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突然到來的魯智深,趙員外是如何把危機化解於無形的?

2023-12-23     千年史館

原標題:面對突然到來的魯智深,趙員外是如何把危機化解於無形的?

文/粵若稽谷聖

《水滸傳》是一部偉大的作品,年少時沒看懂,只看了個熱鬧。人到中年,才發現施耐庵每一個字都不是隨便寫的,包含著深刻的人生智慧。真正讀懂了,能讓人,特別是年輕人少走很多彎路。#水滸傳解讀#

上回說到魯智深打死鎮關西之後,走上了逃亡之路。有人會問,既然他是得到老種家賞識的,為什麼不去跑到種府躲起來呢?這和他的性格有關,一個闖禍了,再去找經略相公,他覺得很丟臉;第二個雖然經略相公不會不管他,但是要袒護他,也會帶來很麻煩,畢竟在眾目睽睽之下打死了人,難堵眾人之口。所以他寧願自己亡命江湖,也不願去讓經略相公為難。

魯達逃亡中,一路慌不擇路,風餐露宿,逃到了代州雁門縣。卻走到代州雁門縣;見這市井鬧熱,一百二十行經商買賣行貨都有,端的整齊,雖然是個縣治,勝如州府,卻見一簇人圍住了十字街口看榜。魯達看見挨滿,也鑽在人叢里聽時。魯達卻不識字。

雁門縣是個富庶的大縣,這樣才會有趙員外這樣的大財主。只聽得眾人讀道:「代州雁門縣依奉太原府指揮使司,捕捉打死鄭屠犯人魯達。如有人藏在家宿食者,與犯人同罪;若有人捕獲前來或首到告官,支給賞錢一千貫文。」魯提轄正聽到那裡,只聽得背後一個人大叫道:「張大哥,你如何在這裡?」攔腰抱住,撤離了十字路口。

原來是在這裡偶遇了金老漢。金老漢一直記掛這個恩人,突然看到肯定喜出望外,但是他很聰明,沒有叫:「魯提轄你怎麼在這兒?還不快跑,這正抓你呢。」可能讀者聽了覺得好笑,其實真有很多這麼缺心眼的人呢,碰到這樣的人只能說倒霉。

金老道:「恩人在上;自從得恩人救了老漢,本欲要回東京去;又怕這廝趕來,亦無恩人在彼搭救,因此不上東京去。隨路往北來,撞見一個京師古鄰來這裡做買賣,就帶老漢父女兩口兒到這裡。與老漢女做媒,結交此間一個大財主趙員外,養做外宅,衣食豐足,皆出於恩人。

有的朋友看到這段,金老漢怎麼沒有帶著金翠蓮回東京去啊,反而又跑到這裡當外室,這老頭兒不老實。其實不然,那時人一般不願意背井離鄉的,金老父女之所以背井離鄉出來,一定是有不得已的苦衷,要麼是出來躲禍,要麼是因為在家鄉沒有活計,只能出來混口飯吃。而他們之所以沒回去,證明了他們確實沒有從鄭屠哪裡拿到3000貫,雖然逃出來了,魯達也給了他們一點盤纏,他們還是沒法回去。其中肯定是有隱情,他們沒有說也情有可原。

魯提轄便和金老行。不得半里到門首,只見老兒揭起帘子,叫道:「我兒,大恩人在此。」那女孩兒濃妝艷裹。請魯達居中坐了,插燭也似拜了六拜,說道:「若非恩人垂救,怎能夠有今日!」拜罷,便請魯提轄道:「恩人,上樓去請坐。」

我之前看別的好漢之間相見,一般都是四拜,只有燕青認李師師為干姐姐的時候,是八拜,這是燕青為了招安大計見到皇上,給了李師師超規格的禮數。金翠蓮這裡是給魯達六拜,表示是感謝救命之恩。金翠蓮很懂禮數,不知金氏父女的身世的背後什麼故事,書中沒有寫,咱們也不瞎猜了。

魯達道:「不鬚生受,洒家便要去。」(魯達知道自己的現在的身份,不肯連累別人)金老便道:「恩人既到這裡,如何肯放你便去!」老兒請到樓上坐定。老兒吩咐道:「我兒,陪侍恩人坐坐,我去安排飯來。」魯達道:「不消多事,隨分便好。」老兒道:「提轄恩念,殺身難報;量些粗食薄飯何足掛齒!」女子留住魯達在樓上坐地。

