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5—12歲的孩子中,目前基本上3個孩子當中就有1個孩子有智能手錶。回答問題「離譜」、播放不適宜未成年人觀看內容、誘導學生充值「遊戲」……在兒童智能手錶發展中伴隨的「隱患」備受關注,令家長們擔憂。就連360、小天才這樣的大廠也因出現錯誤的智能回答連登微博熱搜。10月15日,北京市教委官方微信公眾號「首都教育」發文對此表示,要多方合力守護孩子的「腕上安全」。對於學校和家長而言,讓兒童形成正確的技術觀、良好的媒介使用習慣也尤為重要。在業內專家看來,提高內容審核力度、降低產品的過度智能化應成為廠商們的關注重點。從立法角度看,兒童智能手錶應實行前置審核機制,從源頭遏制有害信息。
是手錶還是小手機?
根據中國產業研究院《2022—2027年中國兒童智能手錶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目前中國5歲至12歲的兒童數量約為1.7億人,兒童智能手錶的市場普及率約為30%,基本上3個孩子當中就有1個孩子有智能手錶。
兒童智能手錶滿足了家長育兒的哪些需求呢?有的家長覺得「實時定位」很重要,帶孩子出門更安全;有的家長覺得「雙向通話」可以跟孩子及時通信;有的家長認為「對手錶中的應用隨時進行過濾,可防止孩子沉迷」……
很多家長看中兒童智能手錶的定位功能可為孩子提供安全守護,因在校期間不能帶手機,就用智能手錶代替。但隨著兒童智能手錶功能愈發豐富,部分學校也開始原則上不允許將其帶入學校。
然而,近年來,在兒童智能手錶發展中伴隨的「隱患」備受關注。有關兒童智能手錶的安全性、誘導消費、過度娛樂以及過度社交等方面的投訴經常見諸媒體。
給孩子買智能手錶的初衷是為了便於聯繫、實時定位、保障安全,卻沒想到買了個「小手機」,一些手錶功能甚至和成人穿戴設備相差無幾。不少家長發現,兒童智能手錶功能正在不斷升級。從過去基礎的打電話、實時定位功能,到「搖一搖加好友」、語音微聊,再到AI問答、「小小零錢包」,甚至還被曝出回答問題「離譜」、播放不適宜未成年人觀看內容、誘導學生充值「遊戲」等。
隨著兒童智能手錶功能的不斷延伸,其豐富的功能容易讓孩子沉迷其中,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視力降低、睡眠不足等健康問題;還可能暗藏誘導消費、暴露隱私和被不法分子利用的風險。這些被頻頻發現存在於兒童智能手錶中的問題,令家長們擔憂。
大廠也身陷其中
就在不久前,因兒童智能手錶出現錯誤的智能回答,數次登上微博熱搜。
今年8月22日,「360兒童手錶智能回答毀三觀」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據網傳視頻,網友在使用360智能兒童手錶時提問「中國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嗎」時,得到的回答中提到「所有高科技都是西方人發明的」「歷史是可以捏造的」等內容。
對此,360客服工作人員回應表示,此問題為動態抓取第三方網絡來源回答作為答案導致。公司高度重視並第一時間完成上述問題的改正,同時,將針對相關信息不斷加強審核。
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在當晚發布說明並致歉,表示手錶已經完成整改,並刪除了上述所有有害信息。說明顯示,出現問題的360兒童手錶為此前的舊版本,其中未裝入公司的大模型。手錶回答問題不是通過人工智慧,而是通過抓取網際網路公開網站上的信息來回答。目前,該手錶也已完成整改,並刪除有害信息,正在將軟體升級到人工智慧版本。
360兒童手錶因爭議回答引發熱議的餘波還在,僅隔數日,小天才兒童手錶也因同樣的原因登上熱搜。據網傳視頻,兩家廠商的兒童手錶都是在提問功能的答案中出現了詆毀中國人的不良信息。
根據「小天才官方微博」發布的聲明,其問答中不妥的回答來源於手錶搭載的第三方軟體小度。在收到用戶反饋問題後,小天才已立即對應用進行了下架處理。
此前,北京商報記者聯繫360方面,就兒童智能手錶問答內容審核機制等問題進行採訪,截至記者發稿仍未收到回復。
家校之外的行業陣痛
實際上,針對兒童智能設備存在的隱患,相關部門已經重視起來,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兒童智能手錶個人信息和權益保護指南》以及今年7月中央網信辦啟動的「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中,均對兒童智能設備提出了明確的監管要求。
「首都教育」則在消息中表示,對於學校和家長而言,讓兒童形成正確的技術觀、良好的媒介使用習慣也尤為重要。因此,提升兒童媒介素養應當被納入家庭與校園的教育範圍。
在家庭層面,建議家長可以轉變強硬的干預方式,主動和孩子一起使用兒童智能手錶等電子產品,幫助孩子辨別內容。學校層面,應考慮加入蘊含批判性、反思性的媒介素質教育課程,幫助兒童建立正確的媒介觀。除此之外,兒童智能手錶的家庭管控應該「疏堵結合」。把握好尺度,同時也不完全剝奪孩子接觸和使用的機會,給予孩子適當的自主權。
事實上,在家校之外,也須關注兒童智能手錶行業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
為何一塊小小手錶裝入的功能越來越多?有業內分析人士表示,遊戲、社交、娛樂等功能越多對兒童用戶的黏性越大,可開發的收費功能就越多,「這與廠商的商業利益不無關係」。同時不能忽視的是,植入越來越多的功能與品牌之間的競爭也有關,人家有的功能你沒有,如何拼銷量?「說到底這是全行業都應該重視並面對的問題」。
對於兒童智能手錶出現的錯誤回答,多鯨資本合伙人葛文偉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廠商而言,需要先釐清產品方向,研發社交型或是學習型智能手錶,要對應不同的審核機制和審核人員。同時,廠商還應肩負起對第三方內容的監管責任,並避免產品的過度智能化。在法律法規維度上,葛文偉則建議兒童智能手錶對標教育App的前置審核機制,以立法角度建立審核框架,對搭載在兒童智能手錶中的內容進行前置審核,從根源去除有害信息。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