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6期文化產業評論
近日,不少B站用戶發現很多自己關注許久的UP主,發布了暫時停止更新的視頻,表示短期內不會再上傳新的內容。為啥B站UP主紛紛停更了?
編審 | 時光
編輯 | 半島
來源 | 華爾街見聞
4月2日,#B站UP主發起停更潮#引起熱議。
近日,不少B站用戶發現很多自己關注許久的UP主,發布了暫時停止更新的視頻,表示短期內不會再上傳新的內容。為啥B站UP主紛紛停更了?
停更潮到來?UP主紛紛回應
4月2日,B站一位近四百萬粉絲的up主表示他的帳號暫時停更,還不確定何時回歸。他表示目前整個團隊屬虧損狀態,無法養活一個團隊,另一方面目前AI創作的能力亦是打擊原創視頻的一個原因。
目前還在更新的B站up主表示目前平台激勵在逐漸減少,同時短視頻的衝擊也有一部分原因。
此外,B站原創個人帳號的數量在逐漸減少,而公司包裝的帳號數量在逐漸增多,視頻製作成本也更低。
「B站的獎勵機制今年進行了很大調整。」一位在B站擁有數萬粉絲的UP主告訴記者,一條各項數據和去年差別不大的視頻內容,B站給到創作者的收益可能只有去年的1/3~1/2。
這裡的收益主要指的是B站於2018年1月推出的「bilibili創作激勵計劃」,該計劃會根據視頻播放量、點贊、投幣、收藏等數據對視頻流量價值進行評估,並按照規則給予UP主現金獎勵。但近年來隨著B站的持續虧損,B站的激勵金額也在持續下降。
在停更潮的消息傳出後,相關話題迅速在網絡上引發熱議,並一度衝上微博熱搜第一位。其中,一位自稱是B站小型數碼博主的網友表示,此前B站每一條視頻一萬播放量是50-130塊不等,現在改革了,一條一萬播放量的視頻只有0.01-3塊不等。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身邊沒有UP主停更,還有網友直言,自己的直觀感受不在於停更,在於太難刷到優質內容。
據基金報, 除少數百萬粉絲量帳號外,目前停更的UP主大多是粉絲量較少的帳號。其中,一位粉絲量超385萬的UP主在3月31日發布了一條停更視頻,該UP主表示停更的原因之一是現在做視頻不賺錢,甚至是虧錢的,所以有點做不下去了。「可能很多人印象中會覺得像我這樣有百萬粉絲的大UP主應該是很賺錢的團隊,其實不是的。」該UP主直言,好在自己做的比較早,在視頻創作紅利期的時候賺了一些錢,所以才撐了這麼久。
而在話題持續發酵後,B站另一位擁有超310萬粉絲的UP主在微博平台表示,自己的停更和經濟情況無關,並強調「今年在B站的收入也不比以前少」。對於B站獎勵補貼政策的變化,該UP主表示不清楚政策細節,「只能說激勵計劃的錢不應該是一個全職頻道的收入大頭,如果是可能說明還沒到做全職的時候。」
此外, 今日午後,前述粉絲量超385萬的UP主也在微博平台進行了澄清,表示自己停不停更跟B站沒關係,純粹是他個人的事,「而且搞內容創作其實跟普通工作也沒啥區別,有人賺錢也有人虧錢,很正常的事,各行各業哪個不是人來人往,沒必要大驚小怪。」
UP主靠什麼賺錢?
