷孕的上班族,他們生活在人海之中,卻被說不清的東西隔開。
他們受困於代際和性別關係,他們像如今幾乎所有人一樣,因為渴望或者壓抑、因為不得已的人生際遇四處遊走,卻總是無法彼此理解。書中有我們當代的生活景觀:寺廟、機場、商場、便利店、精神病院、快捷酒店、旅行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