父女二人輪番把盞,金老倒地便拜。魯提轄道:「老人家,如何恁地下禮?折殺俺也!」金老說道:「恩人聽稟,前日老漢初到這裡,寫個紅紙牌兒,旦夕一柱香,父女兩個兀自拜哩;今日恩人親身到此,如何不拜!」魯達道:「卻也難得你這片心,「三人慢慢地飲酒。

從這裡看,金氏父女都是懂得知恩圖報的,這番禮遇,並不是虛情假意,裝出來的。之前金氏父女落到鄭屠手裡,差不多成了賺錢的奴隸,象鄭屠這樣的惡霸,那錢可能永遠都還不清了,如果不是魯達出手相救,不知什麼時候才能脫身,所以這相當於救命之恩一點都不為過。父女倆感恩的心是真摯的,從細節方面都無可挑剔。在古代,這是一種良好的美德,有些人就不懂得知恩圖報,甚至過河拆橋,比如在清風寨,知寨夫人被宋江救了,一脫險就對宋江下毒手,這是不道義的,所以後來宋江和燕順不顧王英的反對,堅持要殺了她。

將及天晚,只聽得樓下打將起來。魯提轄開看時,只見樓下三二十人,各執白木棍棒,口裡都叫:「拿將下來!」人叢里,一個官人騎在馬上,口裡大喝道:「休叫走了這賊!」

這是趙員外帶人打過來了,他住在鄉下莊園裡面,為什麼知道有人在這裡和小翠喝酒呢?咱們分析一下:第一種可能,街坊鄰居多事,可能性比較小,因為七寶村離著還有十多里路,沒誰這麼無聊,專門跑去報信。第二,趙員外安排有眼線,專門監視,這種可能性也不太大。第三,那個小廝在喝酒的時候就沒露面了,私自去報信。如果去這麼久,金老漢沒發現的可能性很小。

第四,是金老漢讓小廝去報告趙員外的,這是最有可能的,為什麼呢?因為救命恩人來了不告訴趙員外來是不禮貌的,第二個原因,如果私自留著魯達在這裡,是很不妥的,容易讓人起疑心,古人特別講究瓜田李下避嫌疑。金老漢處事很精細,不會想不明白這些道理,肯定是他安排小廝去報信。那麼既然是金老漢派小廝去的,不會不把大致情況說一下,為什麼趙員外弄出這麼大的動靜,帶二三十個人來鬧呢?這是伏筆,正是趙員外雞賊的地方,請往下看。

金老連忙搖手,叫道:「都不要動手!」那老兒搶下樓去,直叫那騎馬的官人身邊說了幾句言語。那官人笑起來,便喝散了那二三十人,各自去了。老兒請下魯提轄來。那官人撲翻身便拜,道:「聞名不如見面,見面勝似聞名!義士提轄受禮。」

從金翠蓮的吃穿用度來看,都能知道趙員外是當地大財主,他為什麼對魯達也是這麼屈尊呢?雖然魯達對金翠蓮有救命之恩,但是金翠蓮只是趙員外的小妾,趙員外本不必行這樣大的禮的,這正是趙員外處事老到之處,這樣一個表現了自己也懂得知恩圖報,禮多人不怪,第二個,很可能他知道魯達的江湖名聲,表示敬重。同時也印證金老漢說的話沒錯,他們時常跟趙員外說起魯達相救之事。

魯達便問那金老道:「這官人是誰?素不相識,緣何便拜洒家?」老兒道:「這個便是我兒的官人趙員外。卻才知道老漢引甚麼郎君子弟在樓上吃因此引莊客來廝打。老漢說知,方才喝散了。」魯達道:「原來如此,怪員外不得。」趙員外再請魯提轄上樓坐定,金老重整杯盤,再備酒食相待。這一解釋,也看起來合情合理。

趙員外讓魯達上首坐地。魯達道:「洒家怎敢。」員外道:「聊表相敬之禮。小子多聞提轄如此豪傑,今日天賜相見,實為萬幸。」魯達道:「洒家是個鹵漢子,又犯了該死的罪過;若蒙員外不棄貧賤,結為相識,但有用洒家處,便與你去。」

越是有地位的人,越懂得尊重人,懂得抬舉人,別人也會真心服氣。魯達也是知性人,既然員外這麼懂禮性,這麼客氣,自然就結為相識。趙員外大喜,主動問打死鄭屠一事,說些閒話,較量些槍法,吃了半夜酒,各自歇了。次日天明,趙員外道:「此處恐不穩便,可請提轄到敝莊住幾時?」魯達問道:「貴莊在何處?」員外道:「離此間十里多路,地名七寶村,便是。」魯達道:「最好。」