對於B站UP主來說, B站的內容變現主要通過兩種通道:平台激勵與商業合作。
平台激勵主要指對於UP主的內容創作激勵,即B站對UP主創作的自製內容進行綜合評估,並提供相應的獎勵。評估標準包括播放量、粉絲量、粉絲投幣收藏點贊量等。
而商業合作,評估標準就簡單多了,就是看UP主能夠為平台拉來多少商業品牌的合作,拉得越多,激勵越大。
在2021年5月,B站對創作激勵計劃做出了調整,引入了包括播放渠道、用戶轉化後驗證等多種考核指標,同時對不同指標的加權有一定調整。實際上就是提高了商業合作的權重,降低了平台激勵的權重。決定UP主們收入的標準不再是視頻質量了,而變成了誰比誰更能接廣告。如此一來,就造成了「流量兼并」的現象,那些內容適合接收廣告、粉絲量巨大的頭部UP主們的收入隨著平台的投入不斷上升,而更多腰部、尾部的UP主們根本難以在平台討生活。
長期以來,B站UP主為自己的興趣與熱愛自發製作和上傳視頻內容,不以經濟效益為第一追求的行為被形容為「用愛發電」,這也是B站能夠保持內容量和社區活躍度的重要原因,但對大部分個人UP主而言,長期地「為愛發電」也終究有電量耗盡的一天。
「用愛發電」從來都難以支撐一個泛社區平台的「長治久安」,激勵UP主通過商業合作的形式擴大收入,才能夠真正地留住創作者。
去年給UP主分了91億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UP主近年來獲得的視頻收益隨著B站政策的不斷調整而持續減少,但B站發放給UP主的分紅總量卻在逐年提升。
3月30日,嗶哩嗶哩(簡稱「B站」)公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業績。當天,「B站去年給UP主分了91億」衝上微博熱搜。
據財報顯示,2022年凈營業額總額為219億元,上年為194億元,同比增長13.0%。歸屬於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為75億元,上年為68億元,同比擴大10.4%。2022年營業成本為180億元,同比增加17.7%,收入分成成本(營業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為91億元,同比增加17.9%。
凈虧損75億元,UP主分走了91億元。對於想要實現盈虧平衡的B站而言,這是一個有喜也有憂的事情。
喜的是,創作者激勵是B站內容生態的重要支撐,這有助它鞏固內容生態這一核心競爭力。良好的收入分成,有助於吸引優質的創作者,並通過內容吸引用戶。某種程度上,這也是B站全年總營收兩位數增長的一大推動力。
憂的是,同比2021年, B站去年收入分成的漲幅和營業成本的漲幅均高達18%,它們超過了總營收13%的增幅。也就是說,B站要實現盈虧平衡,控制費用只是一個方面,最大的壓力還是在增收上。
「為愛發電」還能堅持多久?
從2019年跨年演唱會開始走上「破圈」之路後,B站試圖進一步擴大用戶年齡層和興趣圈。從2019年1億多的月活,到2022年四季度的3.26億,B站一步步「破圈」的同時也意味著大量不同圈層的人湧入,這必然會對原本「小而美」的社區氛圍產生影響。
對平台而言,社區能夠承載足夠多的商業化內容,並有潛力承擔更多的商業化內容,也是其商業價值的體現。因此,B站也在大力激勵UP主承接廣告。
雖然內容創作的激勵在機制調整後大幅度減少,但B站也在不斷地完善升級商業化基建,推出了官方商業合作平台「花火」、直播帶貨、貼片廣告等,不斷拓寬UP主的賺錢路徑。不過,當前B站也在面臨著如何治理創作者私下接廣告,將商業化鏈條抓到自己手中的難題。
對於今年的計劃,陳睿表示:「今年我們公司的業務會更聚焦,整個公司最重要的事就是兩件:第一,增收減虧;第二,DAU 的健康增長。」
曾經,創作氛圍和內容是B站相較於其他平台最大的優勢。如今,在實現盈虧平衡小目標之前,B站或許應該先想辦法留住有才華的UP主。
綜合自央視網、中國基金報、第一財經、澎湃新聞等
話題互動
您對B站UP主紛紛停更有何看法?
歡迎在留言區發表您的觀點
加入私密社區
主題閱讀
B站CEO陳睿人民日報刊文:讓文化數字化成果惠及更多人
B站考慮全面取消播放量數據顯示,是一步好棋嗎?
陷阱!抖音偽慈善短視頻一地雞毛
推薦收聽
中國男足的輿論環境為什麼這麼差?
創始人卷錢跑路,萬門大學暴雷早有預謀
看完林黛玉發瘋文學,發瘋的竟是我自己
被售後壓垮的泡泡瑪特,還能成為迪士尼?
《新蝙蝠俠》救不了市場
行業窗口與頂尖新媒體【文化產業評論】已運維3000多期(持續8年有餘,跨越3000多天),推送文化、旅遊、體育領域專業優質文章7000多篇。【文化產業評論】始終秉承權威、專業、準確、及時、實用的特點,聚焦文化、旅遊、體育等行業前沿動態、發展思考,直面新時代行業發展重大問題,融匯行業內外精英的觀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國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公務員、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精英從業者的高度關注與大力支持,亦架設起溝通各方的暢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電影局、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文物局、國家體育總局等有關部門,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國各文化、旅遊、體育企業的重要助手。歡迎訂閱關注!
交流/諮詢/合作
請加主編微信號:7759813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加入「文化產業評論」,這裡,是你的舞台~
喜歡這篇嗎?分享、點贊、在看,都安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