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她都30歲了彩禮就不用給了吧」,「媽,她說不嫁了」

2023-03-25     曉芬

原標題:「兒子,她都30歲了彩禮就不用給了吧」,「媽,她說不嫁了」

臨近過年,結婚旺季,很多有情人在這個季節終成眷屬,但很多緣分不太夠的人,卻在這個季節分道揚鑣。原因就出在彩禮這件事上。

彩禮是結婚都會涉及到的一項重要事宜,不管多少,都會走過過場。彩禮的意義本來是祝福新人,還有男方為感謝女方父母養育之恩。

每個地區的彩禮都不一樣,有的高有的低,有的恰到好處。但不管多少,都應該是兩家人共同來決定,新人只要能開開心心地進入婚姻,都好談。

但怕就怕,有些人不是那麼想,比如長輩。一方父母硬要這麼多,另一方父母就是不從。或者兩家長輩都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導致兩個結婚的人最後分道揚鑣。

不得不說,婚姻真的是兩個家庭的事,尤其是在錢這麼敏感的也最上,兩家人稍有不同意見,可能就無法走到一起。

見過很多準備結婚的人因為彩禮問題鬧掰的,這樣的例子層出不窮。也許很多人說是女方現實,確實,很多時候是女方現實。但大家可能沒有發現,現在的男方也越來越現實。

很多男方家庭覺得現在的彩禮高,所以想方設法地看怎麼能壓到最低或者最好能免掉彩禮錢。這樣,他們就沒有什麼壓力了,輕輕鬆鬆娶到一個兒媳婦。

比如他們會抓住女方的一些弱點在婚前殺價,讓對方以為自己只能非她兒子不嫁了。靜怡就是因為彩禮問題,拒絕和男方進入婚姻。

靜怡和男朋友戀愛一年多,準備年底領證結婚。男朋友帶她回家見父母,靜怡看得出男方父母不是很喜歡她,但好像也不排斥。

因為兩家隔得不算遠,所以靜怡第二天也把男友帶回家見了父母。父母也同意了他們的婚事,讓男方家準備彩禮等事宜。

靜怡父母覺得彩禮按當地的6-8萬這個數就行,沒有其他的要求。靜怡也覺得可以,讓男友回家跟父母商量準備。

本以為彩禮一給,他們就去領證,沒想到最後就在彩禮的事情上除了岔子。男友媽媽覺得靜怡30歲了,早就是大齡剩女了,不應該要彩禮,自己兒子娶她都算不錯了。

男友明白媽媽的意思,但奈於自己也沒有那麼多錢,所以只能按父母的意思去辦。他委婉地跟靜怡說了這個情況,想試探一下她什麼想法。

靜怡聽了男友的那番話,直接在電話里告訴他不嫁了。她男友嚇到了,他以為靜怡頂多不同意,沒想到直接說不嫁了,連商量的機會都沒有。

靜怡確實已經30歲,但因為30歲就拒絕給彩禮,這是什麼理由。她覺得男方父母根本就不尊重她,而且男友也沒那麼愛她,否則也不會這樣試探自己,所以她當機立斷拒絕了和他結婚。

若是經濟有困難可以商量,但這種奇葩的理由相信換做誰都無法接受。結婚是兩家人的事,但如果連基本的尊重都沒有,在一起肯定也不會長久。

雖然社會經濟不斷在發展,但很多人的思想觀念並沒有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改變。很多人總是對女人的年齡充滿惡意,稍微大一點沒結婚,就被冠上大齡剩女等稱號。

可見,多少女人因為大家覺得婚嫁年齡到了,而不得不草草選擇進入婚姻,嫁給一個自己並不喜歡的男人,開始了悲劇的生活。

社會的偏見,家人朋友的不斷催促,都會導致很多人因此過於焦慮。這個年齡段的女人,不僅有經濟上的壓力,還要面對各種其他的壓力。

好不容易和一個人走到談婚論嫁這一步,因為年齡的原因被拒絕給彩禮,無疑是莫大的打擊。有的人說,給彩禮不一定幸福,不給彩禮不一定不幸福。

確實,彩禮和幸福關係程度沒有很大,但因為女方年紀大就想一毛不拔,未免欺人太甚了。而且也不是什麼天價彩禮,拿這種這種理由給人的感覺就是愛嫁不嫁。

婚姻不是兒戲,彩禮多多少少也影響著今後的幸福生活。有些姑娘零彩禮嫁過去,反而婆婆卻認為是便宜貨,各種嫌棄。

婚姻不易,兩個人若真有感情,凡事都可以商量。但因為年齡問題嫌棄對方而拒絕給彩禮,就是不尊重人了。

彩禮是是一種禮節。這種禮節,要或不要,要多要少姑且不談,但不應該因為女方「大齡」而「不應該要」,這樣未免太過失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42093d82ce385755946bfc19df007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