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朝大臣的下場中,能看出滅亡是因為自己作的嗎?

2023-05-31     青絲飄逸

原標題:從明朝大臣的下場中,能看出滅亡是因為自己作的嗎?

說實話,一個王朝的興衰,很大程度上不是一兩個人才可以決定的,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制度的僵化、連年的天災、百姓的苦難、皇帝的昏庸等多因素混合的原因。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中可以說是「自毀長城」,但是並不能把所有的錯誤都歸結到這上面。關於自毀長城的例子,我們可以說幾個。

一、袁崇煥

袁崇煥確實是當時明朝抗擊清軍中最能打的一個了,並且還有自己的謀劃,有自己的戰略。但是袁崇煥也有自己的致命缺點,那就是比較膨脹、比較自私、比較自以為是。

例如說袁崇煥擅殺毛文龍一事,我認為就是袁崇煥自作主張的結果。另外,清軍曾經繞行入關,接近北京城,換了一般人應該來一個拚死抵抗,死也不怕。但是袁崇煥想得確實放棄關卡,誘敵深入,在北京城下與清軍來一個決一死戰。

說實話,從軍事角度看,袁崇煥這個安排沒毛病。清軍勢大,人多勢眾,誘敵深入的話,一方面可以在補給方面給清軍壓力,一方面可以逐漸分解清軍的兵力,一方面可以讓清軍產生驕縱之心,反正就是很有利。

但是,從政治角度看,袁崇煥這個安排全是毛病。清軍入關,是你的錯;清軍在京城外燒殺搶掠是你的錯……這些咱都不說了,你居然還想把清軍放到北京城下?居心何在?想要謀害皇帝否?

因此只會算軍事帳不會算政治帳的袁崇煥袁督師就死了,並且還是被凌遲處死。崇禎皇帝也失去了一個能幹事的幫手。但是我們不得不說,其實崇禎皇帝是蠻明白袁崇煥的鐵憨憨的性格的,但是就是不能忍,也沒法忍。

二、楊嗣昌

楊嗣昌很厲害,他的厲害主要體現在他打農民起義軍上。楊嗣昌曾經布下了一個天羅地網,想要一舉擊破所有的農民起義軍。那就是他的''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計劃了。

楊嗣昌的戰略很成功,幾乎所有的農民起義軍都被包圍了,而且死傷慘重。但是在楊嗣昌的豬隊友的配合下,這個十面埋伏還是失敗了。

最後楊嗣昌可以說是活活累死,或者說是被崇禎皇帝的重壓給壓死的。因為崇禎皇帝給他的壓力太大了,好幾個皇親國戚的死更加加重了楊嗣昌的壓力,最終他受不了了,只能一死為快了。

說實話,我認為在某些方面,崇禎皇帝還不如劉禪。至少說劉禪敢用人,而且敢放權,而且劉禪也不會擅殺大臣,也不會喊什麼諸臣誤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33d16180a80d7366804d4323f9fb4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