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丨增量政策頻出,主要解決哪些問題?

2024-10-09     大眾網

最近一段時間,有一個熱詞頻頻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它就是「增量政策」。很多人不是很清楚這個增量政策到底指的是什麼,就是隱約覺得,近期中國經濟呈現的活力和它有關。實際上,這是黨中央針對我國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部署的一個系列政策「組合拳」。國慶節後第一天召開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就「系統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的具體舉措作了進一步介紹。那麼,這些政策主要包括哪些內容?和原來的存量政策相比,增量政策有什麼創新點?主要解決什麼問題呢?

今年以來,面對更加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環境,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但也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如何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早在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就提出,要「及早儲備並適時推出一批增量政策舉措」。9月26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提出,「有效落實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並圍繞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幫扶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提振資本市場等五個方面作出部署。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董煜:這五個方面的「組合拳」分別從把握宏觀調控的總體要求、明確經濟工作的主攻方向,為經濟工作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消除發展中的風險隱患以及有效提振各方面預期等方面都作了有針對性的部署,有非常鮮明的導向。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 田軒:這一套政策的「組合拳」非常及時、迅猛,而且非常精準和有力,也給我們在經濟下行壓力背景下,能夠扭轉市場主體、扭轉投資者、扭轉居民信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托舉作用。

那麼,這五個方面的增量政策都有哪些重點、亮點?它們對推動中國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可能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首先來看第一點: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吳薩:我們出台政策很多時候都要有逆周期調節思維。當經濟過熱的時候,不能夠助長它過熱,要抑制。當經濟遇冷的時候,要給它燒一把火。這次政策在逆周期調節上是一個比較系統全面的政策,它綜合了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投資政策、消費政策等,這些政策綜合施策,使整個經濟在面臨新情況新問題的時候能夠企穩回升、回升向好。

9月24日,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攬子增量政策,就已經提前打出了穩增長、強信心的第一拳。降准、降息、降存量房貸,創設新的貨幣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場穩定發展等等,一系列政策超出市場預期,有效提振了市場信心。

吳薩:金融政策中降息、降准很大一個作用,它會擴大整個社會的資金面供給,也會降低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消費者的資金成本,企業的貸款利息下降了,就有更多的資金用於生產。居民的消費,利息下降了,比如存量房地產,存量房貸利息下降,直接能釋放出1500億以上的資金,這些資金都會直接轉化為居民實實在在的收入,可以擴大消費,可以改善生活,對經濟增長和人民生活起到直接的促進作用。

關於宏觀政策,國家發展改革委在發布會中還特彆強調,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不論是政策出台前、執行時或是落實後,都要及時進行評估,確保政策同向發力。

五個方面增量政策的第二點是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強調要進一步擴大內需。內需指的是消費和投資,關於促進消費,在過去的存量政策中我們已經有很多舉措,這次的增量政策則特彆強調,要把促消費和惠民生結合起來,比如促進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擴大養老、托育等服務消費。

關於擴大有效投資,國家發展改革委介紹,目前7000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已經全部下達。明年要繼續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並優化投向,加力支持「兩重」建設,也就是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並表示,將在年內提前下達明年1000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和1000億元「兩重」建設項目清單,支持地方加快開展前期工作、先行開工實施。

董煜: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投資轉化進度是符合預期的,大量項目也已經得到了實際落地。這次在這個基礎上還要進一步加大,要進一步發揮投資對於經濟的拉動作用,我們把一些重大項目的時間節點前移了,表明了堅定不移通過重大投資項目來拉動經濟的決心。支持投資的一些重點領域也要進一步擴大,更好地落實政府資本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新機制。

穩經濟促發展,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增強企業信心至關重要,這也正是五個方面增量政策的第三點:加大助企幫扶力度。

董煜:我們要推動當前經濟企穩向好,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特別是要注意到企業在這方面的顧慮和擔憂,我們要為經營主體創造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當前最大的招就是加快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與此同時,在前段時間中央也出台了關於市場准入的相關文件,也就是說進一步降低了民營資本進入到很多領域的門檻。在這一次又瞄準了民營企業反映特別突出的一些問題。

新政策要求,進一步規範涉企執法、監管行為。不能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執法,及時對罰沒收入增長異常的地方進行提醒,必要時進行督查等。

田軒:這一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包括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會議里也都提到涉企的執法要更加公正,不能夠異地執法,同時要提高法治化的建設水平,讓他們能夠心無旁騖地提升自己的企業質量,提升企業的公司治理來創造利潤,為投資者提供更好的回報。短期內的「硬支持」和長期的「軟支持」相結合,是能夠真正提升企業的質量,能夠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的重要的抓手和推動力。

前些年,為了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我國推出了一些稅費支持、技能提升補貼等政策。一部分政策今年底到期後是否會延期?針對這個企業普遍關注的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表示,相關部門將在研究評估基礎上儘快明確,但同時也表示,「有利於企業生產經營和健康發展的政策不會停、不會少」。

這個國慶假期,很多地方的人可能會發現,當地樓市回暖了,這和五個方面增量政策的第四點有關,那就是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在9月24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央行就表示,將進一步調降存量房貸利率等。

9月29日,一攬子支持房地產金融政策出台,存量房貸利率預計平均降幅0.5個百分點。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不再區分首套、二套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統一為不低於15%。緊隨其後,多地調整了住房限購政策並開展促銷活動,一些樓盤的看房量、交易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長,市場信心有所恢復。

田軒:房地產一直以來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它的產業鏈非常長,對於經濟的帶動、對於就業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央行有一系列政策已經落地了,大幅度降低了老百姓購房和供房的成本。同時一些房屋的限購政策也在放鬆,廣州已經完全放開,北京也在優化限購政策,為房地產行業的回暖或者止跌回穩做了非常好的準備。

五個方面增量政策的最後一點,廣大股民感受一定最深,那就是提振資本市場。9月24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央行表示,將創設新的政策工具,為資金流入股市提供便利條件等等。比如,「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通過這個政策工具獲取的資金只能用於股票市場投資。而9月26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則強調,要努力提振資本市場,大力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險、理財等資金入市堵點等等。

董煜: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對於經濟來說至關重要,通過帶動資金的活躍帶動人氣,這種人氣能夠給經濟帶來非常積極的信號。然後我們在其他方面的政策再跟上,這些政策都是產業方面的、需求方面的、區域方面的等等,去夯實經濟的基本面,更好地打通金融和實體經濟之間的通道,讓金融和實體經濟能夠互相促進,這是提振資本市場預期的重要意義所在。

一攬子增量政策既是為了解決當下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更是錨定現代化強國目標,為中國經濟中長期高質量發展打基礎。

增量政策是對存量政策的加深、加厚、加新,是對近期正「明顯改善」的市場預期的鞏固。系統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各部門各地方還會推出怎樣的具體政策,打出怎樣的一套「組合拳」,我們拭目以待。相信隨著各項政策不斷出台、落地、見效,形成強大合力,我們能解決好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鞏固好當前經濟穩步復甦的態勢,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央視新聞客戶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3c3498d7a504a639736d55c4ff1f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