聰明的人處事,總是滴水不漏。邀請魯達去莊上住,一個避免的在小翠這兒有些不方便,第二個又表達了對魯達熱情相待的厚意。有些朋友看到這裡,總是要說魯達和金翠蓮有什麼感情糾葛,好像不給他們弄點緋聞出來不罷休,這是想多了。這種心態,魯迅先生就描寫過,阿Q就是這樣,看到和尚尼姑走在一起,總認為他們有一腿,這是一種奇怪的心態。魯達生性耿直,完全沒這想法,後面也沒有。小翠對魯達也是以救命恩人的禮節以禮相待。所以咱們不要想多了,沒依據的給人加戲。

趙員外攜住魯達的手,直至草堂上,分賓而坐;一面叫殺羊置酒相待,晚間收拾客房安歇。次日又備酒食管待。魯達道:「員外錯愛洒家,如何報答!」趙員外便道:「「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如何言報答之事。」魯達自此之後在這趙員外莊上住了五七日。

逃亡的日子不好過,能有個落腳的地方,對魯達來說,相當好了,也算是好人得良助,沒白幫助金老。

忽一日,兩個人正在書院裡閒坐說話,只見金老急急奔來莊上,便到書院裡見了趙員外並魯提轄;見沒人,便對魯達道:「恩人,不是老漢多心。是恩人前日員外誤聽人報,引領莊客來鬧了街坊,後卻散了。昨日有三四個做公的來鄰舍街坊打聽得緊,只怕要來村裡緝捕恩人。倘或有些疏失,如之奈何?」魯達道:「恁地時,洒家自去便了。」

魯達是個洒脫人,既然不能在這裡住了,那就走唄,不願連累別人。趙員外道:「若是留提轄在此,恐誠有些山高水低,教提轄怨恨,若不留提轄來,許多麵皮都不好看。趙某卻有個道理,教提轄萬無一失,足可安身避難;只怕提轄不肯。」魯達道:「洒家是個該死的人,但得一處安身便了,做甚麼不肯!」這段話說出了趙員外的心聲,不留魯達顯得不仗義,留在這裡不是長久之計。

趙員外道:「若是如此,最好。離此間三十餘里,有座山,喚做五台山。山上有一個文殊院,原是文殊菩薩道場。寺里有五七百僧人,為智真長老,是我弟兄。我祖上曾舍錢在寺里,是本寺的施主檀越。我曾許下剃度一僧在寺里,只不曾有個心腹之人了條願心。如是提轄肯時,一應費用都是趙某備辦」魯達尋思道:「如今便要去時,那裡投奔人,不如就了這條路罷。」

五台山文殊院,有超過500僧人,是個大寺院。智真長老,是我弟兄。祖上曾舍錢在寺里,是本寺的施主檀越。這三個信息,說明趙員外的家底不是一般的雄厚,而且在當地是有頭有臉的人物。

其實魯達的到來,對趙員外是一個巨大的考驗,怎麼說呢?因為他是金翠蓮的救命恩人,如果不收留,是無情無義,忘恩負義,會遭人唾罵。如果收留在家裡呢,也不是個長久之際,魯達雖然人品沒問題,但是畢竟是江湖人士,而且生性不願意受約束。萬一敗露了,可能會把家業給毀了。之前寫過史進就是守著那麼好的家業,誤交匪類,不光自己家業被少華山給占了,自己也不得不流落江湖,正是因為太年青,不懂社會險惡。所以趙員外雖然給了魯達庇護,但必須有個切割,如果直接讓魯達走人,顯得不仁不義。

所以一開始他得到小廝來報的時候,早就謀劃好了,先鬧出點動靜來,這樣後面的事情才順理成章。他這波操作,可以說是完美無缺,既給了自己交代,跟江湖人士保持距離,避免家族受到連累,又給了金氏父女一個交代,同時魯達也領他的情,沒人能說他不義氣。

能把這各方面的關係處理得妥妥噹噹的,在水滸裡面都是少見。比如孫立,本來是登州兵馬提轄,為了救解珍解寶,被稀里糊塗的挾裹上了梁山;史進不用說了,是自找的;玉麒麟盧員外輕信江湖騙子(吳用)的謊言,結果被夫人和管家聯手陷害,差點喪命,這也是治家不嚴的原因,他們都沒有趙員外處理得當。化危險於無形,並且各方面都無可指摘,這個趙員外可以算是人精了。

這一章就分析到這裡,請看下一章,魯提轄當和尚有多好玩。如果覺得文章還行,煩請幫忙點贊轉發一下,不勝感謝!

上一篇魯智深外表愚魯憨厚,為何宋江不敢對他說重話?原來背後另有玄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3394f81037b3d3a02cc1a398ff6b473.html