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 citywalk 搞成上班

2023-07-17   單向街書店

原標題:別把 citywalk 搞成上班

「設為星標」

上世紀 90 年代的紐約。/《這個殺手不太冷》

散步、遛彎兒、暴走、串胡同、壓馬路、 成為「街溜子」,citywalk(城市漫步)還沒來及成為更多人鬆弛、愉快的日常生活,各類充斥了打卡點、必走必吃的路線指南已出現得迫不及待。

用行走探索城市,相較於跟循指南或拍下最佳角度的照片, 在你自以為熟識的地方迷路,探尋被你日復日匆匆略過的城市細節,和路人的不經意交集,或許才是 citywalk 不設限的奇妙所在。放輕鬆,它不需要那麼緊繃。

我們想向你介紹一個男人的 citywalk:他走上街頭,搭訕路邊的「紐約客」,話題大多微小,甚至無厘頭,讓人不明所以:如何閒聊、如何搭建腳手架、如何找到停車位、如何提高記憶力……

John Wilson / HBO

「紐約城裡有許多東西不為人知。」

在這個幾乎等同於世人所理解的「現代生活」的城市:擁擠、膨脹、喧囂,同時富有動感,讓人眼花繚亂。它是全世界藝術家的應許之地,也是每一顆漂泊靈魂的某種歸宿。

「而對另一些人來說,紐約所代表的,不是桑樹街教堂後院裡刺鼻的大蒜味兒,就是少年黑幫爭奪地盤的一塊肥肉,或是地產大亨澤肯多夫垂涎已久的一大片房地產。」

而《約翰·威爾遜的十萬個怎麼做》(How To with John Wilson) ——一則則由幾十秒短視頻拼接起來、喪失典型節奏的短紀錄片——裡面,在 翰·威爾遜怯生生、不連貫的旁白中,這個城市向我們顯露出了更細微、鮮活的肌理。

01 如何閒聊

在大城市,我們有無數閒聊的機會。

「閒聊是聯結著我們的粘合劑,不懂得如何適當參與聊天,會讓我們陷入與社會格格不入的窘境,但如果懂得閒聊,則會受益匪淺。」

「如何閒聊,成為一個閒聊好手」,是約翰·威爾遜提出的一個問題。

首先得選擇一個閒聊話題,訣竅就是,只聊日常生活中的事,可以讓別人共情並且很快就忘掉。

可以聊聊天氣,但千萬別提氣候變化;可以聊聊電視節目,但只提那些美好的部分;可以聊聊家裡植物的生長狀態,聊聊寵物,但別提和它們有關聯的前任們……

可以適當說些謊言,因為真話會把人嚇跑;也可以試著少說點,因為暴露得太多也可能會把人嚇跑。

為了擁有源源不斷的談資, 你還需要適當的偽裝——你得看起來是個大忙人,同時又懂得放鬆。

如果以上的技巧都不管用,那便只能使用「引誘法」:通過穿著和做的事情吸引別人的眼球,讓他們主動跟你說話。

02 如何搭建腳手架

蜘蛛網般的腳手架,包裹在居民小區和摩天大樓的外緣,堅硬地刺向天空。

大部分每天路過它的「紐約客」對此熟視無睹,另一部分,對此不滿卻毫無辦法。

就像一段對你無益卻又走不出來的感情,腳手架看似臨時,卻接近零距離地融入都市人的生活,成為我們城市生活的「半永久」。

「把腳手架變成身份的象徵,真的有讓我們的城市變得更加安全嗎?」

對於這個問題,約翰·威爾遜的回答是:

有時候一個城市的美感,在於其充滿危險的特質。其實你總是可以選擇想要承擔多大的風險,沒有人真的迫使你生活在危險之中。你當然可以用盡一生保平安,但真正的危險都發生在意料之外,如果你為了保護自己搭建了太多腳手架,也許結局反而是被它埋葬,但如果我們非常努力地嘗試一點一點地把腳手架拆掉,終有一天,腳手架會完全消失,只有那時,我們才能判斷,腳手架是否只是表面功夫。」

「一開始也許有些嚇人,但我們最好還是找到新的方法,來保護我們不受飛來橫禍的傷害。」

03 如何提高記憶力

人生充滿了我們想要緊緊抓住的珍貴瞬間,但人類回憶往事的能力往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差。

於是,好的記憶力成為一個人所能擁有的最迷人特質之一

為了能夠把人生中每一個重要時刻記錄下來,約翰·威爾遜熱衷於錄視頻,並且十多年來把每一天發生的事都記錄在本子上。

但這並不等同於記憶力。

為了找到提高記憶力的方法, 約翰拜訪了一位記憶力超群的鄰居,學習「宮殿記憶法」;去參加了一個「曼德拉效應大會」,看到參會者們就各種離奇現象,用不同的理論進行激烈的討論……

短片的最後,約翰心不在焉地翻開從前的記錄本,感覺像在閱讀另一個人的故事。

「或許,企圖保留一些事情是不符合自然規律的,過去存在於我們腦海中的記憶,並不總是我們所經歷的那種方式,只要人類還需要記憶一切,就總會存在一些記憶的偏差。」

「趁著還可以,享受這種想像吧!」他操著一口彆扭的語調說。

04 如何投資房地產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都會試著達成某些成就,讓我們感覺到生活有所進展,比如第一次獨居、第一次養寵物、重啟一份新工作,以及,第一次買房。

第二季的開篇,約翰收到了一個令他不知所措的消息:房東奶奶決定賣掉房子,搬去拉斯維加斯。

複雜的情緒湧上他心頭。

當他正準備搬走時,房東奶奶告訴他,如果他想要這套房子,她可以用低於市場價的價格賣給他。

面對這個看似穩賺不賠的機會,此前從沒想過買房的約翰顯得有些措手不及,於是他開始探索,投資房地產還是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他開始審視自己所在的街區,查詢周圍住房的情況,認識了一個 18 歲的房產中介,甚至糊裡糊塗買了一輛二手車……

最後,儘管他依舊不知所措,但還是通過貸款把房子買了下來,並嘗試為自己找一個租客。

他不確定自己是否已經準備好在紐約這座城市擁有一席之地,但交接日如期到來,簽完所有文件,做好收尾工作,約翰送別房東,開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生活的變化每時每刻都在發生,我們也總得做出或大或小的抉擇,但只要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事情自會迎刃而解。

05 如何找到停車位

解決了房子和車子,迎面而來的問題是,如何找到一個停車位。

據說,我們在街上看到的車輛,有 40% 都在找停車位。停車位易得,免費的難求。

隨著紐約這座大城市的不斷擴張,分攤到每個人身上的公共資源也越來越少,導致紐約市民的空間焦慮越來越強。

為了找到停車位,大家各出奇招。

用紅色大椅子提前占領空餘車位;跟在那些開車上下班的員工後面見縫插針;用熱像儀查看街上哪輛車的發動車是開著的,那或許意味著它的主人即將把它開走……

對於有車人士來說,停車問題無解,或許直到離世的那一天,他們都得圍著街區繞圈,苦苦找尋一個免費停車位,永遠無法停歇。

甚至到死,這個問題都會困擾著:很多人在選擇墓地時,傾向於找一個靠近停車位的。

約翰還拜訪了一家叫「漫行車棺」的公司,他們專門生產汽車形狀的棺材。

期待這世上存在永恆的事情本就是錯誤,等到你最終不得不離開人世,還不是得到天上找停車位。

06 如何順其自然

我們的生活被一些沉悶老套的細節牽絆,一眼就能看到未來,連最後的謝幕都一清二楚。

如何讓生活充滿無限可能,是所有人的難題。

在第二季的最後一篇,約翰正式探討「如何順其自然」。

不做任何的計劃安排,約翰踏上了去拉斯維加斯拜訪前房東的旅途。

因為沒有提前預約,他撲了個空,只能在城區閒逛,卻意外旁聽到市政廳的議事日程,採訪了民政局門口的情侶,誤入一個國際專業人士會議……

總有一些不可預見的因素,阻止我們完全掌握自己的人生,但只要你敞開心扉,擁抱,這座城市永遠不會讓你失望。

除此之外,約翰·威爾遜還有很多問題:如何包裹家具、如何分攤帳單、如何烹制完美的義大利燴飯、如何品酒、如何丟掉電池、如何記住你的夢……

他就像一個野生城市學家,數年如一日地遊蕩在紐約的大街小巷,提出一些看似並不重要的問題,記錄下一些普通人的生活碎片,收穫一些哲學式的啟發。

對於生活變化的焦慮、對於世事無常的恐懼、對於觀察生活的渴望,讓紀錄片《約翰·威爾遜的十萬個怎麼做》變得滑稽搞笑,又細緻入微、蘊含深意。

《約翰·威爾遜的十萬個怎麼做》

約翰說他一開始創作這些作品的衝動,是想給所有他害怕失去的東西一個形狀。

《紐約時報》評價他的節目 「充滿了太平凡、太奇怪、太俗氣、太悲傷、有缺陷、不華麗的東西,以至於無法積極參與任何人對世界的描述」

但也正是這些平凡、奇怪、俗氣、悲傷、有缺陷、不華麗的東西,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充滿生機的城市,以及生活在城市裡的人。

撰文: 趙皖西

編輯 :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